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開卷周報>>19981022)

  西班牙國寶級的十八世紀宮廷名畫家哥雅(Francisco de Goya1746-1828)晚年的畫作一直不如全盛時期(1783-1814)的名畫受人矚目,然而馬德里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瓦雷里亞諾‧波薩爾(Valeriano Bozal)的著作<<黑色繪畫>> (Las pinturas negras)卻指出哥雅晚年的畫作更充分展現一個藝術家爐火純青的畫工與揮灑自如的生命力。

 

哥雅晚年(1820-1823)因長期耳聾及重病摧折,加上西班牙抗法獨立戰爭(1808-1814)結束後,猶恐當權專制體系的迫害,1819年獨居於馬德里近郊蘋果河畔、命為「聾人別墅」的寓所,在此哥雅畫下一系列的「黑色繪畫」佈置居家,以畫呈現當時的心境與際遇。然迄今仍無法證實這一系列畫作是否始於「聾人別墅」時期或是否全數完成,此時期哥雅對版畫創作亦相當投入。

 

波薩爾的<<黑色繪畫>>便是針對哥雅此時期的創作進行分析研究,之所以命為「黑色繪畫」乃因此系列之色彩以黑白、栗色、暗綠與暗黃的光影為主,佐以些微赭紅色調,人物表情扭曲、滿面愁容,反映出悲觀、憂鬱與失望的情緒,一種瀕臨死亡的預兆。最後這些年,哥雅目睹親朋好友相繼辭世,國王費南多七世不像其父卡洛斯四世那般禮遇他,又有政治迫害的恐懼,終而要求自我流放,客死他鄉(法國)。 

 

波薩爾將哥雅「黑色繪畫」時期的作品比擬為文藝復興義大利名畫家提香晚年更上層樓、超越自我的成就。哥雅離群索居,漆黑的筆觸與顏料奔掃畫布上,悒鬱苦悶盡在不言中。例如,<猶滴與哈洛分斯>中猶滴砍下熟睡中哈洛分斯的頭顱;<撒頓噬子>裏撒頓瘋狂又驚慌的面容,暗紅鮮血在不見頭顱的裸體流淌;<兩個女人與一個男子>裏女人嘲諷自慰的男子;<木棍決鬥>中兩個莊稼漢似在狂沙裏拼命,欲置對方於死地的猙獰面目;<妖巫夜會>中無數張可怖的面孔,如地獄中哀嚎的鬼魅;<>這幅畫更是引發多種詮釋:偌大的立直長方畫布,土黃色調的底韻,畫布底下六分之一處一隻狗頭無神張望:求救?饑餓?躲避流沙皆是困頓勞形之態。

 

哥雅這系列約十四幅的黑色畫作,波薩爾直言在西班牙影響當代畫家如索拉那(José Gutiérrez Solana)及叟拉(Antonio Saura)以黑色為主的畫風;其餘國度如英國的培根(Francis Bacon), 美國的馬哲威爾(Robert Motherwell)也可找到哥雅的影痕。而哥雅這些晚年傑作,一如佛謝利(Henry Füssli)或布雷克(William Blake), 用「高尚的恐怖」為藝術生涯畫下句點。

 

 

 

 

 

 

 

西班牙國寶級的十八世紀宮廷名畫家哥雅(Francisco de Goya1746-1828)晚年的畫作一直不如全盛時期(1783-1814)的名畫受人矚目,然而馬德里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瓦雷里亞諾‧波薩爾(Valeriano Bozal)的著作<<黑色繪畫>> (Las pinturas negras)卻指出哥雅晚年的畫作更充分展現一個藝術家爐火純青的畫工與揮灑自如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