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豈會無「藍綠」、應有「紅澄黃綠藍靛紫」

 
 

吳珮瑛

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專任教授

2004/06/09刊載於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台灣大學校長陳維昭在畢業典禮上表示,他認為台灣可以沒有政治,沒有「藍綠」,但不能沒有愛與關懷,青年學子畢業後不要被政治污染。對於這樣的感觸,只是利用畢業典禮校長可以有講話的優勢,在公開場合砲轟批評他去探視在總統大選後於中正紀念堂靜坐學生的人。

我不知道陳校長心目中的政治為何,但台灣可以沒有政治的假設是絕對不可能存在的,由此衍生而希望台灣、或是校園也沒有「藍綠」,也就是沒有政治立場,我認為這不僅是天方夜譚、矯揉做作、封建專制的想法,對於一個號稱擁有自由學風的大學更是一大諷刺。

重點並不是校園不能有「藍綠」色彩,而是不應該讓「藍綠」色彩的思維掌控學校的發展。小至於對「藍綠」色彩學生違規懲處的差異,對「藍綠」學生社團在要求資源上之差別待遇,進而對於教師的聘任升等有「藍綠」的考量,最大的當然就是不應該讓「藍綠」色彩主導了系務與校務的規劃與運作。

陳校長身為台大校長已將近十二年,我相信你看到非常多,也很清楚「藍色」對於前述所舉事件的主導,或是你已置身「藍色」而不自覺。而今抬頭一望,發現其他顏色的聲勢也不小時,才大聲疾呼不能有「藍綠」,其實你要譴責的是「藍色」之外的人之聲浪與氣勢。

身為校長,關懷過此次總統大選後,因藍色任課老師批評選舉結果,與綠色學生起衝突,而咆哮將被當掉的該名學生嗎?身為校長,如何不以個人行政能力為主要考量,而畏懼勾選「非藍」色彩系主任與院長的出線,又身為校長,對於農經系前系主任,一上台就將已設立在本系數年的「李登輝總統文物陳列室」,未經過系務會議同意,派人半夜監工亂花公帑將其拆除,表示過關懷與關心嗎?陳校長認為這一切都事不關己,以致默不吭聲,或者反正是「藍色」發威,所以就讓「教授治校」的美名任其發展?

        如果學生過去的四年、六年甚而更長的時間,在校所見、所聽、所聞、所經歷的不少都是「藍綠」對決的結果,同時,他們也都非常清楚了解,事實上學校許多系務、校務的發展都是塗上「藍色」色彩的,他們絕對不會因為你在畢業典禮上的發砲而改變色彩,更不會將彩色變黑白。他們不解、納悶、甚而會抱怨的是,為什麼在求學的階段中,沒有人教導他們如何就事論事,大家齊力為系務校務的發展盡責敬業,如何相互尊重不同色彩的學生與老師。

        一個想要發展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學校,絕對不能壓抑各種色彩的存在,各種色彩的存在正是多元百花齊放的表現,而學校的多元色彩也正是考驗身為老師的我們,如何面對新世代學子多元思想的最佳場域。如果我們很有自信,台大的學生自主性是很高的,而我們也全力引導他們成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會烙印在學生心中的,絕不是師長們口沫橫飛的教條式訓示,而是師長們的行為舉止。

因而,我們不僅不應壓抑「藍綠」色彩的存在,更應該要敞開心胸接納「紅澄黃綠藍靛紫」的綻放,讓學生體驗一個多元色彩校園給他的多元刺激。當然,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瞭解並學習,多元色彩可以如何互補,以創造更佳的學習環境,多元色彩不是只會彼此掣肘相互抵銷力量。否則,我們很難說服學生,何以一個純淨的大學校園,師長們處處以「藍色(政治)」治校,卻要學生們出了校門後,不要被政治所污染,這不是師長做給他們學的嗎?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