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慶宏 教授 |
|
![]() |
|
這篇文章摘錄自87年《台大手球》的「人物專訪」 整理\李彥欣(社會系 85年畢業 台大手球第一任經理) |
|
邱老師個人小檔案︰ 現職:國立台灣大學教授•台大手球隊領隊 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體育學研究所 經歷:國中教師,大學講師、副教授,甲級水電技師特考及格。 個人英勇事蹟:大學聯考時,英文勇奪96高分。 給大家的小格言:NO PAINS,NO GAINS.
星期五的下午,微陰的天氣,走進體育室的辦公室裡,邱老師正和其他的老師在聊著天。雖然室外天氣灰沈,但這裡的氣氛卻頗為輕鬆。印象中的邱老師,是穩重而沈默的。 當我忙亂地拿出背包中的紙筆、錄音機及空白帶時,老師親切地告訴我不要急,並一邊拿出抽屜中的紙筆,端坐在辦公桌前,可以看出老師對隊刊的重視,及做事的認真。在一切就緒之後,老師開始提到自己帶領手球隊的經過。 「我是民國六十九年進入台大,那時體研所剛畢業,六十九年畢業後,就進入台大,當時有一個缺,就是方老師(編者註︰方進隆,現任師大教授),他當時到美國進修,所以這個缺就由我遞補,也就是擔任女子手球隊教練,那時男子手球隊是由康老師帶領,就這樣,我從民國六十九年帶到現在。」 後來,老師接著談到自己接觸手球運動的起源,老師是在民國六十三年,大三的時候,修了一學期的手球課,才開始接觸手球運動的。而在目前為止,將近十九年的手球教練生涯中,老師回憶起這些年來,手球隊的點點滴滴,有困難之處,當然也有喜悅成就,不免說來話長…
… 「事實上台大的手球隊,最辛苦之處在於組成的過程,開始時,成員的來源非常不固定,都是由其他的像籃球隊、田徑隊或排球隊所找進來的,而且妳也可以發覺,新的成員來的時候,很多都只有打了一年,第二年沒有打的意願,因為很多覺得對這活動不熟悉,且看了受傷的情形,身體上的碰撞多,這個活動很劇烈,使他們產生害怕的心理,覺得手球很粗暴,而不想再打,所以很需要老師和其他學生的鼓勵,才能打下去,這是組成球隊最困難的問題。憑良心說,以前都沒有真正手球專長的老師來帶,所以最開心的事,就是從黃老師進來學校以後,手球隊在技術上有他的協助,我們的成績蒸蒸日上,心理覺得非常高興。」 各位隊友們,是否曾看過老師在鋸水管或修東西呢?老師說,他非常喜歡自己動手做東西,因為個性保守,而不太喜歡求別人,所以凡事喜歡自己嘗試,從嘗試中可以學到很多技巧,老師對於自己所做的東西,可是有一定程度的信心,但當我後來得知,老師自己家中的三、四樓,都是由老師自己一個人親手搭蓋時,我真的覺得老師實在太謙虛了,木工、電工、土木等,老師可都是拿手的很喔。 最後,老師想對球隊說,球隊的向心力很好,男女生的感情也都不錯,老師覺得很欣慰,在球技上,老師希望打得好的同學,能多指導其他同學,這樣會更好。當希望老師能給大家一句話時,老師想了句英文小俚語"No pains, no gains"。 訪問結束,我向老師要了張照片,老師說自己沒什麼帥不帥的照片,臉上又出現了親切的微笑。 步出辦公室,天空出現了這陣子難得的午後好天氣,沒有令人閃避不及的雷陣雨,夕陽輕輕暖暖地打在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