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指導

宋容仁.元雜劇鬼魂戲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83學年度(與王安祈教授共同指導)

張東炘.李漁戲曲三論.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85學年度(與胡耀恆教授共同指導)

張滿萍.古典悲劇中的「悲劇科諢」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86學年度

齊秀玲.《品花寶鑑》之戲曲資料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86學年度

汪詩珮.乾嘉時期崑劇藝人在表演藝術上因應之探討.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86學年度(與曾永義教授共同指導)

陳韻文.臺灣的廣播劇:1930's~1990's.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86學年度

謝筱玫.臺北地區外臺歌仔戲「胡撇仔」劇目研究.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87學年度

張家禎.《綴白裘》中女性形象的塑造.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87學年度

曹珊妃.「小梨園」傳統劇本研究─以泉州藝師口述本為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87學年度

江秋華.外臺歌仔戲演員表演概念之探討─九○年代末期臺北地區的圈內觀點。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88學年度

王瓊英.臺灣現代劇團行銷之研究.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88學年度

楊永喬.明華園歌仔戲團演藝實踐及經營研究.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89學年度

黃千凌.當代臺灣戲曲跨文化改編﹙1981-2001﹚.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89學年度(與王安祈教授共同指導)

吳孟芳.臺灣歌仔戲坤生文化之研究,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90學年度

陳懷萱.大學院校戲劇社團與現代戲劇發展關係初探─以臺北地區為範圍.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90學年度

涂雅惠.《櫻桃園》導演詮釋.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90學年度(與馬汀尼教授共同指導)

石婉舜.一九四三年臺灣「厚生演劇研究會」研究.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90學年度.(與吳密查教授共同指導)

賴佩珊.從臺灣現代戲劇團體觀點探討文化政策.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90學年度

吳宛怡.晚明時期的演員及其社會地位之研究.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91學年度

許天俠.有所能有所不能--大陸政治環境下的姜昆相聲藝術(1977-2004).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92學年度

汪俊彥.戲劇歷史、表演臺灣:1984-2000賴聲川戲劇之戲劇場域與臺灣╱中國圖像研究.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92學年度

莊曙綺.從報紙廣告看戰後(1945-1949)臺灣商業劇場的演劇生態.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93學年度

葉玫汝.臺灣外台歌仔戲人物造型藝術研究.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95學年度

紀慧玲.國家政策下的外台歌仔戲班──以1990年代後期迄今之創作演出為觀察重心.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95學年度(與邱坤良教授共同指導)

林玉如.跨場域舞台的戲劇創作與轉化──陳守敬歌仔戲寫作技巧探析.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95學年度

林奎章.尋找台語片的類型與作者:從產業到文本.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96學年度

李銘偉.崑劇表演方法研究:論「演員身體」的構成元素與角色創造上的運用.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96學年度

王雲玉.箝制與競技:地方戲劇比賽變遷的歷史解讀.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96學年度

韓巧玲.多重肉身--《牡丹亭》杜麗娘的女體論述.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96學年度

洪子薇.論沈起鳳《紅心詞客四種》的類型書寫與追求.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96學年度

蘇怡安.歌仔戲古路戲劇目的敘事程式與變形程式探論.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97學年度

陳幼馨.臺灣歌仔戲「胡撇仔」表演藝術進程與階段性特質.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97學年度(與 洪淑苓教授共同指導)

柯俐安•劇場是生活的實踐──從「石岡媽媽劇團」看臺灣社區劇場的戲劇創作與社會參與•臺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98學年度

劉映秀•臺灣歌仔戲傳統文場樂師的養成及其技藝-以臺北地區為限•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99學年度

曹官力•休閒與事業:清末民初的京劇票界(1871-1929•臺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99學年度

尤苡人•惡之華--秦Kanoko舞踏的惡所美學•臺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99學年度(與北藝大林于竝教授共同指導)

陳惟文•外台歌仔戲丑角活戲表演的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100學年度

吳彥霖說唱文學與民間戲劇:論時事劇目在歌仔冊與歌仔戲的流傳與衍變•臺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102學年度

許翔曦情與夢的思考:湯顯祖劇作的思想脈絡•臺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104學年度

解佳蓉日治時期(1920-1937)臺灣知識分子新劇與中國的交錯與對照•臺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104學年度

鍾艾玲艷情與鬱情:抒情文本視角下的順康朝(1645-1705)詠劇詩•臺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104學年度

傅安沛民間目連戲中神鬼世界之探討:以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為核心•臺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105學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