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頭髮想也知道的謬論 *


 


吳珮瑛

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

2014/09/08刊於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將棉籽油及銅葉綠素加入食用油引起的食安問題,不到一年,變本加厲現在又來一個餿水油、地溝油恐慌;三不五時臺灣的食品加工似乎都在挑戰政府相關單位處理危機的能力。不幸的是、問題益發嚴重,政府處理的能力卻越加笨拙。


    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署)日前請來一群涵蓋不同專業的學者,共同背書沒有證據顯示食用餿水油、地溝油有害健康,真不知有誰聽得下這種謬論?沒有證據是因為不會有人將這種油參入食品中,所以才沒有任何專家曾做過相關的研究,沒有證據更不表示沒有危害。回想近一年前將棉籽油及銅葉綠素加入食用油中,食藥署的論調也是差不多;只是這次好像請出公正的「第三者」來背書罷了。當時食藥署再三強調他們檢測食用油品中「該有」的成分是否符合標準?問題是,難道他們不知總是有投機的生意人,為多謀得一點利潤,將「不該有」的成分加在食用品項中,好像這樣害得無辜、天真的食藥署總是不知道需要檢驗有什麼不該有的成分。


     好像也沒有證據顯示抽煙一定得肺癌,只是機率比不抽煙者高。然為什麼我們須要在煙盒加上警語及恐怖的圖片,同時對香菸加課可能害自己及害別人不健康的健康捐,更將抽煙空間極盡的壓縮?我們所有的這些作為,都是為因果未必清楚連結、但可能有潛在關係存在的預防性措施(preventive action),同時賦予抽煙者特定的責任(liability)。既然我們接受抽煙不一定得肺癌及其他疾病、只是機率比較高,都須要有這些諸多作為;請問有何道理我們應該認命地吃用頭髮想都知道不是人該食用的餿水、地溝油?


     建議食品科學界從今開始不要寫不食人間煙火的論文,請食藥署全力委託學者專家證明棉籽油、銅葉綠素、餿水油、狗屎等等,聰明的生意人為降低成本而參入食品原料供人食用、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如果需要人體試驗,就由近日為食藥署背書的學者專家示範、以昭公信!




 

 


 

 


* 刊載於2014年9月8日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