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新書與舊書(Books recommended)


2011

 

書名:豐田章男---豐田企業新任掌門人唯一傳記
作者:水島愛一郎 著 曾玲玲 譯
初版年份 2011/01/24
出版公司:繁星出版
台大國際企業學系  趙義隆   教授 推薦序

 

豐田章男能否讓豐田再起? 

二○一○年一月二十一日,豐田汽車宣布召回在美國二百三十萬輛汽車,免費修理更換油門踏板,以免再度發生故障卡住,導致致命意外。危機陸續演變到了二月二十四日,CEO豐田章男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哽咽畫面傳遍全世界,無論是汽車界、金融界、廣告公關界,大家都有很深、很複雜的感觸…豐田汽車會一蹶不振?還是將東山再起?

事隔一年,二○一一年一月繁星出版之譯著《豐田章男》,雖然沒有針對美國召回事件始末加以分析,但是原作者水島愛一郎於豐田汽車記者會發佈豐田章男接任CEO的二○○九年一月二十日開始,回顧豐田家族掌舵第一代創辦人豐田佐吉、第二代汽車催生者豐田喜一郎、第三代豐田章一郎,一脈相承,到一九九四年起,CEO交付給基礎歷練出來的奧田碩、張富士夫、渡邊捷昭三人共十四年,二○○九年又交回到豐田家族第四代手中,這個過程有什麼啟示?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二○○九年一月的時代意義是什麼?猶然記得那正是台灣發行每人三千六百元消費券的期間,也就是正逢美國次級房貸風波,導致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交易市場崩解,產生「金融海嘯」的高峰期,重創區正好在美國,而TOYOTA用將近七十年(1937-2007)的時間,才在二○○七到二○○八年,站穩連續兩年蟬聯世界生產車輛數第一的地位,可是獲利正好變成赤字,又遭逢一九二九年經濟大恐慌以來最大的風暴,作者水島先生把這個衝擊,直接比喻成「鐵達尼號撞上冰山」。在二○○九年一月,CEO棒子又交回到豐田章男,他會像鐵達尼號無力可回天的史密斯船長(Edward Smith)?還是新一代的「救世主」(The One)?這正是這本書想要解答的問題。

水島先生是從「接班計畫」的角度來分析,首先把三位基層培植出來的CEO視為「大政奉還」之接班領導,借喻自日本幕府末期,德川家族無力處理國內和國外壓力,把政權奉還給明治天皇。但同時,也要分析豐田章男的學歷(慶應大學法律系、美國Bobson college的MBA)、經歷(投資銀行、TOYOTA基層、國際C級賽車手)、領導風格等等。接下來,作者剖析豐田家族內的三位接班人磨練考驗養成的過程,再來與失敗的「松下家族」接班計畫作為對比,跟著陳述三位非家族成員CEO 十四年的改革轉型之路,最後以二○○九年的接班人新願景及新挑戰作為結尾

這本書可以作為家族企業和企業家族CEO養成計畫的參考,尤其是進行「策略規劃」時,舉凡願景、使命、價值觀等,處處可以在「豐田綱領」、「以客為尊」、「實地、實物主義」得到印證;而「策略轉型」所需要的領導力、執行力和前瞻科技掌握能力,也可以在CEO的更迭上加以對照分析;甚至於二○一○年的全球召回事件,也可以從本書中窺知,是追求世界第一過了頭,過度重視成本及利潤,導致整合設計品質減損所造成。相信豐田章男「容許失敗的帝王學」已經修業終了,「設計妥當的賽車跑道」也不是常態,「柔軟的逆轉創見」正是豐田再起的致勝關鍵。

 

2009

書名:長尾理論(最新增訂版)
作者:克里斯•安 著 譯
初版年份 2009/05/01
出版公司:天下文化 出版
台大國際企業學系  趙義隆   教授 推薦序

長尾年代來臨!
──麻雀不必變鳳凰,小卒無須逞英雄
──趙義隆台大國際企業學研究所教授、《長尾理論》中文版 導讀人、《長尾理論台灣版》 編輯顧問

自 從2004年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提出「長尾」(Long Tail)的觀察現象以來,他在部落格和網站(www.thelongtail.com)上面,不斷更新資料,也提出許多新的事證、雜誌文章、和學術期刊,加入探討和分析,其中有些觀點是點點滴滴,有些則是可以匯成細流,於是這本《長尾理論最新增訂版》就再度問世了。

對於我個人來講,這 3年多發生了什麼變化呢?就如同我在《長尾理論台灣版》的導讀所說的,「Outside in and inside out」,由於推廣介紹此一觀念的緣故,我有許多機會和全國各地的先進朋友交流互動,他們有的是在民間企業工作,有的在公務部門服務,有趣的是:「英雄所見略同」。仔細對照這本書的新增內容,真的十分相似,例如推動長尾的「三股力量」與「九大法則」是讀者們比較關心的,其中第一股力量的「生產大眾化」加上 第八項法則的「放心讓市場做事」,就是新書第15章的核心觀念,再上網檢索GM汽車的Chevy Tahoe車種與創業家川普(Donald Trump)主持的電視節目「誰是接班人?」(Apprentice),就可以進一步理解運用長尾如何在美國汽車市場創新行銷。

我也有許 多機會蒐集台灣的新案例,雖然比不上安德森所討論的那麼突出,但在台灣參與長尾理論研討的朋友,也不斷地會提出新的觀察、想法與做法;例如海角七號成名 「暢銷」之後,「馬拉桑」和「勇士之珠」未來會有什麼常銷的「長尾」方法?其他小米酒和琉璃珠之類的長尾產品可以怎麼做?一位知名的演講者對聽眾、傑出的企業家對員工幹部,會不會有80/20或長尾現象?我們從新書中可以看到,安德森把一般社會大眾和經理人比較能夠感應到的消費與行銷長尾活動,匯集成一章 「行銷的長尾」,再添加了「讓顧客自己動手」的3D印表機(3D printer, 但不是紙與平面的印表機),另外,《長尾理論》2006年6月出版以來得到的各界回應也收錄在本書中。

