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部以視覺為主體的電影拍攝完成時,就像猶然沉睡的巨龍, 缺乏生的氣韻,只待配樂師巧手點睛,注入那㇐縷魂魄,於是巨龍才 有了靈性。
        配樂之於電影,便是這樣的㇐個存在。對作曲家而言,為電影製 作配樂,究竟是㇐種藝術創造,還是純粹的商業編曲,或許是他們終 其㇐生都要思考辯證的課題,這也是久石讓在其《感動,如此創造》 ㇐書中開篇即論及此點的原因。但無可諱言,自有電影以來,音樂便 如影隨形,即便是默片時代,仍然是以現場演奏或小型室內樂的情調 音樂形式,輔助著大銀幕敘事的推展。時至今日,配樂早就從依附的 角色,開創出獨屬於自己的靈魂與生命,甚至容許作曲家展現個人獨 特的藝術風格。
        電影配樂的發展歷程在很大程度上,與古典樂以及好萊塢電影傳統緊密相連。隨著拍片技術的演進,音樂創作者勇於挑戰時代格局,嘗試與各種藝術形式融合,讓後人得以見其承繼與突破。1933年馬克斯.史坦納(Max Steiner)為《金剛》(King Kong)配樂,成為將交響樂音樂形式置入電影的開創者,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自此驚豔世人,同時也開啟了好萊塢1930-1950年電影配樂以19世紀浪漫主義風格為基調的黃金年代。
        1955-1970年間,日漸發展成熟的作曲家們,在傳承與創新中尋找新的嘗試,民族音樂和綜合性元素提供了轉向的契機。1951年亞歷克士.諾斯(Alex North),首度在《慾望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中,成功導入爵士樂作為電影主旋律,讓觀眾更能融入角色的心境。而伯納德.赫曼(Bernard Herrmann)為希區考克的驚悚片確立了類型劇情片配樂的標竿;無獨有偶,艾爾默.伯恩斯坦(Elmer Bernstein)則定義了什麼叫西部片豪情壯志的基本調性。正當交響樂逐漸隱退之時,一些不太有結構的實驗性音樂元素,加入了配樂的領域,如莫里斯.賈爾(Maurice-Alexis Jarre)在《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中,營造出史詩般無垠沙漠的壯麗險惡,和耐人尋味的中東異國情調。
        1975年至1985年則是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叱吒風雲的世代,他吸納了現代音樂形式與大眾流行音樂,重新賦予交響樂嶄新的表現風格。例如他與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於1975年合作的電影《大白鯊》(Jaws),以兩個簡單的音符領奏所激起的驚悚效果,以及《星際大戰》(Star Wars)系列電影主題曲所帶來的衝擊,無一不是深深刻印在眾家觀影者的童年記憶中。其後,電子音樂與合成音樂,以及多元文化的融合則接續了更大膽的配樂嘗試。
        在好萊塢美式電影工業挾其完整複雜的體系中,確實不乏外來多元文化的音樂藝術創作者持續叩關,尤其以擁有悠久音樂發展底蘊的歐洲作曲家,表現最為傑出。此次論壇將由侯宗華、吳沛綾及許玉燕,聚焦於三位知名的歐洲配樂大師:來自德國的漢斯.季默(Hans Zimmer)、義大利的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以及西班牙的亞伯特.伊格雷西亞(Alberto Iglesias)。從不同於好萊塢電影發展的面向,來觀察獨屬於歐洲風貌的電影配樂風格,期盼藉此開展出不同層次的欣賞體驗與文化饗宴。


論壇總召    張淑英

2023年8月由臺大外文系借調臺北醫學大學,擔任副校長職務。現為「臺灣西班牙語學會」理事長。馬德大學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學博士。2016年膺選西班牙皇家學院(RAE)外籍院士。2019年起為西班牙王室索利亞公爵基金會通訊委員。2019-2022借調清華大學外語系兼校長室特別顧問。2013-2019 擔任臺灣大學國際長、2011-2013擔任學院副院長。為《英語島》定期撰文。學術專長為當代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學。近年專注旅行文學、流浪漢小說、殖民時期紀事、漢、西、閩南翻譯等研究(研究團隊榮獲西班牙2023年「第一屆索里亞公爵國際西班牙語學研究講座」首獎)。中譯《探險家旅行圖誌》(葡文)、《世界圖繪》(拉丁-中文雙語)、中譯西《零度以上的風景》(北島著)和西譯中《如此蒼白的心》等二十部作品。



