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經濟遊戲》思考題
(歡迎各位上本課程
討論區
發表高見)
第一章: (13 頁)
(頁 16) 「價格管制」 (price control) 有何缺點?
(頁 17) 美國對「無污染汽車」之規定何以可能對環境品質造成傷害?
(頁 20) 生命是否有價格? 你/妳如何衡量生命的價值?
(頁 23) 如果處罰可以阻止犯罪, 我們何以不對小罪 (如違規停車) 訂定重罰 (如死刑)?
第二章: (16 頁)
(頁 34) 為何書商出新書時常先出昂貴的精裝本 (hardcover), 一段時間後才出平價的平裝本 (paperback)?
(頁 36) 健身俱樂部為何常先收一筆高昂的「會員費」, 再按月收取基本的「清潔費」?
(頁 42) 生日送禮或聖誕節禮物為何會造成資源浪費?
(頁 42) 你/妳為何要投票? (Cf. Voting paradox, government by jury)
(頁 43) 如果大家都不給餐廳服務生小費, 餐廳價格會有何變化?
第三章: (17 頁)
(頁 53) 集體二元決策的「關鍵機制」 (pivot mechanism) 有何缺點?
(頁 58) 為何 Oral Roberts 可以募集到足夠的捐獻? 他的方法和歸還金幣的方法有何共通處?
第四章: (17 頁)
(頁 69) 按照「無差異原則」, 大家應該都一樣幸福, 為什麼社會上仍有嫉妒?
(頁 69) 按照「無差異原則」, 你去任何一家百貨公司購物的效益應該都是相同的, 那為什麼有些地方人潮就是比較多?
(頁 69) 如果每人都只有「長髮」和「短髮」兩種選擇, 但大家卻又希望自己的髮型與眾不同, 均衡時會有多少人留長髮?
(頁 69) 相反地, 若大家都想要從眾 (如說相同的語言, 採用相同的電腦作業系統, 參加人氣最旺的拍賣網站, 使用同一家大哥大的手機門號, 一起違規闖紅燈過馬路, 或是隨眾在音樂會中鼓掌), 則均衡又是如何? (
Cf.
Schelling)
第五章: (6 頁)
(頁 81) 依照作者的消費觀, 高外匯存底是否是好處?
(頁 82) 經濟不景氣時, 為何大家想要省錢, 政府卻急著鼓勵大家消費?
第六章: (14 頁)
(頁 87) 作者為什麼說「失去今天停車的機會」是無可挽回的, 明天蓋停車場後不是又可以停車了嗎?
(頁 89) 作者談到回收問題時, 只提到可減少樹木砍伐, 請問回收是否還有其他好處?
(頁 90) 無法「使你的生命更豐富」的東西是否對你/妳便完全沒有價值?
第七章: (13 頁)
「資訊不完全」對資源配置之效率性有何影響?
(頁 108) 為人熟知的『所羅門王』故事中, 他威脅要將嬰兒切成兩半, 因而判斷出誰真正是嬰兒的生母。 如果你/妳是那個假母親, 你/妳要如何騙過所羅門王?
(頁 108) 為何有些公司 (如台積電) 願意付出高於市場水準甚多的高薪資來雇用不需特別技術的勞工?
(頁 109) 「全民健保」為何不能由民間提供自由參加? 又為何要有看診的「自付額」?
(頁 109) 從演化經濟學的角度, 你/妳如何從「資訊」與「育子成本」的觀點解釋雌性動物何以常要求雄性從事昂貴的「求偶儀式」 (courtship)?
(頁 109) 為何在古今中外各種社會中, 我們都常發現成功老男人有年輕美女為伴?
第八章: (14 頁)
(頁 115) 如果你/妳要振興玉米片市場, 應該如何補貼消費者去購買?
(頁 120) 如果政府無預期地對「房地產」加稅, 倒楣的是現在屋主還是未來買方?
如果政府加稅要先通過立法程序, 因此事前大家都知道稅要增加了, 誰又會是吃虧者?
第九章: (17 頁)
(頁 131) 噴墨印表機機器本身並不貴 (一般機型約五六千元), 但墨水夾相對之下卻不便宜 (彩色加黑白要近兩千元)。 使用轉寫帶的普通紙傳真機亦有同樣的情形, 為何?