我有時候,也把「長尾現象」叫做「麻雀不必變鳳凰,小卒無須逞英雄」,重點在於如何善用它本身獨特的三股力量與九大法則,研擬出創新的經營之道。有創意又用功的台灣讀者,如果有好想法或意見,不妨提出來一起切磋切磋。

 

2008

書名:孫子兵法的管理智慧
作者:蕭新永
初版年份2008
出版公司:商周出版
台大國際企業學系  趙義隆   教授著序

         推薦序:是經傳也是史鑑的管理智慧     文 / 趙義隆 

「管理」是科學還是藝術?這個問題如果是在學術圈的話,多是強調管理的科學性質,如果是在實務界的話,則重視管理的藝術成分。那麼「戰略╱策略」是科學還是藝術?這個問題的答案,無論是學術圈或實務界,都會同意「藝術成分多過於科學成分」,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孫子兵法》一書的英譯書名,就是「The Art of War—戰爭的藝術」,可以看見其中的奧妙之處。然而,「戰略╱策略」真的缺乏科學性質嗎? 卻又不然!

孫子兵法穿越古今、橫跨中外,不論是軍事作戰的戰略╱戰術(StrategiesTactics)到商場競爭的策略╱方案(StrategiesPrograms);不論是事先研擬(ex ante),或是事後參照(ex post),我們都可以從中得到感應和印證。就藝術賞析而言,這種歷經時間(兩千五百年)、空間(四萬公里)、人文(各種國家民族)的經典作品,是很值得我們定期重讀,利用溫故而來知新。

要溫故,也可以有好方法;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台灣人和中國大陸或其他地區的華人大大不同,我們歷經了三級產業轉變(農林漁牧→製造生產→資訊服務),以及三極市場(Triad Market, 亞太、北美、西歐)密切互動;在台灣孕育出不少位具有藝術賞析能力、能夠引領我們進入孫子十三篇的「引水人」(Maritime Pilot)和導覽解說員(Guide),他們熟悉氣象、天文、水文和水域,也深記人事時地物,有這樣的Pilot and Guide (P&G), 我們就不必要苦記兵書密笈,一個人去勇闖天涯。

我認識多年的蕭新永君,就是其中一位優秀且突出的引水人和導覽解說員。他在1993年就出版《孫子兵法的管理智慧》一書,引領像我一般接受較多西方管理科學訓練的人,多去驗證中國的行銷與管理智慧,感染一些管理的藝術和哲學氣質。

新永君是非常台灣本土的經理人,從他新版的姐妹作《台灣諺語的管理智慧》一書,就可窺知大略;以他年輕時候在政大企管系的訓練基礎,再加上他最近這十五年(1993〜2008)來,在台灣、香港、大陸從事經營、輔導、顧問、演講的心得和新知,重新改版,使用現代管理的十六項原則編為十六篇,萃取孫子原文的五十八段名句編綴其中,兩相對照,更是容易心領神會。

新永君是一位博學活用的管理實務工作者,此書正好是他集大成的作品,清朝才子張心齋有言:「經傳宜獨坐讀,史鑑宜與友共讀。」此書是經傳也是史鑑,獨覽共讀兩相宜,身為管理教育工作者,樂為之序。

 

2008

書名:扳倒大象的螞蟻
作者:廣川州伸(日本品牌行銷大師)

譯者:江裕真

初版年份2008
出版公司:商周出版
台大國際企業學系  趙義隆   教授著序

        推薦序:學習日本中小企業的螞蟻精神       文 / 趙義隆   

我初見書名:「扳倒大象的螞蟻」,直覺地以為是一本「以動物為師」的作品,這本書說不定是要來諷刺「教大象跳舞」的美國組織變革,提供螞蟻的日本式觀點,把美國大象扳倒。心裡頭想著去年我也推介了組織集權與分化的「海星與蜘蛛」,那本以動物為師的書也有不少新觀點,這本以螞蟻為師的書,大概是要超越美式觀點吧。

    懷著這個念頭,看完一開頭「扳倒大象的螞蟻」這個寓言故事後,心中呈現兩條寫作路線:?更多的伊索寓言或莊子故事,?策略生態的生存利基(Niche) 或誤闖叢林的小白兔;我不免好奇原作者廣川州伸要選那一條來展現這本書的風格,原來他要同時兼顧。看他的生平簡介,年紀五十出頭,擔任行銷學策略顧問,又是日本商業作家的代表;我想不如放空自己,變成螞蟻,貼近地面、提高嗅覺與觸覺敏銳度、動作輕快,跟著他走進螞蟻的世界吧!

    走進一看,真的是欲罷不能、一口氣讀完,原來這是廣川先生整理日本中小企業轉型脫困的精選集,他們的困境來源多數是由於環境變化,產生許多像大象一般的大型商社集團所造成;我們也知道日本產官學的政商生態下,大公司和他們佈建的體系(Keiretsu)的影響力非常大,如果借用動物做譬喻的話,他們不只是食草的大象而已,這些大企業更象是獅子、老虎、禿鷹或鯊魚這一類會從陸海空進擊的掠食者。

    廣川先生很聰明地把大象、獅子、老虎、禿鷹或鯊魚們點到為止,他把重心主軸放在中小企業這種如螞蟻般刻苦耐勞,低頭辛勤工作者,面對企業大型化、連鎖化、複合化的潮流下,生存空間被壓縮、被排擠,許多中小企業或者被合倂加入大企業(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或者樹起白旗結束營業,(日本稱整條馬路多數關門歇業為:鐵捲門街),這些都算是被大象踩死的螞蟻,但是有沒有不一樣的螞蟻?有沒有力抗強敵、轉型成功的螞蟻?   

