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   2009年 2月出刊   
 
 
 

▲束景南教授圖釋太極

臺大歷史系成立逾八十年。從臺北帝國大學史學科出發,歷經戰後改制,傅斯年故校長等學者導入新學風,以至二十一世紀以來各種新史學的蓬勃發展,臺大歷史系的系史堪稱一部臺大的蛻變史,也是現代臺灣的史學史。值此回顧前瞻之際,本系為溫故知新,策勵來茲,並展現近來各領域發展與國際交流成果,舉辦「八十週年系慶講座」,於2008年11月至12月間邀請六位學者主講。茲摘錄各場演講摘要,以饗讀者。

 

臺大歷史系八十週年系慶講座

周敦頤《太極圖說》無極太極思想新論

束景南教授主講

周敦頤《太極圖說》首句的「無極而太極」之義,歷來爭論不休,解說分歧,成為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的一大公案。2008年11月5日,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古籍所束景南教授受邀討論此課題。

束教授指出,學界有不少講法將「無極而太極」直接解釋作「自無生有」,且認為朱熹對這關鍵的一句進行過「作偽」和「竄改」。但經過考證,至少在唐代,道教已有描述萬物生化過程的「太極圖」和說明逆施成丹過程的「無極圖」,而且是一圖二用。今存《道藏》〈上方大洞真元妙經圖〉中的〈太極先天之圖〉即是用以講明順行造化的,而黃宗炎在《太極圖說辨》中詳敘的〈無極圖〉,則是道教藉以解說內丹修煉的逆、反之圖式。在和周敦頤同時代的張伯端的《悟真篇》中,已對這種「逆施造化」的過程有清晰的表述。他說:「大丹妙用法乾坤,乾坤運兮五行分;五行順兮常道有生有死,五行逆兮丹體常靈常存」。(《悟真篇》下)因而所謂的「太極圖」或「無極圖」,都是借象以明義,當描述道生萬物、無中生有時,順行造化的最上圈是「太極」,故稱作「太極圖」;若描述逆施成丹、返本還元時,最上一圈則是「無極」,乃稱為「無極圖」。因此,最上一圈既是無極又是太極,周敦頤《太極圖說》所謂「無極而太極」的說法即源於此。而原本的圖可能是一張沒有注說文字的道圖,圖旁各圈的注說文字應該是後世解圖人在進行具體解說時所增添,這也造成道圖最終演化出兩類圖式的結果。

不僅圖式的演變有跡可尋,從師承授受的角度來看,周敦頤也和張伯端一樣,可將其學術源流往前追溯到宋初的陳摶。這在某種程度上或可解釋張伯端與周敦頤思想之間的類似性。更進一步說,周敦頤的《太極圖說》並非「以《易》說圖」,而是借道圖講述生生不已的「變易」思想。故《太極圖易說》的「易」不是指《易》書,而是指「變易」。這理由來自周氏同時採用了道圖逆順正反的解


▲束景南教授圖釋太極(攝於臺大文學院會議室)

說之法,既描述了宇宙間生生不已的運動變化,又主張通過主靜復歸於「道」,與天地合德,將內丹修煉之說,轉而為修養仁義之理。所以周敦頤在《圖說》開頭所下的「無極而太極」一語,實乃高度概括了宇宙順逆終始變易的全過程。故又說「太極本無極也」,這根本上和道圖原來的架構一樣,「無極」和「太極」本不為二也。它們在周敦頤的思想中,就是指性命之理,指天地人三才之道的理。

最後,束教授又以細緻的考辨指出,神、哲、徽、欽《四朝國史》中所引《太極圖說》的首句「自無極而為太極」,是出於《國史》編纂者洪邁的造偽。朱熹當時曾讀過《國史》本文,並就〈濂溪傳〉中的這段話向洪邁提出過質疑,但洪邁始終未能給予版本證據上的說明。尋根究柢,洪邁竄改《太極圖易說》的首句,完全是出於王淮黨人排擊道學的需要。依照當時的政治分野,洪邁與主和派親近,淳熙年間更在王淮反道學的行動中充當一名特殊角色。《四朝國史》雖始纂於李燾,卻完成於洪邁之手,並在淳熙十三年由王淮領銜進上。故可以說,《四朝國史》最後〈列傳〉部分的纂修,正同王淮居相位、反道學的活動相始終。今人以為是朱熹將《太極圖說》的第一句從「自無極而為太極」竄改成「無極而太極」的說法,恰好是把事實給顛倒了。


▲束景南教授(左)與主持人吳展良
 教授

(臺大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生李長遠整理)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歡迎投稿 聯絡信箱:history@ntu.edu.tw 地址: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886-2-33664702
本網站版權屬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 Department of History, NT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