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簡介 編輯委員 稿約 出版倫理聲明 期刊目次 全文電子期刊 期刊搜尋
第七十八期 期刊目次
目次
篇 名
作 者

1

《紅樓夢》中的情/欲論述 ──以「才子佳人模式」之反思為中心

本文重新釐探《紅樓夢》與才子佳人小說的互文關係,首先是發現《紅樓夢》將〈鶯鶯傳〉、《西廂記》、《牡丹亭》納入才子佳人小說類型,並就其間所共有的情欲敘事模式給予深刻的反思。由此進行「戲曲」與「小說」的文類之辨,基於不同的藝術特點與傳播途徑而導致閨閣接受上的雙重性,而區隔出《紅樓夢》真正的針對性以及其原因;其次則是深入剖析賈母之「破陳腐舊套」,抉發其中所涉及的四個批判焦點,亦即:不合情理之邏輯安排(以「紅娘」的角色塑造為主)、浪漫愛情包裝下之情欲實質、邊緣文人之創作心理(包括「?富」與「遂欲」)、閱讀反應之受眾影鬅袢它h重面向,確然代表了《紅樓夢》對此一文類的全面總檢討;最後則確立賈母對才子佳人小說的批評與其閱讀行為同時並存的合理性,實不影顐銣憪P的高度效力,而確證曹雪芹有意識地顛覆和推翻了中國傳統敘事文學的浪漫愛情觀。
歐麗娟

2

華語語系的跨國連結:臺灣-馬華文學

談到全球華人的跨國連結時,不少研究聚焦於華人文化回歸與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感。但隨著晚近華人地區在地意識日漸攀升,不同華人地區以反思中華性為共通經驗,勾勒出有別於以往的跨國連結模式,本文稱之為華語語系的跨國連結。本文將以在臺馬華作家黃錦樹的小說為個案,藉此開展華語語系跨國連結的相關課題。黃錦樹的馬華創作大多在臺灣出版,與臺灣1980年代以後的在地化思潮有所對話,他的跨國文學創作生產,讓馬來西亞與臺灣產生可供互動、參照、連結的基礎。此外,本文也企圖檢視以文化異質性為內涵的華語語系研究,背後可能隱藏什麼樣的挑戰。
詹閔旭

3

朝向「後人類詩」 ──陳克華詩的科幻視域

科幻與詩的交融互涉,一方面拓展了我們對科幻文學的想像,一方面更新了詩的表現性能,但目前學界的相關討論十分有限。本文將試著爬梳文學史料,綜合考索「科幻詩」在臺灣的發展脈絡,從而建立一個較為周密的詮釋框架。然後聚焦於最重要的一位科幻詩人──陳克華,細讀多篇較具代表性的文本。本文發現,他早期曾以富於現代感的科幻長詩,打破當時流行的敘事詩想像。中後期以後,雖罕寫長篇巨製,敘事不再居於主導,「科幻」乃轉為一種「視域」,生產出各種獨特的隱喻、意象或情感。同時,又與各種元素(例如:m市、政治、身體)相互融合,形成新穎的品類。
劉正忠

4

論西田幾多郎中期「絕對無」的意義 ──以〈叡智的世界〉為線索

本論文主要依據西田幾多郎〈叡智的世界〉(1928)一文,來探討中期西田「絕對無」或「絕對無的場所」的意義。中期西田哲學主要在建立一個「自覺的體系」,將一切存在理解為全般耵漱漲s在物,並且最終內存於絕對無的場所當中。或秅牊L來說,任何的存在m是絕對無的自我限定。在〈叡智的世界〉一文當中,西田首先區別開三種全般矷]判斷的全般矷B自覺的全般芼P叡智的全般矷^以及作為「全般耵漸般矷v的絕對無的場所。其中「叡智的世界」表示理型所內存於其中的場所。透過在述詞或自覺方向上的超越,西田最終達到絕對無的場所。在本論文當中,筆肣姿c西田從「有」沿著內在超越而通向「無」的道路,並且試著闡釋西田「絕對無」的意義。行文上,在簡單地說明本文的方法與論題之後(第一節),我們接著重構西田由「意識的世界」通往「叡智的世界」(第二節)以及由「叡智的世界」通向「絕對無的場所」的思路(第三節),這是一條典型的「內在超越」的道路,從「有」開始而終於「絕對無」。西田稱絕對無的場所是一種宗教的無的體驗。在本論文的最後(第四節),我們將這種「無的體驗」,對比於海德格於〈形上學是什麼?〉(1929)當中對無的體驗的說明。筆芼{為,對西田與海德格而言,透過「無的體驗」所要表示是包含在我們日常經驗中的「全體體驗」,人與世界的關係先在於人與對象的關係。
黃文宏