答案是:「有」,而且還不只是一種螞蟻而已,日本有許多會思考的螞蟻,(記得天地一沙鷗的強納森Jonathan Livingston嗎?)廣川先生用分成四種類型,從第一章到第四章來介紹,第一章是貼近顧客的「人性力」,第二章是與地方結合的「地域力」,第三章是引進國際視野的「全球力」,第四章就是改變遊戲規則的「競爭丕變力」。每個案例都以真實情境的對話(Dialogue,比寓言還真切)來破題;中間陳述面臨的挑戰,轉型的阻力,成功的關鍵與歷程;最後,再以方塊(Box,講生存的利基)來總結。

    這本書的結尾第五章,作者多花一些功夫來闡述「人性力、地域力、全球力、競爭丕變力」這四力與空間/時間「一維、二維、三維、四維」的對應關係,用圖形的維度(Dimension) 進一步輝映第一章到第四章的四度空間論點。這種編排方法,十分接近「綱舉目張,釋例分明」企管財經書籍的暢銷風格。這本書正好適合忙碌的中小企業老闆和現代經理人,同時可以掌握總體巨觀的系統,又可以深入個體微觀的細節。

    我們台灣的經濟和產業結構,是以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為特色,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的比例,遠比日本、韓國來的高,讀者看到這本書的15個案例四種類型,更容易產生戚戚焉的切膚之痛楚與切身之熱血。與其說作者以螞蟻來形容中小企業,不如說是以螞蟻的群聚分工,來結合會創新思考的中小企業。更重要的是,在某些情境下,螞蟻會生出翅膀、展翼高飛;中小企業更應飛在高處、觀察思考,降落下來之後,快速反應、勤奮執行、發揮群聚分工效益。要思考在三度空間的經營以外,如何把生存領域擴展到四度空間,導入時間、資訊、網路、新價值,Yes, we are small. So we do it better, faster and together. 與台灣的 small business 和 small island共勉之。

 

書名:遇見天堂來的BOSS
作者:李嵩賢
初版年份:2008年6月
出版公司:中國生產力中心
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  趙義隆  教授  序

         推薦序:一條探索管理的新道路       文 / 趙義隆

        「道可道,非常道;名 可名,非常名」,這一句老子在「道德經」的破題陳述,也正好是我在企業管理教學研究20多年來,經常感應的心得。舉例來說,「管理」這個名詞,如果我們給它下一個定義,那麼這個定義就很難成為一個恆常不變(時間軸)的定義,也不大可能是一個放諸四海(空間軸)皆準的定義。

        我第一次接觸到「管 理(Management)」的定義,大約是在成為新鮮人(1975)的時候,直接從說文解字來看,它就是「管的有道理」?「不合理就不要管」;等到大二才接觸到(getting things done through other people)「透過他人,完成工作」這個英文的定義,當時深受啟發。我領略到管理不是自己幹活,以身作則的「做事」而已,是要和「他人」(下屬?同事? 上司等等)互動,「帶人」把任務目標達成。這個定義逐步展開,就會舖陳出教科書「計劃?組織?領導?控制」(Planning, Organizing, Leading, Controlling)的管理四大循環。

        進到了MBA1981)的階段,看到了管理大師許 士軍教授對管理的「群策群力,以竟事功」的定義,更是佩服。許教授中英文造詣均優,他指出領導者或管理者,要能夠導引眾人的思考規劃能力(群策),集合眾人相輔相成的執行力(群力),以完成做事且有功績的目標(因為帶人做事,有時會有虛功)。

        許教授是推動國內企管教育的先行者,他的先知灼見 也讓我生出信心,於是狗尾續貂,也將我對管理的心得體會,嘗試給它一個適切的定義。大約是在台大服務的第5年(1991)左右,我開始定義管理就是「提升 眾人能力,完成共同目標」,我的著眼點在於第一:管理首重共同目標的塑造與確認,以促進「管理者」與「他人」的溝通對話;第二:「管理者」與「他人」的知識?態度?技能與習慣(KASH)都需要學習與成長。這個定義恰不恰當,我也不斷地思考,可以確定的是它也是「名可名,非常名」,或者可以幫助我們趨近「管理」的確切定義。

        以上這4個對管理定義,都是從實務和理論出發,力求逼近「管理」的真義,嚴格說來,只有我是「瞎子摸象」,充其量僅僅觀察到其「管理」這隻大象的某個角度或N分之一,更何況「管理」不是一隻固定名相的大象,它是會隨時空和情境演化的。我們或許不必害怕給它新的「非常名」,只要有新角度來詮釋「管理」,就可以增進對它的瞭解,就會是「提升眾人能力」的一條新道路,當然這也是「非常道」。

        今年(2008) 春天,看到了本書作者的「遇見天堂來的BOSS」新書,我很欣賞他探討經營管理的呈現方式,把公司與組織虛實合一,一人分飾兩角(或多角),揉合理性的定 義與感性的故事,以活潑的圖文來闡述深刻的觀點。我從這本書的佈局裡,讀到了「古今」(時間軸)和「中外」(空間軸)的很多釋例,一邊欣賞作者的能識多 聞,一邊佩服作者的妙言大義,這種呈現方式,當然也是「非常道」,不過可以確定它是一條沿途風光旖旎,親山且親水的步道,走上來的人,不要急著趕路,它值 得你處處駐足觀賞,時時靜思品味。

