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大學手球課講義

黃欽永 91.3.29

第一節    緒 言

    手球運動是一種包括跑、跳、擲的活動,它簡單易學、經濟實惠、更可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是一適合學校發展的球類運動。而手球比賽節奏流暢快速,更有倒身射門、飛躍射門、空中時間差戰術等優美技術串場,使場內選手與場外觀眾打成一片產生共鳴。

    今日手球運動是由丹麥人霍革尼爾森於1898年在丹麥的職業學校,以室內場地首創了七人制手球,隨後於1906年由其本人制定七人制手球規則,廣受北歐各國喜愛。並於1938年在德國舉行了第一屆世界盃七人制手球賽。另有德國人卡爾謝倫茲於1915年,利用大型足球場地為女子創設的「門球」稱為十一人制手球。我國早期所引進的即是十一人制手球,是由留德學者吳澂教授,於1936年第十一屆德國柏林奧運後首先介紹,其推廣因中日戰火受阻,直至民國43年復由吳文忠教授在臺灣推廣,55年始推廣今日的七人制手球,56年在台北市舉辦了第一屆手球比賽。

    在國際運動舞台中十一人制手球已不復見,唯獨七人制手球仍屹立至今,除了有國際手球聯盟組織積極推動外,運動型態本身也是關鍵因素之一,其較十一人制手球使用場地小,室內戶外均可,不受場地天候的限制;比賽技術也因而更具速度、緊湊、刺激,其多彩多姿的射門美技,不但激起球員熱愛,更博得觀眾共鳴。是以七人制手球運動很快的在歐洲盛行開來,進而風行於全球各地。

    本學期手球活動的設計,是以傳接球、運球及射門等基本技術為主,旨在如何利用傳球、接球及運球來完成射門得分的目的。

 

第二節    基本動作

一、接球

    接球是傳球與射門動作前的第一步驟,況且不能將來球接牢,就無法精準的傳球,也無從發揮有效的射門。所以如何接好來球是手球運動的必要基本技術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技術。

  (一)來球高於胸部

    手的姿勢:如圖一,將接球雙手的十指朝上,兩手大拇指、食指約成三角形狀,雙手則呈圓形狀,以略大於球體大小為原則。

    接球的姿勢:如圖二(由右邊第1圖像往左看),雙手微屈平行前伸,指尖朝上,在球未到達前,手指、手臂、肩膀及下肢均應放鬆,待球到達時,右腳前跨一小步(右手擲球者),同時雙手隨著球體後縮(手肘彎曲),以減輕手掌的衝擊力,如此才能接牢來球。

圖一
圖二

(二)來球低於腰部

    手的姿勢:如圖三,雙手十指朝下,兩小指微微接觸,雙手亦呈圓形狀,以略大於球體大小為原則。

    接球的姿勢:如圖四,身體重心降低,雙手平行下伸,指尖朝下。在球未到達前,手指、手臂、肩膀及下肢均應放鬆,待球到達時雙手隨著球體後縮,以減輕手掌的衝擊力,如此才能接牢來球。

圖三
圖四

二、傳球

    傳球的好壞足以影響接球或射門的成敗。傳球的種類基本上可分為正面傳球、體側傳球、背後傳球及鉤腕傳球,正面傳球又有肩上傳球、推傳、低手傳球等,一般以肩上傳球及體測傳球使用最多。

    肩上傳球是手球運動中採用最多、最普遍的傳球方式。傳球動作如圖五,將球舉高過頭的位置,重心同時轉移到後腳(此圖為右腳,是右手擲球者),以手臂為長軸,向前擺臂前壓,利用扭腰、擺臂和手腕下扣的力量將球傳出,此時重心應隨擲球動作轉移到前腳。

圖五

三、運球

    運球技術在手球運動中雖使用的較少,但仍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術之一,可於持球時作調解步法、長距離位移等應用。如圖六,運球時以前手臂及手腕的力量控制,類似籃球的運球方式,唯須注意掌心朝下的接觸球體作運球動作,不可有翻手或球體停留在手掌過久的動作,因根據手球規則這是不被允許的。

圖六

四、步法

    手球運動持球時最多可移動三步,其計步的方法為,持球後一腳離地再落地時為一步;若跑動中接到球後第一隻落地的腳為基準腳(不計步),再有一腳離地落地才計一步。圖七是右手持球者由站立持球作交叉步傳球的連續動作,其充分的運用三步的規定後,再將球傳出。

