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網誌簡介   個人簡歷   著作目錄   文章總目錄

著作目錄

一,專書

1.        《天下的誕生:巫教、上帝與儒教國家》,台北,中華民國:三民書局,20249月。

2.        《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中國古代政治史研究》(增訂版‧簡體字),北京,九州出版社,20237月。

3.        《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中國古代政治史研究》(增訂版),臺北,臺灣大學出版社,20227月。

4.        《選修歷史(上)》(高中教科書,含教師手冊一本),臺北,三民書局,2008。與金仕起、邱仲麟合著。

5.        《傳統與現代的對話:一個史學的觀點》,臺北,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策畫,時報文化公司,2006

6.        《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中國古代政治史研究》,臺北,臺灣大學出版社,2004。(原由喜馬拉雅基金會於2003年出版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印行簡體字版。)

7.        《戰後臺灣的歷史學研究:1945~2000.第三冊.秦漢至隋唐史》(部分),臺北,國家科學委員會,2004

8.         《中國文化史》(高中教科書),臺北,三民書局,2001。與簡杏如合寫。

9.        《隋唐史》,臺北,空中大學,1997年,與高明士、邱添生、何永成合寫。

10.     《中國通史》,臺北,三民書局,1995初版、1997年再修訂,2005年再修訂。

11.     《唐代京城社會與士大夫禮儀之研究》,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12

12.     《唐代家廟禮制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1-11

 

二,期刊論文

1.        〈石刻與漢文行政:以好太王碑為例〉,《復旦學報》,2024年第4期,20248月。

2.        〈鮮卑「國語」與北魏國制〉,《中國史學》第 33 期, 2024 1 月。

3.        〈三韓與辰王:第三世紀以前的朝鮮半島南部〉,《中國與域外》第六輯。20236月。

4.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uburban Sacrifice Rituals During the Western Han,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51:2, 140-173, 2020. (〈西漢郊祀禮的成立〉,《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中國古代政治史研究》)

5.        〈東亞古代的漢文與共同語〉,《中外論壇》,2019年第1期, 20198月。

6.        〈從天下到地上:天下學說與東亞國際關係的檢討〉,《臺大東亞文化研究》 5期, 201804月。

7.        〈廣開土王碑文中的烟戶——兼論古代東亞的守墓人制度〉,《早期中國史研究》,8:120166月。

8.        〈古代東亞國際關係中的高句麗(고대 동아시아 국제관계 속의 고구려)〉,《史學志》(韓國,檀國大學)5020156月。(中文、韓文,韓文承檀國大學學者翻譯)

9.        〈東亞前近代國際關係研究的若干省思〉,《中國言語文化》2(韓國,首爾),2012-12

10.     〈從《唐律》化外人規定看唐代國籍制度〉,《早期中國史研究》,3:22011-12

11.     〈從儒學在東亞到東亞儒學:東亞儒學研究計畫的省思〉,《東亞觀念史集刊》,2011-12

12.     〈从天下国家的观点论中国中古的朝代,《中国中古史研究》22011-10,北京,中華書局。

13.     〈第三世紀辰王政權與東亞冊封體制〉,《新史學》22:32011-9

14.     〈天下概念成立的再探索〉,《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九輯,2010-6

15.     〈「臺灣出兵」與東亞近代國家的再編〉,《アジア文化交流研究》52010-2

16.     〈臺灣與日本的中學歷史教科書之比較〉,《歷史教育》142009-6

17.     〈東北亞古代的移民與王權發展:以樂浪郡成立為中心〉,《成大歷史學報》362009-6

18.     〈從歷史論述中解放出來:讀汪暉〈物件的解放與對現代的質詢〉有感〉,《文化研究》52007秋。(亦收入朱翔編《探尋中國的現代性:汪暉學術思想評論集(一)》,北京,東方出版社,201410

19.     〈東亞政治秩序與生命意義的安頓:以近代日本的國家轉換為例〉,《法鼓人文學報》第二期,2005-12

20.     〈秦漢的「天下」政體:以郊祀禮改革為中心〉,《新史學》16:42005-12。收入甘懷真編《東亞歷史上的天下與中國概念》,臺北,台大出版中心,2007

21.     〈中國古代君臣間的敬禮及其經典詮釋〉,《台大歷史學報》312003-6

22.     〈「舊君」的經典詮釋──漢唐間的喪服禮與政治秩序〉,《新史學》13:22002-6

23.     〈中國中古時期君臣關係初探〉,《台大歷史學報》211997-12

24.     〈魏晉時期的安靜觀念:兼論古代威儀觀的發展〉,《台大歷史學報》201996-11

25.     〈魏晉時期官人間的喪服禮〉,《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271995-9

