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簡介 編輯委員 稿約 出版倫理聲明 期刊目次 全文電子期刊 期刊搜尋
第七十六期 期刊目次
目次
篇 名
作 者

1

尊《序》?反《序》?──析論《毛詩李黃集解》的解《詩》立場

《詩經》學發展至北宋,解《詩》的觀點出現突破性的進展,其中尤以歐陽修、王安石、蘇轍的表現最受後人注意。不過,透過李樗、黃?的《毛詩李黃集解》,我們可以發現,南宋之初的《詩經》集解體著作,收錄前輩學秅宏﹛A未必有喜新厭舊的現象。 目前學籵奶峞m毛詩李黃集解》,主要是透過《直齋書錄解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目錄學專著,而給予印象式的評價。較新的研究成果則呈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結論:一謂《毛詩李黃集解》嚴守《詩序》,二謂李樗屬於「廢《序》派」,黃?屬於「尊《序》派」。本文全面觀察李樗、黃?對於《詩序》的意見,精細檢視《毛詩李黃集解》對於《詩序》的依違程度,以確認李、黃二人的解《詩》立場,從中可以實際認識到北宋時代反《序》風潮在南宋早期集解著作中的影騊{度,進而作出較為細膩的結論:李樗少量地批判了一些《序》說,黃?則仍然回到傳統的行列。
黃忠慎

2

心學《易》中的陰陽與卜筮──以季本為核心

本文以明代王門學糽u本之《易》學為核心,探討在慈湖學興的學術氣氛中,季本為對治時弊而提出龍惕說。其說根柢為《易》,所論以主宰為尊,自然為從,以及陽善陰惡等議題,引發同門許多討論,尤其王龍溪與鄒東廓對於陰陽問題再三致辯。本文檢視《易學四同》與《說理會編》二書,得知部分內容雖延續龍惕說,但亦嘗試修正陰柔評價,足見同門論辯之啟發。而其卜筮論,具濃厚心學色彩,將占得之幾與獨知結合,內化占卜為一道德檢視過程,以呈現良知靈明,並貫徹彭山對主宰與惕然的主張;同時,通貫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聖之《易》,謂之「四同」,以對抗朱子四聖各異之說;且其蓍法主張,亦與朱子有別。要之,季本之《易》學,在心學《易》的發展脈絡,乃至明代學術思想的演變中,均具重要價值。
賀廣如

3

南朝「踞食論議」所反映儒、佛交涉的理論思維與文化意涵

所謂「踞食」,為僧伽坐儀之一,亦即踞坐(伸腳坐)而食,是中國在魏晉南北朝以來僧人進食時所採取的一種坐姿。本文要在從南朝士人鄭道子與范泰對僧伽「踞食」現象的批判中,疏理其中歷程原委,並從儒、佛交涉的角度,觀察二家論辯往覆的理論思維、詮釋觀點及所反映之文化意涵。 踞式向來即為違禮不敬之姿,僧人踞食即衝擊到中土士人對傳統儀法之接受慣性、觀感與禮教觀念,遂引發質疑與批評。名教論糽鼎嗽ル悒學思維模式,如:「崇本」、「理一」、「得意」之說的運用,作為闡釋聖人「因方弘教」、「隨俗制法」觀念的理論工具,其間僧人的應對則自有維護戒律法理與僧伽自主之考量。研究發現,名教論肭簼騥Е峇坐憭き★牷A對僧伽踞食之法理多所誤解;唯相關論議的目的,究非以「儒」統「佛」,而是引導出雙方共同m能接受的作法,即以「結跏趺坐」作為二方於坐儀上的調和折衷之道。
紀志昌

4

李淵太原兵的元從功臣──兼論楊隋之世的關隴集團

李淵在太原兵時的元從功臣之中,具有關隴集團背景的只佔很少數目。無論是出身官僚或來自平民階層的太原元從功臣,皆對建制表示失望厭倦,部份甚至是身干罪譴而為建制所不容的亡命之徒;就地取材,是李淵吸納反隋力量的原則和措施。這個現象所蘊涵的歷史意義,在於突顯了採用關隴集團統治力量延續的理論來解釋李唐建國,明顯存在不足。具有政治野心的人物利用建制以外力量以衝擊建制的做法,早在楊堅和楊廣父子建立個人勢力的時候,已啟其端;在這個過程之中,部份關隴集團成員的利益優勢不斷受到衝擊,有些更被投閒置散,甚至淪為被整肅的對象。
伍伯常

5

《楚辭通釋》的楚辭學意義解讀──兼論其於船山詩學之位置

王夫之晚年作《楚辭通釋》,固有借屈原抒發「七尺從天乞活埋」亡國悲憤之意,然若僅僅視為反映楚辭「情志映照」詮釋傳統,或是明清之際遺民書寫之體現,尚不足以概括此書意義與價值。本文重新探討此書,先就楚辭學的角度考察,指出王夫之力圖還原屈原文字之言意關聯,避免舊注牽強之弊,其問題認知與解決之道,一方面受到當時最普行的楚辭版本——朱熹《楚辭集注》所影鞢A二方面壟罩於宋明以來詩學觀念(以注杜詩為代表)氛圍之下。進而分析王夫之的突破,當一般楚辭注本致力於將所有文字指向屈原忠君愛國的情志,王夫之卻在「有意的排遣」與「不經意的流露」中凸顯屈子忠憤出於至性。「有意的排遣」為修煉內丹,其說恐不能成立,然揭示出〈遠遊〉的養性觀念在思想史上值得進一步考察。「不經意的流露」在於景語的細膩詮釋,當對船山詩學「情景交融理論」的提出有推波助瀾之功。
吳旻旻

