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額付費──電信業者為詐騙集團開啟的門?*


 


吳珮瑛

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

修正自刊於2013年12月4日聯合報『民意論壇』,

刊載的題目為『電話帳單 多了4筆1千元』。
 


 
 

     

上個月家裡的室內電話帳單上突然多了四筆一千元的小額付費款項,隔幾天又來一張另一支室內電話的帳單,上面竟也有一千元的小額付費。詢問小孩都說沒有用家裡的電話購買東西,包括玩遊戲。至該電信業者詢問可能的問題來源,該業者答覆使用這些功能必須輸入電話所有人的身分證號碼,且由家裡的室內電話回撥,扣款的日期是星期二,家中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也有在中部上學的,如何可以每兩三分鐘購買一千元?因而該業者方愧疚的答應將這些帳款於下個月的帳單上扣除。
我當時即建議該業者應該將這些功能關掉,如要開啟應告知消費者。因為平常查個電話費的繳款狀況,都要確認電話所有人的出生年月日等等個人資料,何以電話開啟付費功能,卻完全沒有讓客戶知道?而該電信業者每當有新產品推出,除了打電話來推銷外,尚會向客戶解釋這些產品的功能,及每月的應付款項。而小額付費是不小心點一下、滑一撇就是一千元,電信業者怎不知如何體貼一點,協助客戶小心防範?
台灣的室內電話加手機早已超過兩千三百萬人,想必三兩分鐘就有一百萬支的電話加手機,付出莫名的一千元,如此讓詐騙人員輕而易舉就有10億元入袋。如此的詐騙手法,比起需要多人扮演不同角色,分工打電話、哀嚎、指引去提款機匯款,才得以騙到一兩百萬元簡單許多,而且一天也演不了太多場次。
今天又收到另一家業者的手機帳單,竟然同樣有兩千一百五十元的不明小額付費款項,唯與前兩張室內電話帳單不同的是,這張手機帳單上都沒有付款日期。正巧這兩天都有媒體報導小額付費的詐騙手法。這一家業者的反應竟然是要我們去報案,我們的時間是金錢,被騙錢還要花時間將錢要回來?不知相關電信業者是麻木不仁,還是睜一眼閉一眼的縱容詐騙集團,而我最不敢聯想的是他們有更密切的關係。
 

 


 

 


* 修正自刊於2013年12月4日聯合報『民意論壇』,刊載的題目為『電話帳單 多了4筆1千元』。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