 

書名:連鎖加盟寶典
作者:李幸模
初版年份:2008年
出版公司:三藝文化
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  趙義隆  教授  序

         推薦序:「連鎖力量大、加盟問題多」請參考連鎖加盟寶典        文 / 趙義隆

        「連鎖力量大、加盟問題多」,這句話是從事零售和門市經營的業者時常掛在心頭上的;前者是要能夠發揮「規模經濟」,可以將連鎖總部的創新研發或行銷推廣,迅速推廣至每一個零售據點,平均每一個店面所分攤的費用,隨著連鎖家數由10家、100家、增加至100家時,其額度就會變小;但如果分擔額度不變那麼小的話,10家、100家、1000家加總的研發和行銷預算,就變大的很快了。相對於家數較少的競爭者,大的連鎖體系可以動用的資源就多很多,此種競爭優勢,就是規模經濟。如果管理得當,避免產生大而無當的「規模不經濟」,那麼就可以發展出「大者恆大」或「贏者通吃」的現象。可是依照實務面的觀察,並沒有發生,在美國的Wal-Mart

日本的7-Eleven、香港的Wellcome、台灣的中油加油站等都是產業的領導者,卻不是通吃的獨占者,為什麼呢?

         這其中的緣由有兩宗,第一:各國都有不同形式的公平交易法或反托辣斯法,成長變大可以,以收購合併快速變大,困難度很高。第二:自己成長變大,需要資源作為養分。要資源,就包括3M(ManMoneyMethods,也可以說是LKTLaborCapitalTechnology);要市場,就考慮到3C(CustomerCompetitionCooperation)。因為資源有限,加上市場變動大,所以用直營擴張店數的方式。有其限度,而以加盟方式的成長方法,就可以克服「資源有限,把握市場」的限制,持續發揮規模經濟的競爭優勢。為什麼呢?

         首先就資源面來說,連鎖總部提供Methods經營的方法和技術,有的也包含了具體的產品、原料、生財設備等,至於ManMoney則由加盟主來負責。其次的市場面,連鎖總部也會敎授顧客經營的方法,迎接同業的競爭,以及與異業結盟和社區鄰里的合作。那麼為什麼會發生「加盟問題多」呢?……

書名:2008台灣連鎖店年鑑
作者群:
初版年份:2008年
出版公司:TCFA台灣連鎖加暨加盟協會
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  趙義隆  教授  序

        推薦序:國際連鎖加盟發展的三組假說        文 / 趙義隆

        在連鎖加盟的研究領域中,地點的擴張向來是衡量經營績效指標的重點,到了地理區域跨越國界時,則更是一個關鍵的里程碑。由於連鎖加盟國際化成功者的獲利實績,涉及計價丶加盟合資結構丶年限等複雜問題,一般而言,多以暫且擱置的方式處理;至於有些績效指標,是以結束在海外連鎖加盟等「撤資失敗」的個案研究,因為涉及負向歸因之可能謬誤,也無法作為可靠的研究主題。因此,許多的連鎖加盟國際化的研究,以集中在企業的行為層面為主,透過可以觀察的外顯行為,來分析推斷其關聯性。針對國際化連鎖的行為,我們修改DunningOILOwnership, Internalization, Location)架構依序來介紹。

         一丶什麼條件的連鎖加盟事業比較適合國際化?(Ownership Decision

        假說1:有加盟經驗的連鎖事業,比較容易發展國際市場。

        原本有許多實務界認為的企業優勢,例如公司規模丶國內市場占有率丶連鎖品牌知名度等,這些對國際化發展有正向關係,不過歷經許多實證研究和實務操作的驗証之後,發現同時有正向和反向的關聯性,因此若干傳統認為的優勢,其決定的程度就不再是那麼顯著了。舉例來說,國內市場占有率高,公司規模較大,較易贏得國外加盟主的信賴,會有助於海外市場的擴展。相對而講,另外一組較小的連鎖品牌,因為在國內發展的空間受限於那些較大品牌的壓縮,他們就要更積極地往海外市場去開拓。也許知名度不如大品牌,所能爭取的加盟條件也不如他們,但是在合作的態度上,是更有誠意,更容易談成,因此國際化的步調並不會落後給大品牌。

如假說1所述,真正關鍵的企業自有優勢,是在於「加盟經驗」,這裡面包含有正向和負面的經驗,正向的加盟經驗可以從加盟店(FC)和直營店(RC)的比例,以及累積開放加盟(國內加國外)的年數來加以衡量。開放FC較久,比例較高的連鎖事業,他們在立地與商圈的分析下,展店作業丶競爭反應丶總部轉導與督導等等,都有充分的經驗,不但是形諸於SOP的手冊文件中,而且還內化(Internalized)於重要幹部的智能之中,對國際加盟採用Master FranchiseArea developer或自行設立分公司,均極有俾助。至於負面的加盟經驗,則是從「防弊」的角度出發,加盟主的私利目標與連鎖總部的公利目標,難免有些地方會有不一致,總部如何避免(shirking)加盟主的套利行為(Arbitrage)和機會主義(opportunism),加盟主如何防止總部該做未做或錯誤歸因(falsified attribution),這些防制負面的加盟經驗,在推動國際加盟上也是彌足珍貴。

        在企業的自有優勢中,要培養適合海外市場擴展的人才幹部確實也是關鍵成功的因素之一,不過在人力資源的學術研究上,卻有衡量的問題,不易獲致確切的假說或命題;在連鎖加盟的個案研究上,則偶而會有類似的佐證,KFC在中國大陸的成功大致如此,仙蹤林丶信義房屋和歐德芬亦復如是。

