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人一把尺誰也量不準

  當羅馬的凱撒之將帶著他的大軍,橫掃歐亞時,他會發現掃去別人的軍隊很容,但是掃去別人的「單位」卻很不容易。光是量長度的單位,單位歐亞大陸至少就有千百種,有的量法是用手掌的寬度,有的是用手肘的長度,有的是用小麥的枯榫量,有的是用水邊蘆葦的長度量,有的是用人的身高量,有的是用馬一天跑的距離量,各種量法,五花八門,這實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件,祗要有一種方言的地方,幾乎就會有一種單位,可能位在一條河的東岸的人與住在西岸的人所用的單位就不一樣。住在同一個城內,裁用的單位與木匠用的單位就不同。羅馬的時代,以工程優秀著稱,使的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單位並沒有統一。

  單位不統一是很麻煩的事,而且用手、用腳的長度作標準,也不精確,每一個的手、腳長度都不相同。用植物的高度為單位,也不標準,因為植物有長得好的時候,也有長的不好的時候,高度也會有改變。用馬的跑步距離更不標準,有些馬不僅高頭大馬,而且跑的勤快,牠一天跑的比一些懶馬跑的都遠。是不是可以選用一匹標準馬,以牠的腳步作標準,這是一個好主意,可惜這一匹馬活不久,因為大家每天都要借用,而且馬死了,標準也沒了。這受的人人都有量,卻知什麼才量的準。為了要量的準,就必須有統一的標準。

  早期量距離的標準,經過幾千年的演變,慢慢的人體為標準,例如「英吋」(inch)是大姆指的寬度,這樣手掌的寬度為4英吋,腳掌的長度有12英吋,就稱為「呎」(foot),誰的腳掌有12英吋?是英國的國王。手肘到中指的指尖長度稱為「腕尺」(cubit),約有15英吋。把兩手伸開成為一直線。二中指指尖的距離稱為「噚」(fathom),一噚約有6英呎,現在仍為測量海洋深度的單位。身體的中間線到垂直伸開的中指長度稱為「碼」(yard)1碼有3英呎,至今仍為量布長的常用單位。1760碼稱為1哩(mile),或英里,1英里有5280呎,至今在英國與美國英里仍為汽車車速與公路距離的單位,這些單位稱為「英制」。

量地球的人

  另一個常用的單位是「公制」,以公尺為主,並以10進位,0.1公尺為1公分,0.01公尺為1公厘。公尺是什麼來的?1791年法國皇家科學會(French Academy of Science)建議以地球北極至赤道距離的一千萬之一的長度為「一公尺」,當時由二個法國的科學家德蘭比(M. Delambre)與梅錢(M. Mechain)擔此重任。在當時這是一項艱難到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當時還沒有人能到北極,他們也不可能拉一條線到赤道,中間隔了多少的城市,沙漠、海洋,不可能直直的拉過去,那他們怎麼測出北極到赤道的距離呢?這是科學好玩的地方,他們由西班牙的巴塞隆納(Bercelona),沿途仔細的測量與北極上方的子午線(meridian)的夾角,直測到法國北部的海港敦刻爾克(Dunkirk),他們測知這個城市距離地球中心點的夾角,再由三角幾何知道在這夾角之內的距離,再換算成當夾角為90°時的距離。經過七年的工作,他們訂出北極到赤道的距離為一千萬公尺,那其中一千萬之長度就是我們現在尺把上的一公尺距離,他們用穩定的鉑銥金屬裝成一把一公尺的長度的棒子,稱為「標準公尺」(standard meter)。所以不要輕看,我們尺把上一公尺的標線與間隔長度,這個長度是有人以天上的星體與地球為『記號』所刻劃出宇實的運行不僅告訴人時間,也告訴人距離與方位。

  近代用更精定的測量儀器,再測量這個北極至赤道的距離,發現是10,022,28.3公尺,德蘭比與梅錢所測定的有0.223%的誤差。不過大家還是使用公尺長度,以地球為丈量的基準,總比一個皇帝的大腳丫要好多了。在單位上1公尺約可以換算為3.28英呎在計算上是容易的,但是在精確上1公尺=3.28083149…英呎,是一個除不盡的比例,在遠距離的使用就會有誤差出現。因此,不要輕易給別人立一個「標準」,因為不同的標準是無法絕對畫不上對等的,也不要輕易以人的什麼表現看法、做法為「標準」,因為把這表標準放大就會發現誤差的利冉。

怎麼會有一個量不完的空間呢?

