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國際語言暑期學院(SIL International)《民族語》(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的統計,全球至少有 7102 種語言,亞洲有 2301 種; 非洲有 2138 種; 美洲有 1064 種; 歐洲約有 286 種。2004年聯合國捍衛世界無形遺產研討會中,提到全世界目前有7000多種語言,大抵是依照 SIL International這個研究統計。但是,這麼多語言,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估計,約有96% 的語言只有3% 的人在使用,超過 2000 種語言,母語人數不足 1000人。在未來300年裡如果採取有力措施則還能保留2000種。
        面對眾多語言逐漸消長或消失當中,不到一千人的使用者的絕跡危機,實是全球的重要課題,應有策略讓少數語言永續發展; 另一方面,也有些強勢語言,有上億人在使用,更有蠶食鯨吞之勢,讓地球的多語文化逐漸匯聚合流,而這兩者,都令人擔憂。人類的語言史似乎面臨巴別塔和世界語的拔河抗衡。《舊約聖經》中敘述大洪水之前,一群人只說一種語言,結果這群人從東方到達示拿以後,決定建造一座城市和一座通天塔(巴別塔):人類試圖做只有上帝才能做的事,於是上帝就把這群人的語言打亂,使他們彼此無法明白對方的意思,且分散到世界各地。幾千年後,世界各地操各種不同語言的人,又有了優勝劣敗,擴張或消滅,語言的分佈和興衰隨著族群或國力的強弱發展或式微。語言的多元和繁複相對也形成人類溝通的障礙和藩籬,於是乎一八八七年,波蘭猶太人柴門霍夫眼科醫師出版了《第一本書》,用「希望博士」(Doktoro Esperanto)的筆名創立了「世界語」,希望成為國際輔助語言、簡易而靈活的國際交流媒介語。然而,其困難度似乎比任何一種語言高,因此,出師未捷難以達陣竟功。
        時至今日,國際化、全球化、多元文化的浪潮和標的下,語言似乎弔詭地從眾聲喧嘩、百家爭鳴朝向少數甚至單一強勢的方向發展; 身為人文學者,尤其語言教/學者,我們更應審慎深思這樣的脈絡發展與其未來的影響,進而擬方設法宣揚或推廣「自己的語言」(母語 & 習得的語言),特別是在應用與實務的便利性、趣味性、知識性和永續性,讓已學習、正在學習或將要學習的人,能夠知其所以學/用的理由。一九九七年喬治.韋伯(George Weber) 發表一篇論文〈最強語言:世界十大最具影響力的語言〉(”Top Languages: The World’s 10 Most Influential Languages”)廣被探討引用。他綜合幾種主要因素(母語使用人數、第二語言使用人數、使用國家數目和人口、在國際使用該語言的主要領域數目、使用該語言的國家的經濟力量,以及社會和文學聲望),排序列出十大語言: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阿拉伯語、漢語、德語、日語、葡萄牙語、印地語/烏爾都語。
        二十二年前的研究,和過去、今日或未來是否有所不同?那些綜合參數是否會有所改變?是否會影響學習者的動機或是語言本身的聲勢與發展?尼古拉斯.奧斯特勒(Nicholas Ostler)的《語言帝國:世界語言史》(Empires of the Word. A Language History of the World)從古希臘政治家提米斯托克力(Themistocles,525-460 a.c)將言談比喻成華麗的地毯談起— 「展開才能看清紋路,捲起來就模糊不清,甚至消失」— ,接續講到語言的今日與未來。奧斯特勒從語言的歷史、魅力和帝國殖民探討各種語言的興衰,例如,羅馬帝國的盛世和殞落讓曾經是「普通話」的拉丁語經歷兩次死亡; 梵語的藝術魅力在印度因宗教因素(不重視社會凝聚力的實際需求)受到限制而萎縮; 希臘語守護傳統的唯我主義,強烈劃分使其語言失去包容它者的彈性; 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俄語、德語和法語,隨著歐洲的帝國擴張在殖民地傳播,但荷蘭統治印度尼西亞200年之久,荷蘭語卻沒有得到普及的原因是他們的「實用主義」:貿易賺錢和傳播新教教義,他們覺得使用外國語比較便利,快速達到目的,因此務實近利反而讓自己的語言被取代了。