二丶連鎖加盟國際化要素掌握那些內化的方式?(Internalization Decision

假說2:產品和服務型態的內化,其國際化的優勢不易維持;品牌事業型態的內化,較有競爭優勢。

        以提供設備和供貨為內化方式的產品和服務型態(product/services format)若是連鎖總部不能持續研發獨特自有的產品(Innovative Proprietary Product)時,此種連鎖加盟系統會依競爭態勢或產品生命週期變動等因素,而使加盟主對總部的依賴與信任逐漸消逝,內化優勢不易持續。有獨特的產品,在國際化的方式上,就可以採取集中生產,再出口外銷;不過因為加盟事業在外國,獨特產品會不會發生「同級品」丶「次級品」等問題,更是需要有加盟經驗(假說1)的防制方法來避免「機會主義」的發生。……

書名:國際企業(5th)
作者:Ricky W.Griffin丶Michael W.Pustay
初版年份:2008年
出版公司:培生集團
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  趙義隆  教授  審訂

        《國際企業》一書涵蓋許多最新的案例,鮮明地反映出國際企業領域的千變萬化的一面。本書以管理方法切入探討國際企業,強調技巧培養,讓讀者深入瞭解新興市場,同時還附有各式地圖方便讀者吸收內容。第一章對新興市場先做一概括性的介紹,後面陸續以案例丶專欄討論或章尾問題與討論進一步深入探討相關議題。為了讓讀者能夠培養對國際企業更宏觀的視野,本書內容涵蓋的五大範疇:境外投資丶電子化世界丶崛起的商機丶全球焦點丶觀點對話。皆從全球的角度來探討關於技術丶企業家精神以及貿易實務的當代議題。

 

書名:新媒體的經營戰略
作者:呂寶麟
初版年份:2008年
出版公司:高寶書版
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  趙義隆  教授  推薦序

        推薦序:快樂的指導教授              文 / 趙義隆

        做為一個老師的快樂在哪裡呢?其中之一就是每隔兩三年,就可以看到他們畢業後的成長,這種成長多數是在工作職場和生涯發展上,至於在研究上持續努力的,大概是少數吧!呂寶麟(Paul)或許是這些少數中的少數。我是Paul在台大國企所EMBA的指導教授,2004年他完成了EMBA碩士論文:「寬頻影音串流媒體之應用與服務:龍馬寬媒體之個案研究」,然後他就前進中國大陸的傳媒產業,同時,也申請到北京的清華大學攻讀EMBA20074月持續他在台灣的研究方向,完成了第二本碩士論文:「新媒體的經營戰略:以手機電視研究為例」。我拿到他送給我的碩士論文,一方面與有榮焉,很高興他在這兩篇主題的延續,長期觀照全球資訊通信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的快速演變下,在台灣和中國大陸兩塊多媒體影音市場,兩者的產業結構和市場切入的利基究竟何在。Paul能夠將他這個在完成台大EMBA碩士論文的研究方法和寫作技巧,再度發揮,更加精練成熟,這是做為指導教授的快樂之一。

        在另一方面來講,Paul在實務方面的執行力,卻反而是我佩服的地方,他2004年在台大的論文,已經改寫成一般讀者版本的「未來媒體大趨勢:窺探數位影音大商機」,而且2007年在清大的論文,也改寫成「新媒體的經營戰略」,他在理論為主的「碩士論文」與實務導向的「通行讀物」,可以掌握兩種不同的目標讀者,而在內容表達和寫作技巧又可以隨之調整,這中間的關鍵指標就是執行力,他第一次的改寫出版,大約花了2年時間新書才上架;這一次的新書上市,則用不到半年。行動力超強,也正是我應當向他學習的地方。

         我在他的上一本書中,嘉許他在為人處世和研究著書方面能夠兼顧一體兩面的理論和實務。這本新書也是保有同樣的風格,不同的是我和他的師生關係已經悄然變化,看到他知行合一的執行力和知識丶思想丶言談丶舉止的成長,更讓我再次體會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三人其中有一人就是Paul和他一般稱我為師的人,這也是當老師的快樂來源。

 

2007

書名:我在漢堡店臥底的日子
作者:傑瑞•紐曼
初版年份:2007年
出版公司:商智文化出版
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  趙義隆  教授  著序

        推薦序:管不管理,就在帶人做事     文 / 趙義隆

        如果有人說:「大學教授都是在象牙塔裡,做一些不食人間煙火的研究。」現在大概沒有人會相信吧!事實是:無論是在台灣或是世界各地的B-School(Business School商管學院),都是理論與實務並重,強調面向社會的需求,解決現在和未來的問題。

        可是,如果有人說:「商管學院的教授都願意捲起袖子,到工廠、金融機構或速食店的第一線從事裝配作業,以知行合一。」大概也沒有人相信吧!理由是:管理是要「帶人」加「做事」,純粹站在第一線做事,只是作業員,這種「經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的價值不大,缺乏「帶人」的歷練成長。

        教授打工記的六項思考《我在漢堡店臥底的日子》作者傑瑞.紐曼(Jerry Newman),在水牛城大學(紐約州立大學系統 SUNY-Buffalo)的管理學院教授人力資源管理,他在2003年12月起,以57歲的「歐吉桑」身分,開始他的速食店打工記。紐曼教授不僅僅是利用寒假打工一個月,體驗一下就結束,他是一做就做了7家店,前後14個月!這本書就是這位有傑出教學經驗的資深教授,所提交給大家的總結報告。
我一翻開商智寄來的翻譯稿之後,欲罷不能地用4個小時讀完,一口氣整理出來幾個主要問題,幫忙我一邊閱讀一邊思索答案:

        Q1:他為什麼要這樣做??(Was he crazy?)
        ANS:我也很好奇!這是我們進行學術研究的第一個共通點,答案就在「前言」裡。…
 

書名:全球企業,混音中
作者:理查•史凱斯
初版年份:2007年
出版公司:高寶國際出版
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  趙義隆  教授  著序

        推薦序:以全球混音曲風,重編企業與人的座標和方向     文 / 趙義隆


        初看這本書的書名 (Global Remix)「全球混音」,我的第一個反應是:它會不會又是另一本與「地球村」(Global Village)、「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世界舞台大未來」(The Next Global Stage)、「全球化浪潮」(The Defense of Globalization)類似的書?如果沒有新觀點和新內容,實在不值得高寶書版集團費心來出版。收到高寶書版編輯部李慧敏e-mail來的目錄,初步的直覺是:「其中有真意,欲辯需詳讀。」


        作者Richard Scase是英國肯特大學(University of Kent)的教授,擅長於組織變革,特別是環境、組織、領導和創造力之間的互動關係。這方面的著作已經累積了十多本,對於全球化的「單音軌混音編曲」 (Mix)演進到「創新混音編曲」(Remix),他有獨到的觀察、分析和論點。正好今年暑假,我安排全家到南半球的澳洲過冬,拜網路之賜,到雪梨下載pdf檔就可以了,不用帶校對稿,行李的重量也不會增加,我也樂於把讀初稿、寫推薦,當做暑假作業吧!


        奇妙的事情就這樣子發生了,本書的內容居然在澳洲,幾乎處處都可以印證。嚴格地說,澳洲這個國家,除了原住民以外,(其實他們也是南島語系和波利尼西亞的先期移民),澳洲就是一個殖民和移民組成的國家,這樣的組成原來只是「混而不合(mix)」,有一段期間還發生過原住民抗爭和白色澳洲政策等事件,可說是一個較為封閉的國家。直到近十多年來,國家重新定位,發展觀光旅遊事業、開放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生物科技、資訊通信等知識型產業;二○○○年的雪梨奧運、以及二○○七年的二十一國APEC領袖高峰會,都在在驗證澳洲主辦大型國際活動時,前場(front stage)的接待安排以及後場(back stage)的計畫運籌;這兩者的順利搭配演出,就是說明參與人員與街井市民,成功的跨越文化與族群「創新混音編曲」(Remix),編成澳洲特色的曲風。…
 

書名: 融入顧客情境-台灣7-ELEVEN的共好經營學
作者:張殿文
初版年份:2007年
出版公司:天下文化出版
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  趙義隆  教授  導讀

        導讀――見證三十年台灣生活變革史    文 /趙義隆


        要談零售業的未來,這個議題太大,甚至恐怕不是一、兩本書能說得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整個通路的距離愈來愈短,連過去做批發的,現在都爭相恐後和顧客直接接觸,可以肯定的是,接觸「顧客」就是未來的出路。

        還記得小時侯,台北市的零售商家要批發服裝、玩具,就得跑到萬華後火車站一帶;賣行李箱皮件的,則要跑到華陰街、太原路一帶,曾幾何時,大批發商為主的迪化街、後火車站、華陰街等,都已經改頭換面,成為「年貨大街」或是「皮件大街」,過去那些遠從各地前來批貨的小零售商,已經被一批批前來懷舊尋寶的遊客所取代。

        這就是時代的變化。在這個變化的背後,不只是單純的誰被誰取代,有的是商圈的變化、有的是商品需求的開放、有的是年齡的變化、有的是受資訊科技變化所影響,這些都成為改變零售流通業的動力。在這樣的背景下,看統一超商的現代化、效率化、系統化,以及把公益當事業來經營,才有意義。

        相較於三十年前的零售小賣店,商店「現代化」的腳步,其實從商品的「開放式擺設」開始。過去,走進鄰里不同規格的商店買東西,一定要先問老闆:東西放在那裡?有時侯連老闆自己都不記得放在那裡,還要從陰暗的商品堆放空間中翻找,這種景象可能是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世代所未曾見過。現在年輕人只要一進店門,就知道在那裡可以找到大亨堡、純喫茶、關東煮和奮起湖便當。
對超商的經營者來說,這種「現代化」也意謂著店員不必再去記商品的擺放位置、商品的價錢,因為對他們來說,只要一打開手上的電子裝置,商品的位置及數量都一目瞭然,即使一年換上一千種全新的商品,一天進來一千名顧客,也難不倒這些反應快速、頭腦敏銳的part-time工讀生。…
 

書名:海星與蜘蛛
作者:Ori Brafman
初版年份:2007年
出版公司:遠流出版
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  趙義隆  教授  著序

        推薦文:你換到海星頻道了嗎?    文 / 趙義隆


        海星觀點為許多有關影音內容、通訊產業的利潤消失,提出一個頗具說服力的解答。企業界應嚴加警戒海星的出現。本書作者將海星與蜘蛛巧妙地類比為分權系統與集權系統的組織。作者提出這樣的觀點,自有其背景。本書的兩個作者在史丹佛大學一起攻讀MBA,畢業之後,各做各的事業,但是有一個共通處:都在從事跨國分支機構的網路互聯和互動。兩個人共同創業,連結各自獨立的運作,串聯企業界的執行長們來協助處理中東與非洲的各種衝突與經濟發展問題。


        他們觀察到,分權式的海星型組織對環境及競爭適應力較強,對企業界來說,尤其要對海星的出現,抱著警戒的態度,因為,一但某一個產業出現海星,就代表這個產業的高獲利時代,已經宣告結束。就像音樂分享軟體,讓五大唱片公司荷包大失血;網路自由軟體大風行,昇陽不得不放棄原有軟體專利一樣。