圖七

五、射門

    射門是手球運動的中心技術,要得分就必須借助射門的技術來完成。其技術總類繁多,諸如跨步射門、墊步射門、跳躍射門、倒身射門、魚躍射門、滾翻射門、飛身射門、背後射門、七公尺射門等,但多以跳躍射門為主軸所變化出來的射門技術,一般以基本跳躍射門使用的最廣,所以我們先介紹最基本的跳躍射門技術。如圖八,為一連續的跳躍射門動作,以左腳(右手擲球者)起跳,右腳向上帶動躍起,手臂高舉後擺動作比肩上傳球略大,擲球時同肩上傳球動作,但以更大的力量將球擲出,隨即以左腳落地,完成射門動作。

圖八

 

第三節 練習方法

一、傳接球

  (一)兩人對傳

    如圖九,每兩位同學一組使用一個球,一來一往的作肩上傳接球練習。初學者距離可較近些,約以 5到10公尺的距離開始,待準確性及投擲能力較好時,再增長傳接的距離。

  (二)三人接力傳接

    三個人一組對傳,如圖十所示,傳完球者隨即跑到對邊,等待下一個來球,如此週而復始作傳接球練習。

圖九
圖十

  (三)跑動傳接

    如圖十一所示,兩個人一組跑動傳接球,距離由3公尺到10公尺視能力而定,傳球與接球均在跑步的狀態完成。注意充分的運用三步的步法,以及傳球時目標定位在接球者前方 (視兩人距離決定目標位置)。

圖十一

二、運球

    運球的練習如圖十二,在一指定範圍內,每個人作運球動作,同時利用機會撥掉別人手上的球,以增強運球的技術及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圖十二

三、射門

    射門首要關鍵為準確性,有較高的準確性則射門成功率必相對提高。所以我們先提供一種練習準確性的方法,再進行射門方式的練習。

  (一)擲準練習

    如圖十三,在一定距離中間擺置標的 (可為手球、排球或籃球等) ,令兩端的同學對準標的擲準。標的可改為一排,與標的距離視能力作適當的調整,一般約以5公尺到10公尺較為適切。

(二)射門練習

    根據場地分成數組,如圖十四各組排成一路縱隊,每位同學持球輪流作跳躍射門的練習。也可由老師站於自由擲球線附近,同學將球傳給老師再向前接球作三步跳躍射門的練習。

圖十三
圖十四

 

第四節 簡易規則介紹

一、場地

    手球比賽大多在體育館進行,其場地如圖十五所示。其是20╳40公尺長方形的場地,球門高2公尺、寬3公尺,有一近似半圓形的球門區域,只允許守門員在裡面活動,區隔的線稱做球門區域線。

圖十五

二、得分
 (一)在合法射門下,球體全部穿越球門底線的立體面,且該球員及其隊友於射門前後均未犯規者為得分。
 (二)防守球員雖有犯規而球進入球門者仍算得分。
 (三)守隊球員將球擲進己方球門者算對隊得分。

三、球員
 (一)比賽時每隊由14名球員組成 (普通球員12名、守門員2名)。
 (二)出場比賽最多7名球員,包括1名守門員。
 (三)比賽開始時,每隊至少須有5名球員出賽,其中1名須為守門員。
 (四)同隊的普通球員必須穿著相同的球衣,並與兩隊的守門員球衣有明顯的區別。

四、對球的動作
 (一)球員允許有下列合法動作:
  可用手(握拳或開掌)、臂、頭、軀幹、大腿及膝蓋等部位傳球、接球、檔球、推球、擊球或擲球。
 (二)下列是規則所不允許的,違者由對隊在犯規地點擲任意球。
   1.持球三秒:持球未移動位置,時間最多為三秒鐘。
   2.持球走步:持球時最多得移動三步。
   3.空中運球:球離手後未觸及地面、其他球員或球門以前,在接觸到球者。
   4.兩次運球:用單手將球向地面一次或連續拍彈後,接住球又向地面運球而再接觸球者。或以雙手將球向地面拍彈兩次以上者。
   5.腳踢球:用膝蓋以下部位觸球者,但被對方擲擊時不在此限。
   6.倒身撲球:球在地面滾動或停止時倒身撲球者。

五、對對方(人)的動作
 (一)球員允許有下列合法動作:
     1.得從任何方向以單手手掌取得對方的球。
     2.無論對方控球與否得用軀幹阻擋對方球員。
 (二)下列是規則所不允許的,違者視情況輕重給予適當的判罰。
     1.推人:用單臂或雙臂推對方球員。
     2.抱人:用單臂或雙臂抱對方球員。
     3.打人:用身體或四肢衝打對方球員。
     4.絆人:用身體或腳絆對方球員。
     5.撞人:無論持球與否,用身體衝或撞對方球員以及用其他任何方法威脅對方球員。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