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遺傳及精神流行病學研究室
「情感性疾患」是已達診斷標準的嚴重情緒障礙,本研究室著重在重鬱症及躁鬱症兩疾患。在過去近十年間,透過與全國各地之醫院合作,持續收集並追蹤數百位重鬱症及躁鬱症患者的資料,如基本人口學資料、訪談臨床症狀、神經認知測驗、睡眠問題、自填式問卷,及不同的生物檢體等。並藉由基因型偵測、定序等技術,進行一系列的遺傳相關與生物資訊分析,以結合基因體及表現型的資料,建立臺灣本土之躁鬱症及重鬱症的遺傳基因影響圖譜。藉由文獻資料整合以及資料優先化的過程,我們已建置較完整的候選基因資料庫,並與本土之資料進行比對。而對於情感性疾患間斷性發作的特質,則必須透過持續的追蹤病人,在不同的急性與緩解狀況下的資料與檢體收集,進行系統性的分析。研究成果預期從臨床特徵以及基因體特徵兩方面,更加瞭解躁鬱症及重鬱症的可能致病病因,並提供未來診斷、治療、臨床照護上的參考。
「腸道微生物菌相」為近年來新興的研究領域。在人體中,腸道微生物菌相的基因體資訊約為人體基因體資訊的至少200倍。而許多的複雜性狀與人類疾病,多受到宿主與環境之交互作用而影響。人體的腸道微生物菌相的狀態不僅反應其代謝能力,也可能透過影響人體的基因表現,而成為研究基因與環境間相互關係中的一個著眼點。無論在動物實驗或人體的研究發現,擁有健康飲食習慣的人,可能透過代謝及腸道微生物菌相的改變,而降低罹患重鬱症或焦慮的風險。本研究室藉由收集病患之糞便,以次世代定序之技術來分析腸道微生物菌相,並結合飲食型態問卷及其他基因體的資料,來探索特定腸道微生物菌可能影響情緒調控的相關路徑,希望藉此針對情緒障礙發展出其他可能的預防或輔助治療方法。
「青少年及兒童之心理健康」與健康成人的發展息息相關。預防勝於治療,更是健康促進的重要方針。本研究室近年來於大台北及大台中地區共數十所國、中小學,建立了不同年級學童的重疊追蹤世代,重複測量學童之心理健康變化,如性格、行為表現、注意力、情緒及睡眠等,用以得到學童在不同時點之發展軌跡,也透過雙親問卷的填寫,評估孩童在不同發展階段之心理健康面向與睡眠問題、情緒問題等的資訊,來廣泛性的探討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關議題。研究成果希望能提供國內學童之心理健康問題與影響因素的實證資料。
「代謝問題與肥胖」議題是近年來國民健康關注的議題之一。在臨床上,肥胖常伴隨代謝異常的現象,如胰島素阻抗、糖尿病、血脂異常及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表現。然而,在肥胖者身上仍有少部份比例的人其代謝指標均正常,有較低機率發展出各式慢性疾病或症狀。藉由詳細測量,比較代謝正常與異常之肥胖者之間的代謝指標、治療反應、身體組成,以及基因標記等各式的資料,有助於了解特定基因型別、代謝體指標等,與不同代謝反應與肥胖之間的關係。
在眾多精神疾病中,「酒精依賴與物質使用」等疾患造成極大的社會負擔,罹病者也常合併許多其他的身體與心理的共病狀態,更增添醫療負荷。本研究室過往的研究,利用不同族群的問卷訪談資料,進行酒精依賴的描述性臨床分析,以及遺傳連鎖分析與相關分析等,尋找酒精依賴及物質使用相關之候選基因。也在因果模型中,驗證不同的個人與家庭危險因子對疾病的影響。近來亦有多位研究者,透過研發並串接app的方式,輔助酒精依賴的病人進行戒治治療的成效評估,期許未來能夠更有效地發展出預防及治療物質使用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