        本書提出的海星觀點,為許多有關影音內容、通訊產業的利潤消失,提出一個頗具說服力的解答。這幾年,許多產業的市場急速萎縮,企業一頭霧水。在作者分析中,這是因為這些企業沒有注意到海星的出現,渾然不覺商場規則早已改寫。在生死存亡的商戰中,Skype、Google、亞馬遜書店等小而強企業利用分權優勢趁勢崛起,一小撮人一夕之間扳倒產業巨擘。IBM、奇異、豐田、iTunes也順應分權趨勢,以部分業務或分割部門的方式,善用海星精神,因此而站穩龍頭地位。


        本書不只比喻巧妙,舉例豐富,還進一步分析理解海星的重要知識,例如要讓海星發揮最大力量時,小圈子、催化劑、理念、現有網路、鬥士這「五隻腳」缺一不可。海星組織的催化者與一般企業或組織的執行長有什麼根本的不同?催化者運用的方法是什麼?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想徹底打敗一隻海星,而不是打死一隻,卻出現兩隻,結果疲於奔命,本書也建議了三個策略可以處理「海星入侵」的問題:一、改變意識型態——「我可以讓我或別人的生命更美好」,而非「世界如此醜陋,我又無法改變,不如一起毀滅」;二、把它們變成集中化——如果他們有權或有錢,就會變成「蜘蛛」了;三、讓自己分權——改變自己的組織和行為,想的像海星,做的也像海星,自己變身成海星。…
 

 

書名:長尾理論台灣版:14個領先市場的長尾故事
作者:經濟日報記者群
初版年份:2007年
出版公司:天下文化
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 趙義隆 教授  編輯顧問暨導讀

台灣長尾搜尋中研究中傳播中   

        天下文化在200610月,引進了Chris Anderson所寫的「長尾理論」,中文版上市後,隨即吸引了許多讀者,也引發頗多熱烈的討論,我很榮幸參與了其中許多場次的導讀撰寫,高峰論壇、線上有聲讀書會、扶輪社演講等,這些活動可以算是進去「Outside in」。大家初步的反應有三大類:(1)長尾現象很有趣,很有系統卻也很有啟發,讓我們多注意「少而長」(Less of more)的市場。(2)長尾理論的三股力量和九項原則,嗯!有點模糊,可不可以再解釋一下?(3)美國的例證,有的國人熟悉有的卻感陌生,台灣有沒有實例來印證呢?

 

書名:Wealth 3.0:托佛勒 財富革命
作者:艾文.托佛勒、海蒂.托佛勒
初版年份:2006年
出版公司:時報出版
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  趙義隆  教授  推薦序

        許多「未來學家(futurist)」在1999~2000年之間,出了不少展望或預測21世紀起,即將展開的新趨勢和新典範(Paradigm),而這些未來學家之中,最令人企盼的就是艾文托佛勒(Alvin Toffler),他在過去的30年間,每隔10年整,就推出一本影響深遠的鉅作:1970年「未來的衝擊」(Future Shock)1980年「第三波」(The Third Wave)1990年「權力轉移」(Powershift);托佛勒的第四本未來學-「財富的革命」(Revolutionary Wealth)2006年推出來,這些深層的趨動力是哪些呢?他們又推動了什麼?

 

 

2006

書名:長尾理論--打破80/20法則的新經濟學
作者:克里斯•安德森
初版年份:2006年
出版公司:天下文化
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  趙義隆  教授  導讀

由「C類新經濟學」到「C類新管理學」

        如果您是一家書店的店長,您會不會在靠近門口的區域擺上「暢銷書」、「暢銷排行榜」?您會不會把冷門的書類,放在偏僻的角落?您會這樣做的邏輯基礎研究起來是包含了消費者行為的「拉力」(Pull),以及零售管理的「推力」(Push)兩者的交互作用。如果是依實務的「經驗法則」(Rule of Thumb)來分析,那就是「ABC重點管理,也就是一般的所稱的80-20法則」。

        從90年代網際網路的興起,到2000網路泡沫化的考驗後,數位商業模式走向真實的市場反應,Anderson2004年起,陸續研究Ecast(上萬首的數位點唱機)Amazon(線上書店)iTunes(線上單曲)Netflix(DVD)eBay(小商家)Google(小型廣告AdSense)等,他發現這些線上數位企業是以經營數以百萬計的C類產品取勝,一個月只有成交一筆的產品更是普遍,換言之,C類產品愈來愈多,由上圖佔全部品項的50%,增加到90%,甚至到98%,他特別把它稱之為「長尾」。

 

2005

書名:中國大世紀《二十一世紀的新興經濟強權》
作者:Oded Shenkar
初版年份:2005年
出版公司:培生集團
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  趙義隆  教授  著序

       

        面對超過25年改革開放(1978起算)的中國大陸經濟,無論是大陸的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民營企業、還是由外國進入的三資企業(獨資、合資、合作經營),他們的面貌和結構,均已發生重大的量變和質變。母校OSU費雪商學院教授Shenkar博士新作『中國大世紀』及時推出,能夠清晰闡明「歷史、國際地理、國際競爭和內需產業」三條軸線;又能夠啟發「企業與經理人」因應挑戰的思考與辨證,可以讓我們「見樹又見林,識根又識果」。

 

2004

書名:7-ELEVEN經商之道
作者:鈴木敏文/緒芳知行
初版年份:2004年
出版公司:商周出版
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  趙義隆  教授  著序

掌握經商的「地奇」, 增添消費者的福氣

對於流通業的從業人員, 每一個人都會累積許多的「地奇」(DIKI Data資料【D, Information 資訊【I, Knowledge 知識【K, Intelligence 智慧【I】);也許他會自謙的說:『流通業千變萬化,我還稱不上是專家。』但是這些「地奇」 總是會變成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部份,不知不覺好像呼吸一樣自然。

鈴木會長把在日本7-ELEVEN 30多年的心得,不斷地切磋印證,他不以經濟學來面對日本10多年來的經濟不景氣,而是積極的活用心理學--以消費者心理需求來思考、方便顧客就是對的、對顧客的抱怨心存感激等等。然而,我們不能以違有了日本7-ELEVEN的知識【K】和鈴木會長的智慧【I】,就忽略了他們所使用的資料【D】和資訊【I】。當然聰明的行家和讀者,閱讀本書以後,一定也可以增長更多的DIKI,以創造和滿足消費者需求為經商的原則,活用在台灣蓬勃發展的流通零售業,進而增添台灣消費者的福氣吧!