26.     〈中國中古時期「國家」的型態〉,《東吳大學歷史學報》11995-4

27.     〈中國中古時期士族與國家的關係〉,《新史學》2:31991-9

28.     〈唐代對於違禮的處分──以家廟禮為例〉,《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211989-7

29.     〈略論唐代百官家廟〉,《史原》161987-11

30.     〈鄭玄、王肅天神觀的探討〉,《史原》151986-4

 

三,論文集或專書中之論文(正式出版者)

1.        〈化之內外與古代中國之內外〉,收入方維規編《思想與方法:歷史中國的秩序變動與文明交錯》,香港,中華書局,20248月。

2.        〈何為歷史中國:從天下政體的觀點〉,廖咸浩主編,《眺望諸夏:後西方視野下的傳統中國》,臺北,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202312月。

3.        〈天下作为政體:兼論「中國轉向」〉,安樂哲、干松春編《重思天下》,香港: 城市大學,2023 7 月。

4.        〈《周禮》與中古時期的城鄉關係〉,夏炎編《中國中古的都市與社會:南開中古社會史工作坊系列文集之一》,上海,中西書局,20199月。

5.        〈東アジアにおける四~六世紀の「治天下大王」と年号」〉,水上雅晴主編《年号と東アジア—改元の思想と文化—》,東京,八木書店,20194月。

6.        〈五胡十六國時期的胡族國家政體〉,陳惠芬編《第一屆跨越想像的邊界:族群、禮法、社會—中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188月。

7.        〈從冊封體制看漢魏的國際關係〉,吳玉山編《中國再起:一個歷史與國關的對話》,臺北,臺灣大學出中心,20181月。

8.        〈拓跋國家與天可汗—唐代中國概念的再考察〉,張崑將編《東亞視域中的「中華」概念》,臺北,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20173月。

9.        〈從儒教的流求到近世琉球國的誕生〉,《トランスナショナルな文化伝播—東アジア文化交流の学際的研究》,沖繩,琉球中國關係國際學術會議,20153月。(村中恒仁譯〈儒教的流求から近世琉球國の誕生まで〉,收入同書)

10.     〈漢唐間的京城社會與士大夫文化〉,邱仲麟編《中國史新論—生活與文化分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公司,20137月。

11.     〈中國中古郊祀禮的源流與特質〉,余欣編《中古時代的禮儀、宗教與制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簡體字)

12.     〈再思考士族研究的下一步:從統治階級觀點出發〉,甘懷真編《身分、文化與權力:士族研究新探》,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2

13.     〈再論東亞作為一種方法〉,呂紹理、周惠民編《中原與域外:慶祝張廣達教授八十嵩壽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政大歷史系,2011

14.     〈山鹿素行《中朝事實》中的天下與中國概念〉,葉國良.徐興慶編《江戶時代日本漢學研究諸面向:思想文化篇》,臺北,台大出版中心,2009

15.     〈東アジア古代の冊封體制における将軍号〉,《東アジア文化交流と経典詮釋》,大阪,関西大学アジア文化交流研究センター,2009

16.     〈東亞古代冊封體制中的將軍號〉,徐興慶主編《東亞文化交流與經典詮釋》,臺北,台大出版中心,2009

17.     〈中國古代的周禮國家觀與《通典》〉,收入黃寛重主編《基調與變奏:七至二十世紀的中國(1)》,臺北,政治大學歷史系等,2008

18.     〈《唐律》「罪」的觀念〉,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文化研究院編《中西法律傳統》第六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19.     〈重新思考東亞王權與世界觀——以「天下」與「中國」為關鍵字〉,《東亞歷史上的天下與中國概念》,臺北,台大出版中心,2007

20.     〈「天下」觀念的再檢討〉,吳展良編《東亞近世世界觀的形成》,臺北,台大出版中心,2007

21.     〈古代東亞政治秩序與儒家經典詮釋〉,收入黃俊傑編《中華文化與域外文化的互動與融合(二)》,臺北,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6

22.     〈日本近世的「公法」與「君臣之義」—以赤穗事件為例〉,收入高明士編《東亞傳統家禮、教育與國法(二):家內秩序與國法》,臺北,台大出版中心,2005

