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馬多回顧生命航程與文化大陸

 

高齡八十四歲的巴西文學巨擘阿馬多,儘管多次與諾貝爾獎錯身而過,卻無因此消沉,反更樂觀快意地獻身創作。

 

    儘管巴西是去年法蘭克福書展最亮麗的星星,然此盛會或造勢活動顯然未引起瑞典皇家學院的注目,諾貝爾文學獎依然沒有頒給葡語作家。隨著葡國詩人米格•托加(Miguel Torga)於今年元月辭世,另一位頗具代表的葡語作家 ─ 五O年代便屢被提名的巴西小說家豪赫•阿馬多(Jorge Amado, 1912)在回憶錄中表示已不對諾獎桂冠抱持希望了。雖然如此,創作的執著與熱忱卻不因此而煙沒。

 

    阿馬多於去年及今年分別出版回憶錄《生命的航程》(Navegaçâo de Cabotagem)及小說《土耳其人發現新大陸》(A descoberta de América pelos Turcos)。《生命的航程》收集自一九八六年開始撰寫的雜文札記,內容包括成長及創作題材的重心 ─ 故鄉巴伊亞地區的可可文化;個人文學創作歷程:早期政治社會意識濃厚的主題導致入獄流亡的經歷,爾後轉為抒情浪漫、偏重女性角色描寫的蛻變;個人往來故鄉與巴黎間的藝文活動。

 

    阿馬多的作品外文翻譯多達二十餘種,他則對中文情有獨鍾,由此他和中國大陸譯者結緣,對其政局也頗熟悉。(阿馬多一九四六年獲史達林文學獎;也曾任巴西共產黨議員。)

 

    今年八十四歲高齡的阿馬多視一生來時路為短暫的生命航程,但仍充滿信心與活力迎接每一天:「我還不要沉睡在鮮花和祭文下,我要到沸騰喧鬧的人群中聆聽脈搏的悸動。」

 

    《土耳其人發現新大陸》原為應義大利出版社之邀準備九二年發現新大陸五百週年慶時出版,結果義國出版社取消出版計劃,西文譯本得以問世。小說敘述兩個阿拉伯年輕人於本世紀初自巴西萬聖彎出航,企圖在南部開疆闢土,兩人皆能適應當地環境且與本土文化融合,終而生根致富。小說雖名之為「土耳其人」,事實上是阿拉伯人、敘利亞人或是黎巴嫩人 ─ 都變成巴西人。阿馬多實欲藉此彰顯巴西混血文化之廣泛與豐富。

 

一九九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 張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