政治大學歐語系、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兼任副教授      許玉燕

天主教輔仁大學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博士,現任政大歐語系、輔大西班牙語文學系、臺師大文化與觀光研究所兼任副教授,開設西語國家文學文化、歐洲文化與文明、跨藝術賞析與西班牙語等相關課程。研究範疇著重於西班牙與拉丁美洲短篇敘事、中西跨文化與跨藝術比較、兒童與青少年文學等相關研究。近年研究論題較集中於從敘事學角度與比較視野解讀敘事話語,同時也關注跨文化接觸相關議題和跨藝術文本移轉之間關係的探討。



《炸彈客》電影導演、詩人、黑科技電影工作室負責人      侯宗華

電影導演,詩人,小說家,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執導足跡遍及俄國、瑞士與中國。2023年,自編自導自演,改編自美國航空炸彈客泰德.卡辛斯基生平之犯罪電影《炸彈客》上映,同年出版奇幻詩集《黑伏藏》。曾以編劇作品《動保「吉」先鋒》榮獲第十二屆電視劇本獎,小說作品《㇐位大師的誕生》獲選2022 出版與影視媒合-「潛力改編文本」獎勵清單,將於2024年出版詩集《拉馬努金之黑洞函數》。



《美國女孩》配樂、有序音樂負責人      吳沛綾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學士、紐約大學電影配樂系碩士畢,現為有序音樂負責人。致力於配樂及音樂創作,包括但不限於電影、遊戲、電視、動畫、音樂會等領域,擅⾧用音樂捕捉細膩層次的情緒,曾以電影《美國女孩》入圍台北電影獎最佳配樂。2023 年初起,公司品牌「有序音樂」進駐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除了音樂及配樂製作外,也舉辦配樂課程、大眾講座、讀書會等活動。



論壇手冊

點圖看講座摘要

許玉燕

Project 01

心靈謳歌:亞伯特.伊格雷西亞與阿莫多瓦共譜的電影配樂雙人舞

         西班牙首席電影配樂家亞伯特.伊格雷西亞(Alberto Iglesias),於2011 年為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所拍攝的《切膚慾謀》(La piel que habita)㇐片進行配樂。不僅在西班牙國內再度奪得「哥雅獎」的最 佳原創配樂獎,也獲得歐洲影展最佳作曲獎提名。此片以音樂配合影 像產生另㇐重心理暗示,㇐方面配合鏡頭語言突破小說版第二人稱敘 述的侷限,另㇐方面為影像敘事的情節發展,與人物行為背後的動 機,取得更有說服力的連結。伊格雷西亞為此片所做的原創配樂,主 要以其原作〈女俘虜〉(Cautiva)㇐曲為發展基礎,譜寫出多首貼合 於劇情發展的配樂曲目。以弦樂為主旋律架構,尤其以小提琴獨奏堆 疊的分解和弦凸顯出角色的內心獨白,透過越來越緊湊的跨弦設計, 再搭配弦樂團的加入,將角色內心的痛苦糾結以撕裂般的感覺爆裂開 來,藉此開展出醫師羅柏和文森(貝菈)兩人的對手戲。與此同時, 貝菈也有獨屬於自己的以鋼琴鋪陳的主題樂章(Tema de Vera),用以 描寫她被迫變性後的心境變化,使觀眾在觀影之餘,同時關照到兩人 各自敘事的完整性,而非如同小說原作般偏重於單㇐人物心理層面的 描寫。