23.     〈日本江戶時代儒者的「天下」觀念:以會澤安《新論》為例〉,收入張寶三、楊儒賓主編《日本漢學研究續探:思想文化篇》,臺北,台大出版中心,2005年。

24.     〈從天下觀到律令制的成立:日本古代王權發展的一側面〉,收入高明士主編《東亞傳統教育與法制研究(一)教育與政治社會》,臺北,台大出版中心,2005

25.     〈”舊君”的經典詮釋──漢唐間的喪服禮與政治秩序〉,收入王健文編《政治與力》(臺灣學者中國史研究論叢),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轉載自同名論文,《新史學》13:22002。)

26.     〈東アジア世界の冊封體制と儒教〉,收入吾妻重二主編《東アジア世界と儒教》,東京,勉成書店,20053月。

27.      Purifying the World: A Political Discourse in the Late Han, Interpretation and Intellectual Change: Chinese Hermeneutic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edited by Ching-I Tu, 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 Publisher, 2005.

28.     이른바 동아시아 세계에 대한 재고찰(所謂「東亞世界」的再省思)〉,《古代 東亞細亞百濟》,韓國忠南大學, 2003年。

29.     〈唐律的罪的觀念:《唐律.名例律》篇目疏議分析〉,高明士主編《唐代身分法制研究─以唐律名例律為中心》,五南,2003

30.     〈中國古代郊祀禮的再思索:西漢成帝時的郊祀禮〉,收入《中央研究院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組.法制與禮俗》,臺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2002

31.     〈《大唐開元禮》中天神觀〉,《第五屆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嘉義,中正大學,2001

32.     〈中國古代的罪的觀念〉,宣讀於「第一回中國史學國際會議」,東京,早稻田大學,2000-9出版於《第一回中國史學國際會議研究報告集──中國の歷史世界──統合システムと多元的發展》,東京,汲古書院。 2002-2

33.     〈楊堅集團與隋朝開國:兼論隋朝立國文化政策〉,收入《第四屆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成功大學中文系,1999

34.     〈唐律反逆罪之研究:兼論中古君臣關係的法制化〉,宣讀於1998516日「唐律讀書會」第三次論文研討會,收入高明士主編《唐律與國家社會研究》,〈反逆罪與君臣關係〉,五南,1999

35.     〈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省思:以六朝隋唐為例〉,宣讀於199712月所召開之「中華民國史專題第四屆討論會民國以來的史料與史學」,收入《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四屆討論會》第一冊,臺北,國史館,199812月。

36.     〈中國中古時期制禮觀念初探〉,《史學:傳承與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1998-6

37.     〈唐代官人的宦遊生活:以經濟生活為中心〉,收入《第二屆唐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台中,中國唐代學會,1994

38.     〈隋文帝時代軍權與「關隴集團」之關係-以總管為例-〉,收入《唐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

39.     〈政治理想與政治制度.官治與自治〉,收入《中國文明的精神》,臺北,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1990

 

四,會議論文(其中部分論文其後正式出版)

1.        China and Japan in East Asian World . 2023 NTU-U Tokyo Joint Symposium: East Asia and the Shifts in Global Order, 台北,台灣大學。

2.        〈戰國秦漢時期的神祠制度〉,宣讀於「古代至近世中國與歐亞 世界間的政治與宗教關係工作坊」,台北,中央研究院,20238月。

3.        〈中国史における属国制度とその終焉〉,宣讀於「第2回台灣大學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會」,京都,京都大學,20236月。

4.        〈「東亞世界」與日本的再思考〉,發表於「人文與社會科學對話的國際日本學——政治.歷史.思想學術論壇」,臺北,臺灣大學日本研究中心,20233月。

5.        〈石刻與漢文行政:以好太王碑為例〉,基調演講於「碑之轉身:中古中國石碑與石刻文化學術研討會」,上海,復旦大學,202210月。

6.        〈秦漢國家宗教中的神觀〉,宣讀於「東亞宗教與王權」工作坊,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202112月。

7.        〈冊封體制與東亞國際關係〉,宣讀於「東亞文化意象的多稜視角系列講座:東亞國際關係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202012月。