(頁 132) 景氣不好時常見遊樂區門票降價, 但入園後的單項票價卻不調整; 理由何在?
(頁 132) 麥當勞常在門口大量不分對象地發放優惠折扣卷, 如此店家何不乾脆降價算了?
(頁 133) 政府以「統一發票」可對獎的方法鼓勵大家索取發票, 避免廠商逃漏稅。 這種政策對哪類人最有效?
(頁 133) 匯豐銀行 HSBC 信用卡的促銷廣告中說, 持有人每月第一個星期五可以至華納威秀排隊領取免費電影票兩張。 結果排隊等待領票的隊伍是可以想像的, 這個誘因對哪種人較有效?
(頁 133) 名牌精品的品質可能只比一般品牌好一點, 為什麼價格可以高上數倍或數十倍?
第十章: (14 頁)
有關本章論點, 請參考
"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B.G. Malkiel, 1996, W.W.Norton
(中譯: 『漫步華爾街』, 天下文化)。
第十一章: (10 頁)
(頁 161) 報紙都說現在是「通貨緊縮」階段, 這是什麼意思? 為何利率不斷下跌?
(頁 162) 在經濟不景氣時, 許多人擔心失業因此減少花費, 你/妳預測市場利率會因此而上升還是下降?
(頁 162) 國內利率近年來已大幅下跌 (至 1% 左右), 未來是否還可能回升到過去的高水準 (一年定存可達 7%)?
第十二章: (12 頁)
(頁 169) 生物學家曾在動物身上發現一個「追隨品味」的現象, 就是許多生物喜歡追求熱門的異性。 因此受異性圍繞者會引來更多追求者, 而身邊無伴者愈加乏人問津; 這要如何解釋?
就本書 "Winner's Curse" (譯為「倒楣的贏家」或「贏了不幸」) 的角度來看, 如果你/妳想要的是一般人所謂的「優質配偶」, 你/妳會想要贏得一場愛情追求戰嗎? 如果吸引你/妳的是有某種特殊氣質的「文藝青年」, 你/妳會在乎 Winner's Curse 嗎?
(頁 170) Yahoo 和 eBay 拍賣網站上, 常有人在商品拍賣結束前直接詢問賣方是否願意以某個中等價格 (高於當時的最高出價, 但低於賣方訂的希望賣價) 結標。 這種做法對雙方有何好處?
如果有買方向賣方探詢其底價, 賣方應如何回應最有利?
(頁 172) 網路拍賣時, 許多人對於高價商品 (如價值八千元的液晶螢幕) 採取「一元起標」的策略; 這有什麼意義?
這樣會比訂定一個合理的起標價 (如五千元) 賣到更好的價錢嗎?
第十三章: (9 頁)
(頁 183) 廠商常強調『買貴退錢』 (例如屈臣氏宣稱「沒在屈臣氏買, 別說你最便宜」, 並公告將「退兩倍差價」), 退還消費者在該店所付較高價與其他商家較低價之差額。 請問廠商這種措施將造成什麼效果?
(頁 186) 著名賽局「囚徒困境」 (prisoner's dilemma) 中也有勾結與背叛的問題, 你/妳是否有解決方案?
第十四章: (5 頁)
(頁 189) 既然大家都知道保護主義對消費者不利, 為何各國 (如韓國) 仍都極力扶持國內的高科技產業?
第十五章: (17 頁)
(頁 194) 經濟學家所談「公平」 (equity, fairness) 是什麼意思?
(頁 195) 政策評估常用的『成本效益分析』是比較一個新政策施行後的好處與傷害(以金錢做單位), 而在前者高於後者時便決定採行。 這種決策方式是否
公平
?
(頁 196) 為何政府的任何政策 (社會福利, 公物採購, 興建國宅等) 都會造成所得重分配?
(頁 197) 為什麼有時法案通過只須過半數的簡單多數決 (simple majority), 有時卻要求三分之二的壓倒性多數?
(頁 198) 多數可否以「眾人利益」之名投票通過, 要求少數犧牲其福利? 立法院各種法案的審查是否就是在做這樣的事?
(頁 199) 請問 K. Arrow 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重要貢獻之一「不可能定理」 (The Impossibility Theorem) 背後的直覺為何?
(頁 205) Rawls 的「Behind the Veil」概念隱含眾人都是非常厭惡風險, 這個假設是否合情理?
