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我們 相簿 留言板 聯絡我們
鰻魚教室
版主文章
版主文章
鰻魚新聞
2013年台灣鰻魚展望報告 2013.05.13

作者: 韓玉山 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

序言
    鰻魚屬於鰻鱺科 (Anguillidae),鰻鱺屬 (Anguilla),是陸海之間的洄游性魚類,全世界總共有19種。在東亞,一直以來都是以日本鰻 (Anguilla japonica) 作為主要的養殖鰻種,原因是吃鰻魚在日本是一種傳統文化,尤其在夏天時的『土用丑之日』 (日本鰻魚節) 會 特別食用鰻魚,可以消除炎夏的疲勞。而在中國,鰻魚自古即被視為養生之聖品,《本草綱目》、《掌中妙藥集》、《民間藥提要》等古籍皆有記載,有暖腰膝、壯 陽之效;炎夏體力易損,能補其所損。中醫亦曾以它來治療結核病、驅蟲等等。現代營養學研究亦指出,鰻魚肉中富含脂溶性維生素,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EPA 與DHA)、膠原蛋白、牛磺酸、鈣質、微量元素等等豐富之營養,實為一難得之健康食品,也因此奠定其歷久不衰之地位。

日本鰻養殖現況
    鰻魚在養殖上最特殊之處,就是商業化之人工繁殖技術尚未建立,無法人工大量育苗,因此所有養殖的鰻苗必須由野外採捕。過去東亞地區每年日本鰻苗平均捕獲量約100公噸,可生產大約10萬公噸之成鰻,足敷市場所需,在1990年代,臺灣日本鰻年生產量可達到5萬噸以上,每年為台灣帶來上百億的外匯,曾被譽為「鰻魚王國」。然而,根據估計,東亞地區現今的日本鰻資源量相較於 1970 年代而言,估計低於當時的5-10 ﹪。鰻魚資源量大幅度遽降的原因有多重因子,但推測主要與棲地惡化、過度捕撈、以及全球氣候變遷等因素有很大的關連。河川水質污染、沿海濕地消失、大量興建水壩與攔砂壩,是破壞鰻魚棲息地的主要殺手,當沒有足夠量的成鰻降海洄游產卵,鰻苗當然會愈來愈少。
    尤其近4年來,東亞地區之日本鰻鰻苗遭逢嚴重減產, 2010、2011、2012年,亞洲日本鰻苗總捕獲量遽降為41、35、26公噸,台灣在最近4年 (2010-2013) 的鰻苗捕撈量僅分別剩下4.2、4.2、1.9、1.5公噸,市場供需嚴重失衡,成鰻每公斤市價亦早已突破千元大關。受到鰻苗連續4年欠收的衝擊,苗價高漲,每尾價格甚至突破 200 元台幣,使得養鰻成為高風險低獲利的投資。以今年截至5月為止,東亞日本鰻苗總捕獲量約17.5公噸,再創歷史新低,日本約放養12.4公噸、大陸約2.8公噸、韓國約2公噸、台灣僅有約0.3公噸。近年來日本的鰻魚放養量皆占整體6成以上,掌握了市場主導權,但由於進口鰻苗的成本過高,養殖成本極高,反應在終端市場後,因售價太高而導致消費者裹足不前,2012年消費量不足3萬公噸,造成日本養鰻業界普遍虧損,形勢頗為嚴峻。台灣國內最近連續3年新苗投放量皆不足1公噸,已面臨邊緣化問題,整個產業鏈正在崩解,大部分養殖戶面臨無魚可養的窘境,只好轉養其他魚種(例如鱸魚、吳郭魚、泰國蝦等)。這種大規模轉養的現象,甚至造成其他養殖魚種的供過於求,市場價格崩落。

