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簡介 編輯委員 稿約 出版倫理聲明 期刊目次 全文電子期刊 期刊搜尋
第九十九期 期刊目次
目次
篇 名
作 者

1

文本判定與思想解析:論出土文獻中的兵陰陽

由於兵陰陽文獻自東漢後就已亡佚,後人難以一窺其旨。幸運的是,近年來出土了大量陰陽五行、數術以及兵法相關的古佚書,為兵陰陽研究帶來了一線曙光。已有學者指出,銀雀山《地典》與張家山《蓋廬》兩篇可歸類為兵陰陽。有別於前人的分類方式,本文提出應以《漢書•藝文志》所述的兵陰陽特徵作為判定兵陰陽思想的內涵與外延標準,重新對出土文獻進行分類。 本文發現,除了《地典》、《蓋廬》外,銀雀山《天地八風五行客主五音之居》;《孫子兵法》〈黃帝伐赤帝〉、〈地形二〉;《孫臏兵法》〈月戰〉、〈地葆〉;馬王堆《刑德》甲、乙、丙篇,以及北大簡《節》,亦可歸類為兵陰陽文獻。本文將說明上述文獻可歸類為兵陰陽的理由,並剖析兵陰陽思想的內容與樣貌。
高君和

2

西漢太一九宮學術體系核心 ──「大、小週期」構建背景及相關諸問題

解決西漢太一九宮學術體系相關問題的關鍵,在於挖掘「大、小週期」的構建背景,進而澄清兩者的關係。通觀古今釐為四說:一是以金人閑邪聵叟和明代馬蒔為代表的「大週期」乃由「小週期」累積而成;二是以明代張介賓為代表的只認同「大週期」;三是以當代李學勤為代表的「大週期」與「小週期」的主要區別在於太一是否入中宮。三說均未考察其構建背景,捨本逐末。四是筆者提出的,所謂「大、小週期」是對太一實施不同占測活動的不同的具體日程的說明或補充說明,「大週期」為「太一八節民生占」而設,「小週期」則是為「太一人群五宮占」而設,兩種占法有本質的區別。
孫基然

3

遺民•逸民•鄉紳:明遺民二代蕭伯升之家聲延續與志意詮釋

明清易代帶來的社會文化之斷裂,如士紳家族的沒落、文人園林的毀壞,歷來備受學界矚目。然而,易代之後第二代家主/園主如何與世變浪潮來往交涉,也有頗為複雜的過渡面向值得探究。本文以江西泰和名士、明遺民蕭士瑋之嗣子蕭伯升為研究個案,析論其於易代之後編刻家集、賑濟贊助,以及園林營構等延續家聲的行動與書寫。從中可見,他能在父輩認同與新朝統治兩端,在遺民、逸民與鄉紳等身分之間取得平衡,使蕭氏家聲不因易代而斷絕,也從而體現明遺民二代的複雜生存情境。時人對其行動的稱述與詮釋,也反映了清初士人對於家族傳承、地方秩序、文人園林等議題的集體認同與書寫建構。雖然最終蕭氏家族仍因政治指控而消亡,其園林也步入就荒命運,其人面對時代巨輪之抵抗歷程仍然頗具動人張力與認識價值。
游勝輝

4

論馬一浮儒學思想之形成(1903-1939)

基於報章文字、書信和未刊作品,此文分成三個部分,對現代儒者馬一浮(1883-1967)學思的形成做了思想史重構。在20世紀初的十餘年中,馬氏熱心批評時政、討論良政之理,但強烈的道德意識又使得他決意遠離惡濁的現實政治。隨後的二十年中,馬氏致力研究了作為出世法的佛教,同時保留了自己的入世關懷,將大乘思想融入了所宗奉的性理之學當中。在此背景之下,馬氏於1938-39年間所成之講座文稿中系統展示了以道德自修兼濟天下的學說,反映了他儒學思想的成熟形態。一方面,此文揭示了馬氏學思形成的歷史過程;另一方面,此文說明了看似遠離現實政治的心性儒學,也扎根在學人現實關懷的土壤當中。
余一泓

5

安岡正篤的東洋倫理學與日本精神之間

本文目的是考察具有「昭和教主」之稱的安岡正篤,分析他思想中的「日本精神」與「東洋倫理」之間的關係。本文認為安岡的「日本精神論」往往放到「東洋倫理」這個更大格局的範圍內去討論,故必先釐清安岡的「東洋倫理」之內涵與「日本精神」之關係。因此,本文從「人格倫理」、「政治倫理」及「實踐倫理」等三個視角掌握安岡的東洋倫理學之特色。本文也討論安岡一方面凸顯整體的「東洋學」,但在論述上都仍以個體論的「日本精神」為東洋學最優、最勝的代表者,這讓安岡的「東洋倫理」仍然成為一種日本中心主義,以此看出安岡的東洋倫理存在的侷限及其問題。
張崑將
臺大文學院《臺大文史哲學報》編委會辦公室
地址:106大安區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02-33663820    傳真:02-23632164    E-mail:  bcla@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