        漢語和埃及語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它們在各自的語言集團中始終讓自己處在人們所認同和追隨的中心。但是,埃及語隨著不同帝國的入侵,自己的宗教儀式和眾神信仰逐漸被稀釋,埃及語的歸屬感最後被一個具有世界性的宗教力量—伊斯蘭教的阿拉伯語取而代之,阿拉根植,法老塵封。漢語較之埃及語,則展現了非凡的適應力和吸收性,而且書寫系統上,從沒有像埃及採用希臘字母而失去自己本土的文字,加上巨大數量的使用人口,和急速竄生的經濟力量,漢語的未來是一股沛然莫之能禦的力量,但文字羅馬化的現象,則須以古鑑今防未來。
        尼古拉斯.奧斯特勒和《英語帝國》(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的作者大衛.克里斯托(David Crystal),以及其他許多以英語為專著(專注)的專家學者,咸認在可見的未來,就歷史成因、文化基礎和文化遺產面向,英語將繼續成為全球語言、扮演真正的「世界語」的溝通媒介,並鞏固其不可撼動的影響力。綜觀語言史盱衡時勢,英語現今的世界地位源於兩種近因:一是十九世紀末達到鼎盛的英國殖民力量,二是二十世紀美國經濟強權的崛起,而美國正是繼續主導英語成為全球語言的領航者。英語勢如破竹的勢力讓歷史文化底蘊堅如磐石的歐語似也搖搖欲墜。危機意識敲起的喪鐘讓有識之士和執政者提前展開佈局。
        奧斯特勒評估,未來前十名或二十名的語言依然持續「消長」,在自身「有機增長」(語言發源區和本土人口的增長)和「聯合與習得」的過程中整合(殖民和遷徙的傳播)。例如,英語(英國)、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在殖民地上的語言使用者已經超出本國人數。德語和義大利語未來五十年本土使用人口將下降 10%,所幸可以透過有效的「國際遷移」得到彌補。
        未來語言的存亡興衰繫於三個扼要卻深層的因素:自由、聲望和習得性。習得性是我們身為語言教/學者可以施力的地方。而習得性也有三種基本元素:(1)母語學習,周遭環境使用同一種語言; (2)環境限制而衍生和母語重組的混雜語言,生活上實際交流會使用的語言; (3)有意識的學習和研究,日常接觸或是學校的正規教導。這第三種也是我們可以施力之處,而且會產生有趣的結果。我們的大腦都保有我們母語的底層背景,這個背景可能成為約束或是豐富了我們習得另一種語言的酵素或催化劑,相對地,我們也讓這個語言的生命繁衍傳遞到世界另一個角落; 貢獻更大者,則在習得語和母語並行發展文化翻譯,促進雙語或多語的溝通和交流。
        此次,臺灣歐洲文化論壇第十四場,首度以「語言」為主題,邀請臺大外文系周昱翔、淡江大學法文系李佩華、靜宜大學西文系呂羅雪三位學者,就英語、法語、西班牙語談論各自的學習、教學與研究心得,從其浸淫與觀察提出見解,分享經驗,並解析這個語言的特殊性,其所以持續綿亙、接受度廣和普及的原因。此次論壇談論的三種語言:英、法、西,剛好也是喬治.韋伯綜合六大因素排序出來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前三名語言。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用語只有法語才能鞭辟入裡表達; 美國五千萬的拉丁人口,英語夾雜西班牙語已是常態,就像十九世紀西班牙語創作喜歡嵌入法語一樣。論壇三位主講者將就其外語和母語的跨文化經驗,讓我們理解語言的文化底蘊和雋永:周昱翔教授的台灣—美國幾所高教的教學經歷,李佩華教授的台灣—法國和過去十年的國際長經歷,呂羅雪教授的北京大學—雪城大學—靜宜大學和西班牙往來的接觸,可以「各施(師)各法」,在此次論壇提供我們學習外語寶貴的策略和方法,讓這個多彩繽紛的語言萬花筒繼續吸引更多的學習者和研究者,永續綿延,在我們的地球五顏六色展風姿。