異種鰻養殖現況
    為了因應日本鰻養殖產業的缺口,近年來各國興起了異種鰻 (日本亦稱次世代鰻) 的養殖風潮。在台灣,已確認有5種原生種鰻魚,最常見者為日本鰻 (俗稱白鰻) 及鱸鰻 (A. marmorata,俗稱花鰻),兩者合佔台灣鰻魚資源95%以上。太平洋雙色鰻 (A. bicolor pacifica,又名短鰭鰻、菲律賓雙色鰻) 在台灣數量不多。另外於2009年發現一新種黃氏鰻 A. haungi (又名呂宋鰻 A. luzonensis),主要分布在呂宋島,臺灣很少見。除上述4種鰻魚,臺灣尚曾發現西里伯斯鰻 (A. celebesensis),但極為罕見。臺灣過去曾嘗試養殖歐洲鰻 (A. anguilla)、美洲鰻 (A. rostrata)、澳洲寬鰭鰻 (A. reinhardtii)、鱸鰻、太平洋雙色鰻、印尼雙色鰻 (A. bicolor bicolor)、莫三比克鰻 (A. mossambica) 等異種鰻,但是失敗者居多,茲分述如下。
    從1990年代開始,日本鰻苗的資源量偶有不足,兩岸遂開始嘗試進口歐洲地區的歐洲鰻以及美洲地區的美洲鰻,用以取代日本鰻,雖然在台灣皆有養殖成功,但因疾病與市場接受度問題,逐漸淡出市場,反而在中國福建與江西,藉由溫棚式養殖而形成一穩定產業,主要供作加工鰻原料。但近年來歐洲鰻以及美洲鰻亦同樣面臨資源量快速減少的困境。歐洲鰻已於2007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組織 (IUCN) 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又名華盛頓公約) 附錄二物種,已被禁止出口至歐盟以外國家,中國地區長期以來歐洲鰻的養殖也因此遭逢打擊,由過去高峰期每年進口超過200公噸的鰻苗,到近2年逐漸下降至10公噸左右,每尾約25-30元台幣,連帶影響加工業之生存。而北美洲地區的美洲鰻苗近年價格飛漲,每尾甚至超過30元台幣,再加上美國有意將其列入華盛頓公約附錄二物種,因此前景不容樂觀,2013年迄今中國放養美洲苗不足5公噸,韓國約放養2.5公噸。目前業界將重心指向中美洲的鰻苗,希望取代美加地區成為新興供應來源,但目前因捕撈規模尚處於起步階段,可出口數量尚不多,但未來值得密切關注。
    鱸鰻為世界廣泛分布之熱帶種鰻魚,身上具有花紋,因此俗稱花鰻。鱸鰻一直是民間所認為的滋補野生動物,也曾經被列為台灣第2級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長達20年,自2009年四月移出台灣保育類名單後,近年來已成為台灣與大陸地區ㄧ新興養殖物種。苗價約2-5元/尾,但與目前平均一尾動輒150元以上的日本鰻苗比較,已是相當廉價,因此,鱸鰻目前已取代日本鰻成為臺灣放養的主力。鱸鰻在台灣東部及屏東南部河川分布較多,鰻苗主要產期在4∼10月。然而,台灣目前放養的鱸鰻苗主要來自菲律賓,根據苗商情報,2012年台灣自菲律賓進口的鱸鰻苗約為5公噸 (其中包含短鰭鰻),超過台灣的自行捕撈量 (約1公噸)。2013年至今5月則已放養了超過1公噸,價格每尾約3-5元台幣。鱸鰻苗的價格雖低,但生長期太長為其缺點,由苗開始養至市面上偏好的3台斤以上的體型,需時2-3年。另外,剛捕獲的鰻苗飼養十分不易,一般的存活率不到2成,與日本鰻鰻苗平均8成以上的存活率相較,明顯偏低。目前鱸鰻養殖戶集中在高雄屏東地區,其他縣市亦有少數養殖業者,年產量約數百公噸。一般而言,北迴歸線以南氣候較溫暖,育成率優於北迴歸線以北。鱸鰻銷售市場主要在大陸福建廣東地區,現屬賣方市場,供不應求,價格高利潤好。業者表示,產地收購價1台斤約300元以上,餐廳則可賣到1台斤800元。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2012年放養了超過25公噸的鱸鰻苗,2013年迄今則放養了超過10公噸,若養殖育成率不錯,估計明年會開始大量進入市場,若未能大幅開拓內外銷市場,價格恐有鬆動之虞。韓國近兩年亦開始養殖鱸鰻,2013年至今放養了數公噸,成效不明。
    太平洋雙色鰻亦屬於熱帶品種,台灣俗稱黑鰻 (因其背部較日本鰻黑),廣泛分布於菲律賓與印尼北部,台灣為其分布北界,因此數量較少。一般夾雜在菲律賓進口鱸鰻苗中,業者在分養時才能分出單獨飼養。太平洋雙色鰻的好處是育成率高、成長迅速,約6∼8個月便長到可做成蒲燒鰻的體型 (4-5尾/公斤),口感不錯,可望成為日本鰻之替代品。但是其鰻苗產量較不穩定,不易取得整批純的鰻苗為其缺點。此外,最近亦有從印尼爪哇進口的雙色鰻,常有整批純的鰻苗,唯印尼雙色鰻的養殖技術仍在試驗階段,目前台灣尚無大量育成紀錄,值得業界注意。
    莫三比克鰻原產於東非,背部無花色,近年來大陸、韓國與台灣皆有引進試養,主要進口產地是馬達加斯加,2013年迄今韓國放養了4公噸,每尾約7-8元台幣,目前尚無大量養成報告。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日本鰻苗高昂的身價,誘使部分苗商轉向菲律賓、印尼、東非等地收購異種鰻苗,魚目混珠混充日本鰻,造成養殖業者重大損失。今後須特別關注此一違法情形,養殖業者亦須提高警覺,最好將鰻苗送驗以保障自身權益。

