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簡介 編輯委員 稿約 出版倫理聲明 期刊目次 全文電子期刊 期刊搜尋
第八十一期 期刊目次
目次
篇 名
作 者

1

從文類觀點與撰作時機論司馬遷〈報任安書〉的表述特性

歷來關於〈報任安書〉的評論,褒讚糽T然很多,質疑而持保留態度穸蝳酗均A若從文類觀點考察其見解,對這篇書信的關注層面顯然多有不同,細加究詰,將可發現仍有許多應當探討的問題。
本文首先針對歷來的解釋與評價重新加以檢討,以揭示論題,進而緊扣書信內容及表述方式,就其指稱意向與結構特性,分別討論書信的撰作時機、書信收受耵瑣\讀反應,並參照相關的政治事件,說明司馬遷有其書寫策略之講究,〈報任安書〉不僅存有暗含的意義,亦有其特定的表述目的。企盼藉由此篇書信較為整全的認識,有助於澄清問題,並給予作竻韟X理的評價。
李錫鎮

2

從〈神女賦〉到〈洛神賦〉 ─女神書寫的創造、模擬與轉化

宋玉〈神女賦〉為辭賦史上書寫女神的創始之作,其後漢魏六朝文人競相模擬,唯曹植(192-232)〈洛神賦〉足以與之抗衡。本文從文學創作與神話探源雙重視角,分析〈神女賦〉女神書寫的原創表現,其看似繁複的女神形塑實有神話底蘊,呈顯巫山神女愛與美之神的神格,而其看似朦朧曖昧的邂逅女神情境,亦是消解成見與欲望,如實面對生命全相的一場考驗。曹植〈洛神賦〉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而作,其女神形塑與邂逅女神情境於〈神女賦〉皆有所模擬,然透過書寫立場的轉變,於創作同時曹植亦親歷女神所帶來的試煉,在愛悅、疑懼、逃避、迷惘、重尋、省思的轉折過程中,女神引領曹植完成生命劇變中的一次內在抉擇,超脫成敗得失,無論幸與不幸,唯以不變的純真與愛,成就其存在意義。
李文鈺

3

論古琴音樂中同曲異名的歧義性及其詮釋─以《良宵引》、《秋塞吟》、《悵悵辭》三組作品為例

絕大多數的古琴傳統曲目,均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因而在長時間的傳承與傳播過程中,「同名異曲」及「同曲異名」的情形,往往屢見不鮮。不論是同名異曲、抑或是同曲異名,就琴學乃至音樂學而言,皆富有相當的研究價值與啟發意義。古琴音樂中的同名異曲,可說是反映不同時空下的琴人,對同一題材、典故、意象所引發的創作衝動,而作出種種不同的回應;至於同曲異名,則是同一樂曲在發展過程中,琴人對樂曲內容的理解與詮釋,產生了或大或小的出入,以致在標題命名、演奏實踐乃至結構安排上有所分歧的結果。本文所要探討同曲異名的歧義性及其詮釋,即是針對後耵漯洩p而發。
在本文的後續探討中,將鎖定《良宵引》、《秋塞吟》、《悵悵辭》三組作品,作為同曲異名的實例分析。之所以選擇這三組作品作為集中探討的對象,在於它們m分別具有兩個以上差異性甚大的樂曲標題與多樣化的譜本源流,且至今仍可得聞琴人操彈,足以代表古琴音樂中同曲異名的不同典型。透過這些不同的典型,歧義性及其詮釋所延伸的向度與發揮的作用,將能更為具體地揭示出來。
梁正一

4

臺灣哲學盜火矷X 洪耀勳的本土哲學建構與戰後貢獻

洪耀勳是首位進入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工作的臺灣學矷A也是第一位以德國與日本哲學深入反省臺灣文化主體性的哲學家。戰後更擔任臺大哲學系主任二十年,對哲學界影騍`遠。本文旨在對於他在臺灣哲學發展角色提出三個新觀點。首先,過去史學家將洪耀勳視為是當代西方哲學的「引介矷v,但本文從哲學觀點來論證洪耀勳的〈風土〉、〈創造臺人語言〉等論述與日本「京m學派」或是中國「新儒家」一樣,均嘗試透過西方哲學的方法與概念來解決自身傳統所面臨的挑戰。換言之,洪耀勳亦扮演了本土哲學的「創造矷v角色。其次,過去對其「風土」論的探究主要由臺灣文學、歐陸哲學的脈絡,來比較其與和?哲郎的思想異同。但本文則從文化模仿角度,討論其所處的時空條件與理論間可能的因果關聯,並主張洪耀勳以形上學普遍性人的存在為基礎,進而探討臺人存在的特殊性問題。最後,本文指出戰後本土哲學發展雖被迫中止,但洪耀勳在威權時代對學術自由的堅持,力阻政治力干預,是過去鮮少被注意的重大貢獻。
洪子偉

5

真實與謀劃的游移─ 莎拉•華特斯《荊棘之城》的 身體扮演與階級想像

《荊棘之城》被譽為莎拉•華特斯「維多利亞三部曲」中最傑出的作品,入圍英國文學柑橘獎和曼布克獎,奠定了華特斯在當代文壇的重要地位。以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為背景,刻畫當時的階級流動與性別關係,具備嚴謹的敘事結構與詳實的時代考據,歸類為歷史犯罪小說;亦因小說中兩位女主角的曖昧情愫,或被定位為女性同志小說。兩位成長環境迥異的少女,蘇珊與莫德陷入身份調換的多重陰謀:她們謀劃隱瞞真實身份,以模仿動作舉止與服飾穿著,企圖扮演女主人與侍女身份;然而扮演的角色與原本身份在扮演中一再逆轉,真實與謀劃的身份撲朔迷離、游移不定。本文試圖分析小說中各種形式的身體扮演,探究華特斯筆下身體扮演的意義,以及其中所呈現出的階級想像。
葉雅茹
臺大文學院《臺大文史哲學報》編委會辦公室
地址:106大安區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02-33663820    傳真:02-23632164    E-mail:  bcla@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