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開卷周報>>1998924日)

 

  「童年不是年紀的一部份,而是一種狀態天真和不知所以的智慧存在的狀態,滋潤記憶中最溫和的痛。」這是西班牙小說家路易斯‧馬特歐‧狄耶茲(Luis Mateo Díez, 1942-)的新作<<閣樓的日子>>(Días del Desván)中對童年的詮釋,也由此將筆端拉回記憶與時光隧道中最初始的狀態童年完成三十篇短篇連綴童年的記憶。每一篇各有主題,像是一篇篇驚奇乍現的極短篇,也像是發人深省的小品文,也可以視為是記載閣樓歲月裏某些日子的日記。<<閣樓的日子>>描述西班牙西北部拉西亞納河谷(Valle de Laciana)內戰後一群孩童的童稚歲月,這群孩童裏當然也有狄耶茲故鄉童年的影痕。

 

「閣樓」代表某個空間位置,有其隱喻涵意,但在文中作者也巧妙用以象徵地理名稱,乍見彷彿「閣樓」便是地理背景所在,一處內戰悲劇的戰場和收容鬩牆之禍下無數犧牲的陰暗角落,繼而透過想像力的牽引,走入「閣樓」代表的多重寓意。「閣樓」這個建築空間中滿小的隔局,也可能是多餘的畸零地,恆常也是最隱密的場所,在狄耶茲筆下是孤寂的場域,恐懼、不安、密閉的氛圍;一個逃避的空間,一個禁地,也是將記憶抹去的遺忘堡壘:它可能收藏恥辱、心事、秘密、廢物、幽靈 是最安全也最危險的地方。「閣樓」的寓意外,嵌入戰後日常生活小插曲,一如狄耶茲諸多作品裏以生活拾掇為題材,而從其細膩,不慍不火的筆觸中窺見戰爭深重的傷痕。 

一群孩童尋找發洩頑皮童心的地點,發現閣樓是最能為所欲為之處,<<閣樓的日子>>便在真實與虛幻的際遇中展開。孩童在閣樓衣箱裏發現幽靈席洛小鎮中唯一尚活在人間的鬼魂, 自稱是小城中「夜間守衛」。每每夕陽西下後,好奇的孩童便直奔閣樓聆聽席洛細訴戰事,拉西亞納河谷區的小鎮風光如何朝夕忽成傾圮的石堆;童稚的心靈對戰事的印象是懵懂模糊,但戰後的光景卻讓他們體會戰事的殘害:壕溝中的彈殼與鐵罐頭;戰後的戒備森嚴,迫使無辜卻遭疑人士遠避山區度日;執粉筆的良師也因政治環境移居他鄉;舉目可見斷手截肢的倖存戰士,所有的書籍均經審查蓋章 事實上狄耶茲的<<閣樓的日子>>是每個歷經戰爭的國度都曾度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