頂新製油公司涉及的劣油案,日前一審宣判無罪,引起社會普遍的不安與反彈,社會滅頂之聲四起,然對此、部分大學主管則以自由校園為由,回應不會由上而下主導學生的購物行為,表示應由市場機制決定。聽似有理,實則有誤,因為市場機制並非萬靈。
如果萬事可以由市場機制決定,何以政府要對汽油的使用課空氣污染防制費?市場機制不就是讓開車的人和吸入廢氣的人自行解決?又何以要對香菸課徵健康捐,且在菸害防制法下,已將抽煙場所壓縮到恐怕在屋簷牆角下抽煙都有觸法的可能!市場機制不就是讓怕吸入二手煙的人和吸煙者協商,看是要吸煙者付錢拜託懼煙者讓他們有吸煙的空間,或是懼二手煙者付錢請吸煙者在餐廳飯後不要來根煙,要當神仙就到山間,但如此可行嗎?
市場機制就是你不管我,我就用最方便、省事、便宜的方式完成我想做的事。但是你的方便是以造成他人的不便、你省事是以帶給他人更多事,你便宜的方式是以加諸他人的負擔換來的。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需政府管制的現象比比皆是,食品、衣物要標示成分、頂樓不能任意加蓋、開車要限速、捷運車上不得飲食、該入學而不學之父母,經勸告仍不遵循者要被罰,以上每一項不都有市場機制?如果再由其他層面來看,近期臺灣的企業又何需擔心中國紫光集團投資臺灣IC產業?這不是更明顯有市場機制?
如果你相信市場機制可以解決一切,何以日前有部分團體推動非基因改造食品進入國中小校園?政府既然連食品原料來源都不明,再加上檢測不力的情形下,你真的相信貼在食品上的標章透過市場可以告訴你正確的訊息?又如果市場機制可以正確的決定一切,我們似也不用費心力禁止毒品進入校園,因為有買也有賣,不正是完整市場機制的呈現?
相信市場機制就是完全相信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可以解決一切,但那隻手卻有很多摸不到的地方,亦即市場機制會遇到諸多「死角」,專業上稱為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也因此才需要透過政府制訂各種政策補其不足。當然,我們也不要相信,由政府制訂相關管理政策一切就可高枕無憂,請出政府,政府那雙手也會去摸不該摸的地方、同樣也會摸不到該摸的地方。政府的政策是否能補市場機制不足,端賴政府所訂的政策是否完備,而不是法律千百條,要用找不到一條,「無法可管」不就是我們常聽到的說詞;更視政府是否有貫徹的決心、執行的魄力與毅力,而不是讓政策的執行可以隨人喬。
但不幸的是,今天我們所面對的正是如此的情況。『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食安法』)基於食品的衛生安全及維護國民健康,由生產、材質來源、場址、從業人員等等洋洋灑灑有六十條規定之多。其中第8條不是清清楚楚寫著,食品業的從業人員、作業場所、設施衛生管理及其品保制度,均應符合良好衛生作業規範。如果政府真有執行,請問我們無法早日得知製造食用油的廠房中存有諸多飼料油的目的?又第15條更明白規定,食品或食品添加物有攙偽或假冒不得製造、加工等等。如果政府真有依法辦理,以飼料用油提煉成食用油,真的不涉及假冒?
你對市場機制的信任,有時所影響的僅是你個人而已,比如吃進不潔的食品;但經常包裝在市場機制背後的,卻可能是賠上全民的健康甚至是國家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