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屍」興何時了?

 

艾維塔傳記引出該國撻屍歷史

 

    英國黛安娜王妃日前訪問阿根廷,新聞雖轟動,阿國反應卻很冷淡;但此時另一個「官方活動」的故事則是萬人矚目,幾無冷場。

 

    傳記或小說?真實或虛構?面對歷史的痛,真實太傷人,杜撰太鄉愿!目前任教美國新澤西大學的阿根廷學者葉羅伊•馬丁尼茲(Tomás Eloy Martíneez, 1934 - )以小說方式寫傳記,將二十年前祖國的「愛恨情仇()」批露出來,完成《聖女艾維塔 ─ 裴倫夫人》(Santa Evita, 1995),藉以審視駭人聽聞的政治迫害及回顧歷史,阿根廷究竟要一味地重蹈覆轍,亦或找尋重生之路的抉擇。

 

    《聖女艾維塔 ─ 裴倫夫人》,親者視她為阿根廷的貞德,仇者視她為撒旦的裴倫將軍第二任妻子,由演藝界飛上枝頭做鳳凰,躍居「第一夫人」。他掌控勞工組織、推行社會福利,成為裴倫鞏固政權得力的左右手。然艾維塔更傳奇的「生平」,卻是死後的二十年歲月。

 

    一九五二年三十三歲的艾維塔因癌症香消玉殞,遺體經香料防腐處理供全民瞻仰。五五年政敵整肅報復,「綁架」遺體,艾維塔展開「行屍走肉」、浪跡天涯的行程:十五年杳無音訊,七一年拉努塞總統將屈居在米蘭的艾維塔靈柩,交還流亡西班牙的裴倫將軍。七四年伊莎貝總統 (裴倫第三任妻子) 將她移葬阿根廷雷可雷公墓長眠。

 

    隨著艾維塔遺體流浪的不幸,葉羅伊•馬丁尼茲引出阿根廷「固有」的撻屍歷史。從殖民時代統治者孟多薩以斬首者的鮮血治療梅毒的行徑,到獨立革命英雄阿維亞內達的頭顱被政敵掩埋三十年的慘狀,到「潛居」英國一個半世紀的羅薩斯將軍的遺體 (一九九一年梅南總統始下令移回阿根廷) ... 一幕幕電影「官方說法」中離奇失蹤人口的政治社會問題浮上檯面,阿根廷沒有「怨生不怨死」的道德觀嗎?

 

    「撻屍」是阿根廷人的「嗜好」嗎?過去的記憶隨風而逝,而屍體卻是沉重的。阿根廷「嗜食腐屍」的「癖好」只會將自己葬身死胡同,頂多只不過是像散發馨香的艾維塔遺體,但這又有何用呢?馬丁尼茲希盼追憶馨香屍體的眷戀和撻屍慾,得在阿根廷徹底根除。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七日    / 張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