(頁 207) 我們如何衡量兩人誰比較「幸福」?
第十六章: (20 頁)
(頁 212) 如果今天政府宣布購買每張電影票均須交一千元的重稅, 你/妳在氣憤之餘發誓不再踏進戲院一步, 如此你/妳的淨損失如何衡量?
(頁 216) 推動政策時, 贏家若能補償輸家的損失社會上便可皆大歡喜。 因此反對核四的人如果願接受補償金, 社會上便將沒有反對興建核四的聲浪。 選舉常見「賄選」不也是類似的補償機制嗎? 為何法律上不容許買票行為?
(頁 218) 本書強調政府若要讓你去當兵, 用「徵兵制」和「募兵制」所要花的社會成本是相同的。 除此之外兩者在效率上是否完全沒有差別?
(頁 222) 如果燒掉政府發行的鈔票不會造成社會損失, 那麼燒掉一張郵局發行的「郵票」或是百貨公司的「禮券」呢? 誰有損失? 誰會獲益?
第十七章: (15 頁)
(頁 233) 所謂「公產的悲劇」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是指甚麼? 如何可以避免?
(頁 235) 直覺上, 「福利經濟學第一基本定理」 (the first fundamental theorem of welfare economics) 何以會成立?
(頁 241) 為了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人類創造了哪些「污染交易市場」?
第十八章: (16 頁)
(頁 245) Coase 認為傷害是「互相」的 (reciprocal)。 換句話說, 你抽煙會傷害我, 但倒過來我不讓你抽煙則變成我傷害你; 因此沒有理由可說那一方是對的。 你認為呢?
(頁 249) 如本書所說, 「寇斯定理」 (Coase Theorem) 只適用於沒有交易成本時。 那麼當交易/協商成本極高時, 你/妳有何解決外部傷害的良方?
第十九章: (16 頁, 成本效益分析)
(頁 262) 經濟學家常認為所得移轉 (一個人少了一塊錢, 但另一個人多一塊錢) 對社會福利沒有增減, 這樣是否合理?
(頁 272) 作者說「成本效益分析」對社會上所有人都一視同仁, 這是什麼意思? 你/妳同意這種做法嗎?
第二十章: (15 頁, 政府預算赤字)
(頁 282) 你/妳同意政府舉債支應「老人年金」或「全民健保」嗎? 蓋高鐵又如何?
(頁 289) 美國加州的橘郡 (Orange County) 過去曾因負債宣告破產, 如今甚至加州都岌岌可危在破產邊緣, 這是怎麼回事? 這些負擔會落到誰頭上? 美國聯邦政府可能宣告破產嗎?
第二十一章: (18 頁, 所得/支出平順化)
(頁 306) 除了持有本身的效用外, 影響房地產與股票投資回收高低的因素還有哪些?
第二十二章: (17 頁, 統計陷阱)
(頁 313) 為什麼許多家電賣場所展售的商品機型都不相同?
(頁 314) 我們應如何對失業者提供保險與補助? 又要如何兼顧其找工作之誘因?
(頁 315) 為何所得重分配不見得合乎公平原則?
(頁 322) 哪些因素會影響 GNP 與所得不均度的準確性?
參見
:
"統計, 讓數字說話!"
, D.S. Moore, 1998, 天下文化叢書
第二十三章: (13 頁)
(頁 331) 政府為了普及教育或用電, 常不惜鉅資將服務拉到偏遠山區給少數一二人, 這樣做是否值得?
(頁 331) 教育是否有外部性? 強制義務教育對社會的成本與效益為何?
(頁 334) 美國的「促進少數種族權利方案」 (affirmative action) 或是我國的「原住民加分條款」是否合乎正義與公平?
參見
:
"經濟學的新世界"
第二章, Mckenzie and Tullock, 1991, 桂冠圖書
第二十四章: (13 頁)
(頁 341) 政治上的「政黨協商」對選民大眾到底是好是壞?
(頁 345) 如果我們要求法官對交保或假釋犯再度犯罪時對受害人的損失負擔「連帶賠償責任」, 法官的決策品質是否會合乎效率性? 如此是否有後遺症?
(頁 349) 對罪犯「以德報怨」是否會提升犯罪率?
(頁 350) 銀行對欠債不還者為何不自行催繳, 而要將債權以較低價賣給討債公司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