5

美與真之間:馬里旦與吉爾松的論辯

馬里旦和吉爾松是同一個時代的人,他們來自同一個國家,分享著相同的信仰以及哲學傳統,然而兩人對於藝術的看法在某些點上卻是完全對立的,其差異產生的原因,值得我們仔細地探討。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從美與真、藝術與知識之間的論辯入手,逐步勾勒出馬里旦與吉爾松這兩位優秀的天主教哲學家在思考美術問題上所顯現的差異。並進一步在理解其差異後,體認到兩人關於美術的不同看法,與其說是某種對立或不相容的衝突,不如說是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美術問題而揭露出關於美、關於美術所展現的不同面向與意義。
何佳瑞

6

器樂曲的「兩個事實」:Franz Brendel的標題音樂美學

漢斯利克於1854年出版的《論音樂美》挑戰了標題音樂的擁護矷A但是華格納與李斯特這兩位新德國樂派的重量級作曲家,不是「姍姍來遲」就是並未直接地回應漢斯利克。針對漢斯利克的論點做出直接回應的人,反而是來自支持李斯特與華格納的盟友,Franz Brendel 即為其中之一。這位歐洲十九世紀中葉以推動前衛音樂聞名的音樂評論家與音樂史家,是鋼琴炫技家兼作曲家李斯特最堅強的盟友之一,樂劇作曲家華格納的支持矷A也是新德國樂派的發言人。他於1856年發表的〈標題音樂〉,係從音樂歷史的角度建構與闡述標題音樂的美學基礎。受到黑格爾歷史哲學的影鞢A Brendel 強調標題音樂是音樂歷史發展中的必然結果,是十九世紀中期前衛音樂的表徵,表達了與漢斯利克陣b相左的美學立場。令人驚訝的是,在〈標題音樂〉中他並未全然推翻漢斯利克的見解;相反的,他的部份論點與漢斯利克產生交集。針對這個部份,加拿大學 James Deaville 認為Brendel 試圖透過〈標題音樂〉為整場美學論爭做出一種妥協式的總結。不同於 Deaville 的解讀,筆舠N檢視與分析 Brendel 於〈標題音樂〉所呈現的主要論點,並以他的音樂史論著為輔,呈現這位音樂評論家對標題音樂所抱持的雙重態度。筆肸縞咮arl Dahlhaus 解釋華格納對器樂曲美學意義的雙重態度,建議將 Brendel 看似妥協的態度,視為反應新德國樂派作曲家不同程度地承認器樂曲的「兩種事實」:在強調器樂曲應具有明確的表達性的同時,也不願放棄器樂曲的抽象與不確定性。Brendel 那「兼容並蓄」的觀點,體現了他這位浪漫主義穻b黑格爾歷史哲學的影韙U,於標題音樂美學的論述中所表現出的烏托邦嚮往。
劉彥玲


7

女性口舌病原論:診斷《馬克白》

本文論述莎氏作品《馬克白》中潛存一種對於女性言論的焦慮,此點表現於劇中女性人物的口舌描述,它較不是一種戲劇呈現,卻是一個病態的社會文化處所,它威脅著男性主體,並使其「染病」。女性口舌在現代早期文化中,因其侀V與改變之能力,被視為是一病原地。在《馬克白》中,女性口舌可視為言論上暗寓或轉寓之污染原,如同疾病般感染主體,從體內(蓋倫腺體說)與體外(帕拉塞爾賽斯學說)侵襲主體。劇中,馬克白夫人將其狠毒直灌馬克白之耳,可謂「毒物之孕育矷v。她慫恿馬克白的內在叛逆之情哄A甚至攪動自然秩序。另方面,女巫的語言,從帕式醫學觀點看,它們如同外來入侵的病原媒介,侵害個人乃至社會政治健康個體,即如「病毒」。而女巫的鍊鍋並非如馬克白預期,帶來煉金般的解藥,卻使他腐敗、墮落地步向窮途末路。
林熒嬌

8

蘇珊.葛列絲貝的《瑣事》與《女性的名譽》中的地方與性別

被視為是美國戲劇之母的蘇珊.葛列絲貝(Susan Glaspell 1876-1948)在二十世紀的美國文學占有重量級的地位。她的作品在她在世時受到學界與市場的雙重歡迎,但是卻在她過世之後乏人問津。直到第二波女性主義運動,葛列絲貝的作品再度受到重視。擅長描寫美國中西部的人文地方風景,葛列絲貝常被認為是地方色彩濃厚的的寫實主義矷C然而,本文將從「地方」與「性別」的角度重新閱讀葛列絲貝的《瑣事》與《女性的名譽》,試圖探索劇作家如何處理地方與性別的交互關係,例如地方的認同如何與性別認同互動,而性別關係又如何在地方中被建立。這樣的閱讀方式說明葛列絲貝是位女性主義的地理學矷C
施懿芹
臺大文學院《臺大文史哲學報》編委會辦公室
地址:106大安區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02-33663820    傳真:02-23632164    E-mail:  bcla@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