論壇總召兼主持人    張淑英

現為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2019.08 自臺大外文系借調)。馬德里大學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學博士。輔仁大學西文系/西研所學士、碩士。2016 年膺選西班牙皇家學院外籍院士。
現為《英語島》、《人間福報》定期撰文。學術專長為當代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學。近年專注旅行文學與流浪漢小說、飲食文學、情色文學、黑色小說與電影、中西筆譯等研究。中譯《世界感官圖像》(2019.12)《佩德羅.巴拉莫》、《莫雷的發明》、《亞卡利亞之旅》、《杜瓦特家族》,北島的《零度以上的風景》西譯等十餘部作品。
2013.08-2019.01 擔任臺灣大學國際長,參與國內外教育者年會高教論壇,以中、西、英文發表高教國際化、學生移動力等演講數十場。



主講人    李佩華

現任淡江大學法文系副教授。淡江大學法文系畢業,法國佛朗士孔泰大學語言學學士、碩士、博士、佛朗士孔泰大學語音實驗室博士後研究。曾任淡江大學國際暨兩岸事務處國際長、法文系主任、世界法語教師聯盟(FIPF)副主席、世界法語教師聯盟亞太區副主席、中華民國法語教師協會(APFT)理事長。

學術研究領域包括法語語言學、法語語音學、漢法語音比較、中法翻譯。在法語教師協會與世界法語教師聯盟服務期間獲頒「法國法蘭西學院法國語言與文學榮譽獎章」、「法國教育部棕櫚騎士勳章」,並帶領中華民國法語教師協會榮獲法國法蘭西學院與本國文化部頒發之「台法文化獎」。




主講人    呂羅雪

靜宜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副教授。美國雪城大學西班牙語言文學博士。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西班牙文組學士。新墨西哥州海蘭大學西班牙語碩士。明尼蘇達州莫海大學西班牙語講師。

學術專長為第二外語研究與教學。近年專注於語料庫研究和建構,及西班牙語檢定考試(DELE B1)、閱讀與寫作等應用研究,近三年發表於國內外期刊的學術論文共10篇。1998年合著出版《西中翻譯技巧與解析》。熱愛西班牙語言文化,每年參加歐洲或亞洲西語相關之國際研討會,目前是歐洲西班牙語教師協會(AEPE)、美國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教師協會(AATSP)、現代伊比利研究協會(ACIS)、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研究協會(FIEALC)、亞洲西班牙語學者協會(AAH)的會員。



主講人    周昱翔

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語言教學博士。獲美國國務院全額獎學金、密西根大學全額獎學金、密西根大學博士論文獎學金等。曾擔任台大外文系講師、密西根大學英語研究所講師,現任台大外文系助理教授,兩次獲頒國立台灣大學(校級)教學優良獎。
專業研究領域為功能語言學、第二語言教學、以及第二語言習得。在SSCI學術期刊及專書篇章發表數篇研究論文,亦受邀擔任SSCI期刊的評審 (例如: TESOL Quarterly、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等期刊)。 應用語言學的理論於語言教學的實踐,尤其對於英文閱讀與寫作上面有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學術著作《6堂課學會英文速讀》由聯經出版社出版,便是應用功能語言學的理論提出一套幫助台灣學生的英文速讀學習法。