鰻魚資源管理
    近年來鰻魚資源的衰減,與人類影響最直接相關的,便是過度捕撈的問題。以台灣為例,每年11-3月間,河口遍布了大大小小的定置漁網、更有手抄網、鐵 弓網以及機動漁筏的加入,在天羅地網的佈署下,鰻苗要通過河口這道網具構成的關卡,成了一項艱難的任務。除了鰻苗上溯會經過河口,這段時間也是成鰻降海產 卵的季節,重重的網具亦阻擋了成鰻回家的路;甚至在河川中上游還沒出發,可能就被打撈上岸。原本賴以生存、延續族群的河川、出海口,成了鰻魚的一條不歸路。
    近年來,各產苗國幾乎都禁止國內鰻苗出口,用以保護本國養殖業以及鰻魚資源,台灣經濟部則明定禁止在11月至隔年3月出口鰻苗。台灣鰻苗的主要產期為11月到隔年2月,因此捕撈許可時間可訂為11月初至2月 底,並針對捕撈之漁民,核發合理數量之捕撈證,並要求持有捕撈證之漁民據實回報採捕量,一來可確實掌握國內鰻苗產量,二來可讓部分鰻苗能夠上溯到河川中長 大。除了鰻苗的管理,也應該禁止對野生成鰻的捕撈,讓種鰻能夠回到出生地繁衍下一代,這是鰻魚資源永續利用最直接、迅速可見效果的作法。由於日本鰻的自然 棲地包括台灣、中國、日本與韓國,因此,保育與管理若要有成效,需要4國共同密切合作。可喜的是,東亞鰻魚資源管理工作正在各國緊鑼密鼓的推動,希望能遏止日本鰻資源進一步的下降,維繫養殖產業的永續經營。

鰻魚產業展望
    目前,台灣即使明定鰻苗出口限制,但因為執法不彰,多數捕撈後走私供應給出價更高的日本養殖戶,使得原本數量就已急遽減少的鰻魚雪上加霜,台灣養殖戶無鰻可養或是養不起,當然被迫漸漸棄養或轉行。長遠來看,面對不計代價就是非要養殖日本鰻的日本,台灣鰻魚產業要永續經營,則東亞最早捕獲之台灣苗,應該留在台灣給本地養殖戶養,方可掌握日本夏季鰻魚節前後,市場殷切需求的先機,這是政府最值得努力的方向之一。此外,日本以外的國際市場,如美國、歐洲與俄羅斯,對以異種鰻代替日本鰻接受度較高,對大規格鰻需求也較大,且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因此政府應針對異種鰻養殖技術和消費市場開拓問題,來協助產業發展。
    以目前台灣產業現況來說,日本鰻由於資源量下降顯著,在未來數年內很難期待有大幅回升的機會,市場供需缺口依然存在,因此預估價格也將持續居高不下。因此, 除了確保台苗台養的原則外,在台灣發展異種鰻的養殖,尤其是鱸鰻、短鰭鰻與美洲鰻等,當可適時彌補日本鰻產業青黃不接的困境。其中短鰭鰻與美洲鰻養殖技術 沒有問題,鰻苗取得管道亦已打開,當可部份填補日本鰻供需缺口。一般來說,日本鰻以200-250克為佳,乃因其多以蒲燒的方式進行料理,而此規格的日本鰻是最適合的體型。短鰭鰻與美洲鰻皆成長迅速,與日本鰻不相上下,但養殖成本不到日本鰻的一半,因此具有極大之利潤空間。另一方面,鱸鰻本身具有的高營養價值與極佳口感,因此受到華人世界的普遍歡迎,以藥燉、乾煎、川燙、三杯等不同方式料理,均有不同的風味,因此也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未來可望與日本鰻分庭抗禮,形成另一種鰻魚產業。

 

鰻苗新聞
其他資訊








free hit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