8.        〈從「台灣出兵」再論東亞現代國家的成立〉,主題演講於「中國再起:與鄰邊互動的歷史與現實」研討會,台北,台灣大學,201912月。

9.        〈漢文與東亞〉,宣讀於「第十一屆東亞人文學論壇:東亞文化的轉化與象徵」,首爾,漢陽大學,201910月。

10.     〈古文運動與唐中後期的身分制度〉,宣讀於「華師工作坊:唐宋時代的身分與權力」,武漢,華中師範大學,20196月。

11.     〈作為儒家論述的周禮國家觀〉,宣讀於「臺大文史哲政跨領域工作坊 「政治哲學」」,台北,台灣大學哲學系,20194月。

12.     〈天下作為政體:兼論「中國轉向」〉,宣讀於「什麼是天下:東亞語境」工作坊,Bergguren Institute(博古睿研究院)中國中心主辦,北京,北京大學,20186月。

13.     〈通典中的教化觀念〉,宣讀於第十三屆「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師範大學,20185月。

14.     〈東アジアにおける四世紀より六世紀に至るまでの「治天下大王」と年号〉,宣讀於「歴博国際シンポジウム:年号と東アジアの思想と文化」,千葉,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201710月。

15.     〈從周禮國家觀看中古時期的城鄉關係〉,宣讀於「南開中古社會史工作坊:中古的都市與社會」,天津,南開大學,201710月。

16.     〈『通典』から見る八世紀中国の教化観念〉,宣讀於研究プロジェクト「東アジアにおける比較儀礼史の研究」 7回国際セミナー:東アジアにおける礼・儀式・支配構造の比較史的研究―唐宋変革期の中国・朝鮮と日本―,東京,お茶の水女子大学,2017326日。

17.     〈化之內外與古代中國的內外〉,宣讀於「思想與方法—變動的秩序,交錯的文明:歷史中國的內與外—國際高端對話暨學術論壇」,北京,北京師範大學,20161023日。

18.     〈從冊封體制看漢六朝的國際關係〉,宣讀於「中國再起:一個歷史與國關的對話」,臺北,臺灣大學,201512月。

19.     〈中國王權與海〉,宣讀於「多元觀照下的廿一世紀人文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201512月。

20.     〈拓跋國家與天可汗:唐代中國概念的再考察一文〉,宣讀於「東亞視域中的「中華/中國」概念」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20158月。

21.     〈儒教的流求から近世琉球國の誕生まで〉,宣讀於「トランスナショナルな文化伝播 東アジア文化交流の学際的研究」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沖繩,琉球大學,201412月。

22.     〈古代東亞國際關係中的高句麗(고대 동아시아 국제관계 속의 고구려)〉,宣讀於「第五屆東亞洲國際關係與高句麗」國際學術研討會議(동아시아의 문명교류 (V) 동아시아의 국제관계 고구려),京畿道龍仁市,檀國大學校東洋學研究所,201411月。

23.     〈中國正史中關於「倭奴」的記載〉,宣讀於「第二屆經典文獻的詮釋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香港教育學院,201410月。

24.     〈親魏倭王與東亞古代的列國體系〉,宣讀於Kyoto University & Taiwan University Symposium 2014,京都,京都大學,20149月。

25.     〈漢委奴國王印再考證〉,宣讀於臺大歷史系講論會,20141月。

26.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胡族國家政體〉,宣讀於「跨越想像的邊界:族群、禮法、社會」中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師範大學,201311月。

27.     〈古代倭人:東亞海民之研究〉,宣讀於「亞太文學、思想與文化傳釋」國際學術研討會,吉隆坡,拉曼大學,201311月。

28.     〈中國王權與海:以禹神話與倭人為探討對象〉,宣讀於「2013年度世界海洋文化研究所協定會國際學術大會:Dynamism of Seaport Cities: Sociocultural Acculturation and Creation」,釜山,韓國海洋大學,20134月。

29.     〈東亞前近代國際關係研究的若干省思〉,基調演講於「第4屆中國言語文化學會國際學術研討會:東亞文化的表象與文化交涉」,首爾,2012-11

30.     Rulers and State Ritual, ‘宣讀於Beijing Workshop: Six Dynasties State and  Society, 北京,北京大學,20129月。

31.     〈漢魏革命與皇帝制度的變化〉,宣讀於「中國古代的政治秩序與制度工作坊」,臺北,臺灣大學,20125月。

32.     〈方法としての「東亜」〉,基調演講於「トランスナショナルな文化交流—東アジア文化交流についての学際的研究—」,京都,立命館大學,20123月。

33.     〈廣開土王碑文中的守墓人制度〉,宣讀於「東亞碑刻史料解讀工作坊」,臺北,臺灣大學,201112月。

34.     〈中國古代山東豪族與海的關係〉,宣讀於「2011年度世界海洋文化研究所協定會國際學術大會:The Formative History of Sea-port Cities and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Sea-areas」,釜山,韓國海洋大學,20114月。