點圖看講座摘要


李佩華

Project 01

法語,既優美又嚴謹的語言

        法語是世界第五大語種(僅次於中文、英文、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法語也是世界第二大強勢語言,為眾多重要國際組織,如聯合國、歐盟、北約、奧林匹克運動會、世貿等組織的官方語言 之一。根據法語國家及地區國際組織(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 Francophonie)2018年世界法語概況報告,法語 是32個國家的官方語言。全球法語人口總數達3億人,其中7千萬人以法語為母語,36個國家以法語為授課語言,法語學習 人口計5千萬人,法語也是排名第四大的網路使用語言。法文曾被視為充滿文化氣息的歐洲貴族語言;法國人稱法語為la langue de Molière「莫里哀的語言」,猶如英國人稱英語為莎翁的語言。法語一向被認為是世界最優美與最嚴謹的語言之 一。
        文因何優美,又如何被認為是最嚴謹的語言呢? 本講座將從三個 層面探討法語的特殊性。首先從語音學觀點,從法語的發音、旋律、節奏,以及中法文語音異同來探討法語的音樂性。再 者,從語言學觀點出發,藉由法語時態、語態、文法一致性規則、句章、修辭層面,一窺法語奧妙的邏輯思維、清晰與精 準性。最後,藉由法國文學上幾個獨具趣味的篇章的賞析,例如: 意識流作家普魯斯特的長句風格、超現實主義詩人阿波 利奈爾的圖像詩作品,體現法文語言的創新與獨特性。

呂羅雪

Project 01

西班牙語快樂讀

        聽說讀寫是語言學習的重要技能,閱讀能力可以展現學習者外語學習的整體表現績效。閱讀文本像一面鏡子,真實反映母語者使用語言的面面觀,閱讀文本像芝麻開門,等待學習者去挖掘無窮無盡的知識和文化寶藏。
        閱讀的好處良多,透過文本學習詞彙、句型和文法,文章由主題串起各式各樣的詞彙,再由表達選擇變化多樣的語法。以西班牙語為例,動詞時態根據現在、過去和未來,不同人稱你我他,單復數,再加上陳述、假設和命令的說話口氣,編織成一個繁複的語言表達系統。學習者在上課時無法全部記憶,但是經由閱讀文章,可以慢慢咀嚼單字意義,學習如何造句,體會文法功能,記憶文化意象,再經由內化吸收,達到正確理解和書寫。閱讀的學習方法要生活化,有趣的文章故事讓學習者一邊學習單字片語,一邊認識文化傳統。閱讀的教學方法要靈活,西中對比讓學習者認識語言的同異性,避免錯誤,鞏固習得。
        本演講將透過西班牙語詞彙、句型和文法的多元變化,舉例西班牙語檢定考試(DELE B1)閱讀測驗、讀本及小說片段,探究語言特色,掌握訣竅,快樂閱讀,養成基本的語言能力。

關鍵字:詞彙、句型、文法、西班牙語閱讀

周昱翔

Project 01

學習英語閱讀的NG觀念

        閱讀能力為第二語言學習者的重要語言基礎之一, 本演講將以英文閱讀為主題,介紹常見的英文閱讀方式,包含: 廣泛閱讀extensive reading、窄式閱讀 narrow reading、略讀skimming、掃讀scanning、特定區域細讀close reading、密集反覆式閱讀intensive reading、思辨式閱讀critical reading等。
        近年來,國內外的英文語言能力測驗有兩個主流 趨勢: (1)對單字量的要求減少 (2)閱讀量增加,考試時間卻不增加,或是閱讀量不變,考試時間卻減少。 這兩個趨勢就是為了要加強檢驗英語學習者的閱讀效率,而非死背單字的多寡,本次演講將會以台灣學生 常遇到的語言測驗舉例說明。
        在台灣,學生學習英文時最常見的現象就是逐字 翻譯自己所看到的每一句英文,常常希望自己能夠一個字一個字將英文直接翻譯成中文,然後以中文的邏 輯去理解英文。然而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文化歷史、民俗民情、及社會約定俗成等背景,這些文化因素常 常會影響我們該如何正確理解英文的意思。本演講將會舉例說明中英文對各種顏色、動物、意象所持有不 同的想像,所以在學習英文閱讀時,我們必須考量並了解其文化背景和觀點。台灣學生要正確理解英文, 必須要意識到中英文的文化差異,以及在不同文化下,語言是如何的使用與詮釋。

Project 01

臺灣歐洲文化論壇


活動主題:歐語聽說讀寫的策略與趣談

活動地點: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三樓梁國樹國際會議廳

活動時間: 09/28(星期六) 14:00-16:30


About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