 

 

書名:經營者的十一條誡律
作者:大衛˙杜利其譯者:李紹廷、李樸良
初版年份:2004年
出版公司:商周出版
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  趙義隆  教授  導讀

 

        幾年前,我的一篇論文使用『Panacea or Paranoia?(是萬靈丹還是偏執狂?)做為副標題,那個時候台灣有許多企業和企業家大量導入一些作法,譬如:國際化,策略聯盟等等;我的用意很直接à答案是以上皆非,任何一時普遍化的風潮只是從某個角度看問題,所以不可能是萬靈丹;而導入的企業家或企管顧問見多識廣,也不會偏執到底,不顧企業的延展性與環境的適合度。對於許多企管的新流行與新趨勢,諸如企業在造(Reengineering)、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關係行銷(Relationship marketing)、六標準差(Six sigma)等,吾人也應該做如是觀:不宜偏執、亦非萬靈丹。

 

2003

書名:金融時報大師系列--國際企業
作者:許士軍教授/總策劃 趙義隆教授/審校

            湖瑋珊•鄭佳雯/譯

初版年份:2003年
出版公司:培生集團
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  趙義隆  教授  推薦序

抓緊新時代的脈動,統合歐美亞的觀點

國際企業或是全球化的企業,依據市場調查或商業報導,來自美國、日本、歐洲、甚至韓國比較多,然而台灣國際化的企業或是在國外投資的企業也非常多,甚至有很多是中小企業在進行國際化。也許因為國際企業(International Business)本來就容易與多國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畫上等號, 因此造成「見大不見小」的現象;不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台灣從一個地狹物稀的基礎出發,歷經半世紀多來的成長與進步,企業的營運規模、知名度和影響力,已經成為在世界經濟和競爭舞台中的重要角色了。

 

2002

書名:跨國直銷大師
作者:劉樹崇
初版年份2002
出版公司:商周出版
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所長  趙義隆   教授著序

 發現管理與直銷的新境界

  透過一本書去認識作者,一般人稱之為「神交」,如果這位作者是當今的名家,我們親自遇到他的時候,就會向前致意說:「啊!幸會!幸會!久仰大名!」。至於先認識作者,再去讀他的書,就姑且稱之為「導遊」。特別是像樹崇兄這樣一本傳記類的作品(書店也許會放在企管類或是勵志類吧!),就好比是跟隨作者去旅遊一般,一邊增廣見聞,一邊也令人領悟到:「喔!原來代誌是按呢發生ㄝ!」

     

2001

書名:行銷中國
作者:徐中孟,姜守危,許宏濤
初版年份2001.12
出版公司:商周出版
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所長  趙義隆   教授著序

兼具『宏觀市場鳥瞰』與『微觀企業行銷』一本好書

         在廿一世紀的全球經濟市場中,被視為最具發展潛力及全世界目光焦點的地區,不可否認的那就是中國大陸了。中國大陸一方面擁有13億的人口,另一方面由於近年來的經濟高速成長,使其已成為繼美國、日本和歐洲市場後,全球商人最重視的市場。如今全世界的各大企業集團無不希望能儘早進入或洞悉大陸市場,以冀早日打下成功的基礎。

 

 

 

書名:企管大師報到
作者:科雷納,譯者:瞿乃明
初版年份2000
出版公司:時報出版
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所長  趙義隆   教授著序

                                             

時代考驗大師,大師影響時代

千禧年(Millennium, Year 2000)是一個世紀交 替的年頭,在這個年頭裡,許多領域都在做「回顧與前瞻」的主題。年紀輕的人,喜歡前瞻、向前看;年紀稍長的,則是回顧、向後看。向前看的預測和未來學,太多不確定,能看個5年、10年,看到2005年、2010年,恐怕也不大容易,因為要考慮、甚至控制許多干擾變數。向後看的大歷史,表面上似乎已成定案,看個100年、200年,甚至1000年、2000年,其實也很難,因為要見林又見樹。

 

 

書名:無重量世界
 作者:Diane Coyle 譯者:羅漢
初版年份2000
出版公司:先覺出版
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所長  趙義隆   教授著序

 

「人」的價值,會不會也變成「Weightless無足輕重呢?                                                                                  

 回顧這個世紀的大事,似乎是每一個關心人類長期福祉的知識工作者,在西元19992000年無可逃避的心智活動。每個知識工作者由其所學(Learned)、所知(Frameworking),以及所關注(Will Concern),由此三世(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所組成的的「知識系統」(Knowledge base),而來詮釋20世紀的主要變動,進而提出邁入21世紀的行動方向。在對更不可先見(Foresee)21世紀,不論是對5年、10年,或是2025年,這些行動方向的提出,大約是建立在這些知識工作者對未來變動的「狀況分析」(Scenario analysis)設想假定之上。這些狀況和假定,以科技、經濟、投資、金融等領域來看,大多數是偏向「樂觀」的﹔若以哲學、社會、人文等領域來看,則是「審慎樂觀」,甚至帶有「悲觀」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