35.     〈作為經學一環的中國正史外夷傳〉,宣讀於「第二屆東亞文化交涉學方法論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20113月。

36.     〈中國中古郊祀禮的源流與特質〉,基調講演於「中古時代的禮儀、宗教與制度學術研討會」,上海,復旦大學,201011月。

37.     〈唐代中國的國籍概念:以《唐律》化外人條為例〉,宣讀于「日中文化交流廣領域國際學術會議」,長崎,長崎大學,201010月。

38.     〈再論「中國」概念的起源〉,臺灣大學歷史系講論會,20091029日。

39.     〈從天下到國家:「臺灣出兵」與明治國家的成立〉,宣讀於「第六屆日本漢學會議:幕末における日本文学、歴史、芸術の諸相」,大阪,關西大學,200910月。

40.     〈從科舉制論中國文化中的公平觀念:以唐代科舉制為中心〉,宣讀於「第五屆科舉制與科舉學研討會」,札幌,北海道大學,20098月。

41.     〈從「化外人」概念檢討傳統東亞之天下理論〉,宣讀于「東亞歷史變遷研究計畫第一場工作坊」,台南,成功大學歷史系,2009

42.     〈臺灣與日本的中學歷史教科書之比較〉,宣讀于「中學歷史教育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師範大學,20092月。

43.     〈天下概念成立的再探索〉,宣讀於「中國經典文獻詮釋藝術學術研討會」,北京,北京大學,200811月。

44.     〈漢唐間的京城社會與士大夫文化〉,宣讀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慶祝八十周年學術研討會.中國史新論」,臺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810月。

45.     〈東亞古代的移民與王權發展:以朝鮮半島為例〉,宣讀於「族群、遷徙與文化:第一屆東亞歷史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南,成功大學,200712月。

46.     〈漢唐間的京城社會〉,宣讀於「進入中國城市:社會史與文化史視野」,臺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712月。

47.     〈專制論與皇帝制度的再思考〉,宣讀于「紀念蕭公權院士110年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200712月。

48.     〈東亞古代冊封體制中的將軍號〉,臺灣大學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暨日本關西大學亞洲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合辦「東亞文化交流與經典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200710月。

49.     〈《通典》中的周禮國家論與中國古代的歷史想像〉,中國史學會等主辦「第三屆中國史學會.基調與變奏:7-20世紀的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政治大學,20079月。

50.     〈祭祀の誕生—また中国の礼と王権について—〉,關西大學亞洲文化交流中心主辦「中国学の展開と関西大学.中国儀礼の展開と関西大学の課題」講演會,大阪,關西大學,200610月。

51.     〈近年の台湾における中国史研究:回顧と展望〉,北海道大學大學院東洋史研究室第224回東洋史談話會,200511月。

52.     〈東亞王權的中國性:論漢字文化圈〉,宣讀于「東亞視域中的『中國性』與『歐洲性』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20059月。

53.     〈東亞政治秩序與生命意義的安頓:以近代日本的國家轉換為例〉,宣讀於「第二屆心靈環保與人文關懷系列學術研討會」,南京,南京大學,20054月。

54.     〈從中國國家禮制看「天下」觀念的演變〉,宣讀于〈東亞歷史上的『天下』與『中國』概念研討會」,200411月。

55.     〈日本江戶時代儒者的「天下」觀念:以會澤安《新論》為例〉,宣讀於「第三屆日本漢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200410月。

56.     〈東亞世界的冊封體制與儒教〉,宣讀于「東亞世界與儒教」國際學術研討會,大阪,關西大學,20049月。

57.     〈「天下」觀念的再檢討〉,宣讀于「東亞近世世界觀的形成」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20048月。

58.     〈從日本律令制看王權與儒教:「天下」觀念與律令的成立〉,宣讀于「東亞教育與法制研究的新視野」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20045月。

59.     〈日本古代的儒學與王權:以「天下」觀念為例〉,宣讀于「東亞儒學研究的新視野」研討會,桃園,中央大學,20045月。

60.     The Event of Akou and Political Discourses in Edo Japan(近世日本的赤穗事件與儒家論述,宣讀於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at Yale  University: History, Poetry and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20044月。

61.     〈東亞、儒學與王權:東亞儒家經典詮釋傳統研究的一面向〉,中央研究院「上古中國的形成、內涵與邊境」第四次讀書月會中報告。20044月。

62.     〈東亞作為方法:一種史學方法的探索〉,宣讀於「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史學和比較歷史思想」研討會,上海,復旦大學,20044月。