侯宗華

Project 01

震撼的詩學—漢斯.季默電影配樂,影像、聲音與情緒張力實驗

         本次演講,首先簡介漢斯.季默少年時期執迷於改造樂器的傾 向,到初次入圍奧斯卡的配樂作品《雨人》(1988)為止,梳理出漢 氏早年至青年時期奮鬥歷程,其表演人格與配樂風格,呼應其未來的 蛻變。 接著以《獅子王》(1994)及《神鬼戰士》(2000)之配樂,解讀 於九零年代到兩千年初,漢氏進入好萊塢體制後,儘管已嫻熟華麗配 樂風格,卻試圖突破好萊塢電影⾧年以西方配樂詮釋異國文化的框 架,以及漢氏以配樂完善劇本與角色的過程。 接著以《敦克爾克大行動》(2017),解析漢氏中期配樂極具特色 之「施帕音」元素。透過《星際效應》(2014),解讀漢氏與諾蘭導演 合作後,作品如何從華麗風格轉變為極簡的主旋律不斷循環,延展與 變化的震撼詩學。 以近期電影《沙丘》(2021)為例,解析漢氏如何以配樂回歸少 年初心,過往配樂創意如何於《沙丘》集大成,也將分享講者執導的 電影《炸彈客》,如何以有限成本,進行音效組合實驗。 結尾,總結漢氏的創作心法,以賽博格藝術家內爾.哈維森為例, 解讀天生色盲的他,如何以「聽覺」創作彩色繪畫,以此闡述「通感」 理論,延伸探討漢氏電影配樂之所以影響深遠,甚至成為抖音熱門配 樂的原因。最後,將朗讀詩作〈暗物質—隻手之聲〉,和與會聽眾進 行詩的通感實驗。

吳沛綾

Project 01

抗拒與堅持: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電影配樂大師—顏尼歐.莫利克奈

         得到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後依舊創作不輟,㇐生譜寫了超過 500 部影視配樂作品的作曲家顏尼歐·莫利克奈,從《鏢客三部曲》開始 打開知名度,在《教會》、《海上鋼琴師》感動無數聽眾,以極具辨識 度的音色運用以及感染力的旋律流傳於全世界。 然而,顏尼歐·莫利克奈本人並非執意往電影配樂道路發展的。 原先學習音樂學院中的嚴肅作曲的他,為了生計接觸了商業音樂 編曲,卻因其融合學院作曲技巧的手法而驚艷義大利的流行音樂圈, 邀約不斷。他不像其他在音樂學院的同學家境富裕,雖以優異的作曲 成績畢業,還是得用快速又吸引人的編曲方式替自己謀得生路。爾 後,他接觸到電影配樂,並在㇐部部作品中逐漸奠定其在電影配樂圈 不容撼動的地位,但嚴肅作品的創作,以及來自其師佩特拉西的教 誨,卻始終沒有離開過他。 顏尼歐·莫利克奈不斷在創作電影配樂的同時進行音樂會作品的 譜曲,並且持續探索作曲的藝術,他將前衛、具象音樂、序列音樂的 概念用至自己的電影音樂創作中,他不斷探索屬於自身的音色以及聲 音,企圖將兩者的邊界拉近。 本講座將以顏尼歐·莫利克奈㇐生在電影配樂與嚴肅音樂會作品 中的拉扯為題,並帶領觀眾欣賞其運用理論作曲手法至電影配樂作品 中的方式,有關顏尼歐·莫利克奈在此命題上的資料來源,主要取材 自紀錄片《配樂大師顏尼歐》與其自傳式訪談書籍《追逐那聲音》。

第二十八屆臺灣歐洲文化論壇

Project 01

臺灣歐洲文化論壇

主題:歐洲知名電影配樂大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
時間:12/16 (週六)下午 14:00-16:30
地點:臺灣大學社科院三樓梁國樹國際會議廳
主辦單位:臺灣歐洲聯盟中心、臺大歐盟卓越中心、臺灣大學外文系歐語學群、政大歐洲聯盟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中華民國(臺灣)歐洲研究協會、臺灣西班牙語學會、政大國際事務學院歐洲聯盟研究國際學分學程、臺北醫學大學秘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