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鼓勵本計畫下各聯盟學生投入問題導向專題,特於113年11月22日辦理跨校PBL專題競賽,歡迎同學踴躍報名。





1. 參與「智慧製造跨域整合人才培育聯盟計畫」之聯盟中心、夥伴學校之在學學生(包含當年度畢業生),且曾修習本計畫開設之 PBL 課程

2. 參賽專題與實踐智慧機械或智慧製造的解決方案相關。

3. 每隊至多5人(可跨校、系組隊)





1. 10/1 前,提交報名表。 報名表格式下載     競賽報名表傳上傳

2. 10/9前,參賽隊伍依據大會海報格式提供專題成果。

3. 10/31公布入圍名單,將錄取10組隊伍進入海報發表競賽。

4. 11/22海報發表競賽。

 ●入圍團隊之海報將展示於「智慧製造跨域整合人才培育聯盟計畫」成果展。

 ●參賽隊伍可輔以適當的實體、影片、簡報或有利的呈現方式,向評審委員報告專題成果並回答相關問題。






1. 問題描述、出題廠商與專題目標     4. 重要結果

2. 解決手段的創新性           5. 學生心得與討論

3. 所使用的技術與整合方法

海報格式下載     海報上傳 (10/9截止,限PDF檔,上限100MB)





完整性(30%):選用技術的妥適性與專題完成程度

產業價值(30%):是否能應用在實際工廠或成為一項產品

創新性(30%) :使用創新方法解決產業的關鍵問題

簡報技巧(10%):海報、口頭報告及回應





●競賽獎項:前三名隊伍分別給予獎狀和禮物:
名次
獎項
名額
(獎狀僅一張,獎品每位隊員各一)
第一名
第三代AIRPODS +獎狀
1隊
第二名
Marshall攜帶式藍芽喇叭+獎狀
1隊
第三名
行動電源+獎狀
1隊

●參加獎項:每組入圍隊伍都有一張入圍證明。






教育部「智慧製造跨域整合聯盟計畫」以「 在地連結 」與「 人才培育 」為核心,透過PBL模組課程規劃之跨領域教學模式結合在地之產業,鼓勵學術界與產業界可共同合作發展在地產業,以培育國家所需具創新核心能力之未來人才。

本次競賽,24隊參賽隊伍皆展現了優異的跨領域整合與團隊合作能力,基於前述計畫人才培育理念,為鼓勵學生參與競賽、落實課程所學,決議 增額錄取2組隊伍 。

因此,本次初賽 共計錄取12組隊伍 ,入圍名單如下 (不分名次,依據報名序號排序)

※入圍團隊請推派一位代表確認並回覆 入圍說明 , 並 於 11/20中午12:00前 上傳決賽簡報 (PPT檔、PDF檔,單一檔案上限100MB)

NO.
報名序號
題目
學校
1
1
肌肉氣腱耐受性與搬運輔具的開發
崑山科技大學
2
9
嵌入式微感測器應於氫/釩氧化還原液流電池狀態即時監測與異常診斷
元智大學
3
10
即時馬達故障偵測之深度學習拆解使用基因演算法與其部署在多MCU之協作架構設計
中原大學
4
12
基於自動語音識別技術實現機器人協作工作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5
15
球拍穿線智能控制系統
大葉大學
6
16
感測技術於老年人運動動作辨識之應用
國立成功大學
7
17
飛秒雷射製程最佳化結構技術於自供電裝置應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8
19
智慧工具機誤差預測與補償
國立中山大學
9
21
全地形智慧視覺跟隨機器人
國立中央大學
10
22
機械手臂控制以及物件檢測應用
國立中央大學
11
23
基於大語言模型之自主移動機器人
國立台灣大學
12
25
半導體靜電夾持裝置研製
國立中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