63.     〈東亞儒家經典詮釋研究的一側面:權力與經典詮釋〉,宣讀于「東亞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20043月。

64.     〈東亞、儒學與王權:「漢字文化圈」研究的省思〉,宣讀于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第五次研討會「東亞、儒學與東亞儒學」,臺北,2003-7

65.     〈古代東亞政治秩序與儒家經典詮釋〉,宣讀於「第五屆中華文明的二十一世紀新意義中華文化與域外文化的互動暨海上絲路之路—泉州學術研討會」,泉州,2002-10

66.     〈先秦禮觀念再探:以《左傳》為中心〉,宣讀於「詮釋學與中國經典詮釋學術討論會」,山東威海,2002-8

67.     〈中國古代皇帝號與日本天皇號——東亞政治秩序與儒家經典詮釋之研究〉,宣讀于「東亞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歷史學系,2002-6

68.     〈中國古代皇帝號:與日本天皇號的比較〉,宣讀于「東亞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研究計畫第十次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2001-12

69.     〈六朝隋唐時期君臣間的敬禮及其經典詮釋〉,宣讀於「第七次東亞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研討會」,廣州,中山大學,2001-6

70.     〈「舊君」的經典詮釋:喪服禮與政治秩序〉,宣讀于「東亞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研究計畫第二次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2000-11

71.     〈中國古代的罪的觀念〉,宣讀於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八十九學年度第一次講論會,2000-10

72.     〈中國古代國家の祭祀制度から見た皇帝の宗教的性格〉,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定例研究會報告,2000-7

73.     〈中國的傳統禮儀與現代社會〉,宣讀於19981212日「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人文與中華文化學術研討會」,臺北。

74.     〈晉唐間國家對於官人私生活的規範〉,宣讀於「97年中國唐史研究高級班」,北京,1997-8

 

五,編書

1.        甘懷真編《身分、文化與權力:士族研究新探》,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2

2.        甘懷真編《東亞歷史上的天下與中國概念》,臺北,台大出版中心,2007

3.        與貴志俊彥、川島真合編《東亞視域中的國籍、認同與移民》,臺北,台大出版中心,2006

4.        甘懷真主編《文明對話下的中國性與歐洲性》(第二年度思想與文化領域講座),中央大學,2005

 

六,其他

1.        《王權激盪五千年(有聲書)》,上海,喜瑪拉雅出版公司,2022年。

2.        《專號導言》,《臺大東亞文化研究》 5期, 201804月。

3.        〈再論歷史上的中國:天下型帝國-甘懷真〉,《臺大東亞文化研究論壇》2014820日。

4.        〈關於「海租」:《通典》解讀劄記〉,《臺大東亞文化研究論壇》2014620日。

5.        〈倭人與海民〉,《臺大東亞文化研究論壇》2013813日。

6.        〈第三世紀的冊封體制〉,《臺大東亞文化研究論壇》2012723日。

7.        〈臺大新生入門書院:人文學作為一門科學的特質〉,《臺大校訊》10892012425日。

8.        〈做好一份研究生刊物〉,《史原》22011-10

9.        〈專號導言:從「列國並立」的角度再看東亞歷史上的國家體系〉,《新史學》22-32011-9

10.     〈「古代文明史」圖書計畫執行成果報告〉,《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0-42009-9

11.     〈如何組織專題研究室〉,《教育部人文社科計畫快訊》332008-4

12.     〈從經典詮釋到中國史研究〉,《台大校友雙友刊》512007-5

13.     〈歷史學門調查計畫成果報告〉,《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八卷二期,2007-3。(合撰)

14.     胡戟等主編《二十世紀唐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其中之第五章〈禮制〉。

15.     〈唐代官僚制度與官人生活:由唐詩看歷史〉,《空大學訊》2071997-12

16.     〈大陸「1997年中國唐史高級研究班」紀要〉,《中國唐代學會會刊》81997-11

17.     〈唐朝國家禮典的形成〉,《空大學訊》2051997-11

18.     〈皇帝制度是否為專制?〉,《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41996-9

19.     〈談情說禮〉,《文化講座(二)》,臺北,國立國父紀念館,1996

20.     〈我的唐史研究心得與反省〉,《唐研究縱橫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21.     〈最近十年(198089)來唐代學術研究概況:臺灣地區-史學部分〉,《中國唐代學會會刊》11990-11。(與王德權合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