  擁有一把大家公認標準的尺,去量一量周遭的事物,才發現這把尺還不太管用,例如以公分(cm)來量小的東西,一隻跳蚤約10-1cm,一個紅血球細胞約10-3cm,一個飄浮在空氣中的膠體約10-4cm,細菌也約為10-4cm,濾過性病毒的10-5cm。一條DNA的核醣核酸約10-6cm,一個原子約10-8cm,一個原子核約10-12cm,原子核內的中子約10-15cm,人類不知道「小」有沒有極限,原來後1cm0cm還大大的有學問,再來量大的,一個人2m可算是高的,樹可以高到100m以上,摩天大樓可到103m,喜瑪拉雅山高到104m,地球的長度107m,太陽的長度109m以上,距離河系的邊緣1010m,距最近的銀河系1021m,哈伯望眼鏡看到1026m,還看不到宇宙的邊。沒有人知道宇宙有多大,也沒有人知道原子核內還有沒有更小,更小的粒子。但人類知道有距離,才發現這個宇宙大的全人敬畏,基本粒子小的全人難猜,造物者好像與人類比賽「誰能猜一個最大,或是最小的數字」?每當人類猜一個很大的數字,宇宙裡就有一個更遠的距離,人類想一個很小的數字,原子核內就存存一個更小的粒子,或是輻射波裡就有一道更小的波長,而且大有大的法則,小有小的法則,不是亂來,或是一團混亂的,這個宇宙實在太好玩了。

近距離星球的測定法

  直至如今,科學家仍然用很多的智力,在研究怎麼能夠把距離測的準確,多次的外太空探險仍然在測量星球的大小,不同星球之間的距離。因為有了距離,就可以準確的數量化不同星球之間的位置,不是為了有一天能夠到銀河系去旅行,而是星球仍然留有很多答案,幫忙我們瞭解這個宇宙的奧秘。在量測較近的星球距離,主要是利用三角測量學,在地球上一固定點量測要測星球的角度,半年後再測角度一次,可以二次觀測θ角,

                                         地球觀測1

星球

                                         地球觀測2

a為地球與太陽固定的距離,根據三角幾何學星球與太陽之距離d

                         d = a cot Rθ.................................................................................. (6-1)

星球與地球之距離b也可以由畢氏定理知

                         .............................................................................. (6-2)

地球至太陽距離的測定法

  喜歡測來測去,是人類可愛的地方之一,除了人類之外,許多動物也有準確測定距離的本領,像是高空飛翔的老鷹,在幾百公尺的高空上,由鷹鳥焦距的縮放長度,可以準備測知老鼠所在的距離,否則老鷹往下撲的時候會撞到地上,我曾經在北加州的草原上,看到一隻野火雞,知道上面盤旋的老鷹即將攻擊牠,牠就快速奔到房子的牆壁,這隻聰明的火雞,果然在這安全的牆角距離裡,找到保護牠生命的藏身之處。

  人類的眼睛看的沒有老鷹準,但是人類會使用儀器與三角幾何幫助量測,例如人類可以由北極測量觀測太陽的夾角ψ,而知太陽與地球中心的

太陽

                         距離h = a tanψ........................................................................... (6-3)

因為已知地球半徑a(=6356.91km),與夾角ψ,就知道地球距太陽的距離h(=19,598,000km)。

測到極遠之處的方法

  沒有一種刀,可以切盡所有的菜與水果,切西爪的刀與削甘蔗的刀就很不一樣。三角測量法也不能用來測定所有的星球距離,在(6-1)式中,當da,即θ角=0,這時精確的測量幾乎不可能的事,或是超過儀器本身的精確度。這時所用的方法,是用三陵鏡折射星光的光譜,愈遠星球來的星光,科學家發現會有「偏紅」(red shift)現象用統計的方法,算出已知距離星球的偏紅程度,再由更遠星球的偏紅程度求出其距離。這種方法因為用到統計的外插法計算,與偏紅的影響因子較多,較不準確。

小距離的測定方法

  短距離的量測,在日本武士道裡是很重要的,二人對決時,誰能準確的計算刀尖離對方的身體,在瞬間就能決定勝負,例如最有名的對決,是在流嚴島,宮本武藏與佐左木小次郎的決鬥,佐佐木小次郎身高手長,手握的掃刀有二尺長,又具「飛燕流」的功夫,能夠將空中之燕削下,宮本武藏顯然在身高刀長上遜色,但是他退到淺灘中,利用浪中一塊凸石,由凸石上舉刀飛潛,取得絲微短距的優勢,而打倒佐佐木小次郎。

  一流劍客銳利的眼睛,能夠看清「忍者」的偷擊,貼身的博鬥,周圍的風吹草動,但是不見得可以看到很小的東西,如狗的毛,蜜蜂的刺,水裡的綠藻等,放大鏡可以幫這個忙,但是很少人用密蜂的刺為武器,(武俠小說裡苗彊的毒刺可能是例外)所以也沒見過載著放大鏡決鬥的劍客。需要看到這麼小嗎?當然!科學家常與更小的細菌,阿米巴原蟲、濾過性病毒,「對決」,在高倍顯微鏡測知其大小是必要的。

  有些分子結構物,如DNA, RNA更小,科學家用波長極小的光(如X光、雷射)去測量,雖然人的肉眼看不到這些物質,但是光碰到這些東西,是不會直線前隻的,產生繞射或散射,由此可以測定看不見之物的大小。這種方法甚至可以深入到原子結構的探測。

  也許大多數人不在乎這些量測距離的單位與技術,也不在乎銀河系裡某一顆星星距離地球的遠近,祗在乎開車時公路上畫白線的距離,或是流行裙子距膝蓋的距離,祗要管日常生活可以「用」的距離尺度就可以了幹嘛在乎那麼多呢?人類的尺寸與生活祗用到很小的距離範圍,是思考的範圍的相當大的,而這個宇宙無論是大的尺寸,或是小的距離,都是夠讓人類的思考與幻想,帶著一把尺到處去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