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簡介 編輯委員 稿約 出版倫理聲明 期刊目次 全文電子期刊 期刊搜尋
第九十三期 期刊目次
目次
篇 名
作 者

1

說「寤」及其相關問題

卜辭「(寤)」從「(夢)」部件,說明「寤」與睡夢相關。「夢()」,是醒後的當事人表述「夢」境內容,故可承接夢境作為賓語。《說文》「寤」之「寐覺而有言」的「覺」純粹指感知能力,可理解作「睡寐中產生感官知覺,且有所言語」,當即所謂講夢話。因為「說夢話」的主語無法與夢境賓語產生關聯,故不會承接描述夢境的賓語。 「寤」字在文獻中尚保留「夢」義,當源於與「夢」皆屬「寐覺」(睡寐中產生感官知覺)一種。至於醒覺義,則從原來感官知覺轉變為「醒覺」,於是「寐覺而有言」成了「從睡寐醒覺並有所言語」,此時開始與「夢」配合出現,但後來這個用法則被「覺」所替代,「寤」也從醒覺到曉悟之意,因為語義改變,此時便可承接賓語(當事),表示對賓語的曉悟之意。文中進一步指出「覺」於「覺悟/覺寤」一詞上,原始寫法當為「告」,「告」本具有知覺之意,這可以從文獻存在相關異體字作為佐證。
張宇衛

2

戰國與西漢〈緇衣〉文本詮釋的差異比較三則

本文分析戰國郭店〈緇衣〉與漢代《禮記•緇衣》中三則「子曰」的論述,比較這兩個不同時期文本之間的詮釋差異,以及早期儒學思想在其間的發展變化。有別於其他相似主題的論述,本文結合古文字的考釋方法,就重要語詞進行分析,並以文本細讀的方式釐清整個論述的語境與邏輯關係。具體而言,〈緇衣〉文本的三則「子曰」共同論述了「君臣關係」此一重要的主題,通過不同時期兩個文本在使用字詞、徵引《詩》、《書》等諸多詮釋的差異,可以看到戰國時期儒學所提出君臣地位對等,得以相抗的政治理想,發展到西漢中期儼然產生本質性的變化,出現君王地位絕對,臣民僅遵服從的局面,可以說是戰國時期儒學思想中君臣相抗的理想發展到西漢中期的消失。
范麗梅

3

德川日本祭政教一致論的建構 ──以會澤正志齋為中心

歷來研究多指稱後期水戶學儒苂Ц妙a思想倡行庖_天皇之祭政一致權力,以此作為締造「國體」的思想資源,原因在於,祭政一致除證成天皇本有之「祭統」與「政統」外,更可從中提煉「忠」、「孝」德目,藉以體證「忠孝一本」蘊義,進而彰顯「報本反始」之意義。然本文認為,在幕末面對西教侵凌時,後期水戶學儒芛|澤正志齋通過對北?親房、荻生徂徠政治思想的融攝,希冀將肇國所創建之禮制擴及日本全國,使治下萬民皆能諭知「天祖」作為祭、政的唯一本源的重要意義,並在此意義上實現「君民一體」,從而免除西教愚民的疑慮。也正是基於此番危機意識,正志齋指出須輔以「教化」來整飭禮俗,以重申祭政一致的重要性,此則「祭政教一致」論的摶成。
郭雨穎

4

天人之際:論黃宗羲對於天、上帝與魂魄的詮釋

本文從天人之際論述黃宗羲對天、上帝與魂魄的詮釋,並回應在中西學交流層面上尚存的爭議。天與上帝為同一對象的不同名稱,以天稱之,表現天的自然面向;而以帝稱之,則表現人格面向。據此,本文認為泛神論與西學皆無法充分說明天,且帝名與關於上帝的描述主源自《詩經》,因此透過帝名來指稱的對象,實際上是《詩經》所言的那位上帝,隨帝名而的天堂意象,也實指《詩經》的天堂意象。其次基於天人分際,本文認為聖賢與愚凡人間有著弱義的天人分際,故聖賢之精神可長存,而愚凡人魂終歸氣散。因此,黃宗羲人魂觀與西學靈魂不朽的主張,有著絕對的差異。不過,黃宗羲也有區分人物之性的看法,相似西學三魂說,或可作為進一步對話之場域。
郭芳如

5

聽鬼魂說話:瑪格麗特•史威特曼小說《當愛麗斯與彼得同眠》中的鬼魅糾纏

瑪格麗特•史威特曼的《當愛麗斯與彼得同眠》是一部將兩位蘇格蘭移民的家族史與1869年到1979年間加拿大重要的歷史事件相互羅織的歷史小說。這部小說借用部分鬼故事這個文類的敘事手法來增加加拿大情境裡鬼魅糾纏的層次。挪用這些鬼故事敘事手法時,史威特曼聚焦在見鬼苀o個身份上,凸顯鬼魅糾纏的空間面向與經濟基礎,並將擁有與剝奪、佔有與驅逐的辯證關係用來重新檢視「1869-70年紅河抵抗」與「1885年西北叛變」兩次美蒂斯人(Metis)抗爭的歷史。本論文將探討史威特曼的小說如何將殖民與被殖民的二元對立複雜化成印地安人、美蒂斯人、白人移民三芘〞漱g地爭奪戰,以及她的文本如何召喚讀穻足馬ㄟ矷A聆聽鬼魂敘述移居肭穇琤D義希冀原住民化的不可得。
王梅春
臺大文學院《臺大文史哲學報》編委會辦公室
地址:106大安區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02-33663820    傳真:02-23632164    E-mail:  bcla@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