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七年級生集體作弊?* |
||
吳珮瑛 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 2008/10/21簡要版刊載於自由時報『自由廣場』:「明星國中集體作弊事件」
|
||
自由時報前天頭版刊載花蓮高中期中考,有十數人甚至上百人以手機簡訊作弊。而小女就讀北市的一所所謂明星國中,就在上星期,第一次段考才結束,竟也發生七年級的一個班級集體作弊的事件,作弊的人都小過一支。學校是否探討過,發生這樣的事,是否因為國中校園長久以來讓師生處在莫名的各種比賽競爭中所造成? 只要有考試,想考高分的人比比皆是,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能力、準備、條件、加上一點運氣可以考高分。更不是每個人在考試時,敢不擇手段以作弊取得高分或求取過關。但是看看我們的學生一進入國中,不僅開始要被訓練成考試機器,更要熟識基測那一套劃卡方式,彷彿在告訴學生基測就在明天。 如果基測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但看看國中校園內,無時無刻不斷上演的大小類型比賽與競爭,班級整潔、秩序要比賽,餐後潔牙也要競賽,當然更不會放過各班級大小考試的全班平均競賽與排名。過去我請教過訓導主任整潔不比賽,全校會變成垃圾場嗎?他說:「當然不會」,既然不會何以要比賽?我只能詮釋是學校每天都在進行一些說不上來的慣例與陋習。 難道無法讓學生體認,整潔是他們自己需要有一個乾淨的學習環境而做,不是為了拿來比賽用,餐後潔牙也可以比賽,就更令人嘆為觀止!美白沒有蛀蟲光顧的牙齒,難道引不起學生為自己好的誘因?一定要透過比賽?考試成績就更不用說了,在班級發考卷時,連名帶姓外加分數一一報出來,老師是期待考九十五的被鼓掌,還是考五十九分的被休辱?班班各科的平均分數要比賽,更讓學生及老師每天都處在無以名狀的驚恐中。 教改風風雨雨已走過十多年了,大家對考試方式、教材、上課時數、師資培訓方式等等爭論不斷,這些看似一個在短期內不會有一個讓大家都鼓掌叫好的方案。 但讓學生自己,以今天的他和昨天的他「比賽」,使他真正感受到進步與否的成就和沮喪是他該享有與承擔的,不是為了達成大人們的期許而做,應該是我們可以協助孩子不再掉入犯錯深淵的方式之一吧?
*
:簡要版刊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