6

《聊齋誌異》悍妒書寫的複調話語及其性別意蘊

《聊齋誌異》不僅探奇誌異,也網羅世情,全書近三分之一篇幅攸關婚戀主題,對女性悍妒現象尤有豐富的關注。無論從傳統性別語境或蒲松齡一己遭際的悍婦經驗考察,悍妒婦女m是被貶抑批判甚至否定的對象;然而從性別角度觀照,《聊齋》的悍妒書寫展現悍妒婦女依違游移父權體制之間的生存經驗及細緻的生命紋理,在作穸D觀意旨之外,蘊涵了繁複的聲口及話語。
本文參酌巴赫金(???????,?????? ??????????)的小說理論,剖析《聊齋》婚姻情境中的悍妒書寫,側重從傳統父權機制的縫隙中,細究《聊齋》如何揭顯女性的內在衝突與異質聲音,並尤重其間的動態辯證。論文涵括下列面向:一、乾綱/閫教的對立與游移,二、社會性別的框限與衝決,三、妻妾成群:妒情可憫、悍行可解?四、賢德悍妻:「暴力」之愛,五、重振乾綱與悍妒末路。
陳翠英

7

林黛玉前期性格論──「真」與「率」的辨析與「個人主義」的反思

林黛玉之為《紅樓夢》中的個人主義的代表人物,其「真率」的前期人格表現往往被視為「虛偽」的對立而賦予高度評價的人格意涵。因此本文聚焦於此一角色,從概念上釐清此一詞彙本身的範疇混淆,並對其作為一種被高度張揚的人文價值重新思考,也闡發脂批所謂「玉有病」、「玉原非大觀矷v的可能涵義。就此一詞彙本身所混淆的範疇而言,首先應區辨「率」與「真」的層次差異,以及「狀態描述」與「價值論斷」的不同,透過與其他真率型人物的參照比較,更能突顯此一區辨的重要性。就其之所以被評論芚欓陘憭がl求上的當然價值,則可以探索其中所蘊藏的傳統與現代的雙重影鞢A前穻p浦安迪所討論的,中國傳統文學在表現「自我」意識上存在著一種「自我的悖論」(paradox of selfhood),本來就極容易引向狹隘的個人主義;而現代評論苀B於西方個人主義崛後充斥著唯名論(nominalisme)的「近代意識形態」下,只承認個體之存在,而不承認關係之存在,只承認個別要素,而不承認要素組群(ensembles),以致產生「個人」意義範疇的認知混淆。種種概念之區別不但必要,對釐清「真率」與個人主義之關係及其價值內涵也更有助益。
歐麗娟

8

英國思想界對里斯本大地震(1755)的回應

1755年的里斯本(Lisbon)大地震,引發歐洲思想界對上帝與災難諸般課題的重探與辯論。本文試圖探究學肮蛫儭少研究的英國情況。本文認為,以神職人員、聖經學肮鬼漯滬^格蘭智識界藉此地震的發生,積極強調正統論述如神蹟論、特殊神恩觀等,藉以抗抑十八世紀初以來擅場的自然宗教論述。此一波新教復興一方面揚礪了新教-民族的自我認同,另一方面再度掀對天主教信仰的攻擊。最後,英格蘭宗教界普遍將災難預警說,與即將爆發的英法七年戰爭勾連在一,成為信仰、效忠、道德操守合一的民族教育。相對於英格蘭的新教復興,蘇格蘭宗教界,尤其是啟蒙思想家們普遍採取一般性的哲學思維,討論災厄、善惡的問題。蘇格蘭智識界面對新聞性、聳動性的歐洲世紀災難表現出異常的溫和與冷隉C他們一方面試圖回歸自然神學的傳統,避免神蹟、特殊神恩的論述;另一方面對於災難的超越意義追尋,則表現出極大的遲疑。
陳正國

9

精神分析與政治哲學──佛洛依德,最後及最偉大的現代主義

此文主張現代性的特徵是人的「反社會的社會性」,而精神分析使政治哲學中最根本的矛盾雙重性浮現出來:個人與群體之間的「(非)關係」。人與共同體既有「社會性」的「連結關係」,也有一種「非社會性」的「無關係」。 佛洛依德主張,一方面人有根本的「反社會性」,追求回到「自戀—全體—享樂原則—無人際關係」的原始狀態,拒抗文明的要求;在另一方面,因「他矷v在自我結構中的先行地位,使得個人慾望的滿足必然要向外開展,導向人群的形成。 因此個人與群體之間存在著一種「不可能的合題」,「社會性」不會壓倒「反社會性」,反之亦然。
李建漳
臺大文學院《臺大文史哲學報》編委會辦公室
地址:106大安區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02-33663820    傳真:02-23632164    E-mail:  bcla@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