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不怕老只怕懶 *


 


吳珮瑛

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

2014/10/11刊於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日前立委質詢教育部長,認為國內目前大專教師平均年齡太高,其中助理教授約百分之九十七超過三十五歲、副教授約百分之八十四超過四十五歲,如此高平均年齡的一群教授將影響大學創新。教育部長回應將縮短博士修業時程。這兩人一則捉錯藥方、再者二人簡直是雞同鴨講。


   不知立委是否知道,台灣目前相當大比例的大專教師,在國內完成正規大學學位後,出國不論在世界什麼學校唸完博士就已是二十八至三十二歲左右。回國教個五、六年書再升等不為過吧?所以約百分之三十四的大專教師為助理教授,應屬合理、不是嗎?再者教育部長應該知道,國內基本上還是重洋博士、輕土博士,要縮短博士修業時程,到底能影響多少大專教師?


   又有約百分之三十五的教師為副教授,你們是否應該弄清楚,這其中有多少人是舊制下受聘(一受聘即為副教授、早期還未有助理教授這一級),又有多少是新制下受聘(由助理教授升為副教授後即停頓)。現在大多數學校對助理教授升為副教授都有年限限制,也就是不在此一年限升上副教授就要走人。


   因此,助理教授如果在三十二歲受聘,經過六、七年的努力升上副教授,約為四十歲左右。然副教授相當比例為四十五歲,你們是否該瞭解有多少比例是來自舊制下沒有升等期限限制的受聘者,一進來後就等退休者。


   當中沒有被提及的一群是正教授,這才是你們最該關切的一群。不論他幾歲升上正教授,成為正教授後、是否能自我要求,一如尚有升等壓力的助理教授或副教授該有的表現?各位校長們,你們應該清查所屬學校的這種停滯性正教授。


   現在學校受聘管道不通暢(太多第二春的教授、政府退休官員轉任而阻擋助理教授的受聘,然這是另一可探討的課題),又前述均假設每人都是一路唸到博士後開始教書。然要與實務、業界結合的創新能力,大學難道排斥有業界經驗的人嗎?他們應不會是二十幾歲的小子吧?


   剛發佈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LED光源發明者,日本名古屋大學教授之一為八十五歲、一為五十四歲,另一為美籍日裔教授六十歲。他們的發明是二十年前才開始。他們太老嗎?只有太懶才會一事無成,創新是經驗、理論累積的實踐,不是耍花樣!






 

 


 

 


* 刊載於2014年10月11日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