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96/2/7

讓「209」活出本性?  

黃宗慧

奇蹟般生活在中山高中央分隔島上兩年,被媒體命名為「國道29」的流浪狗,日前終於在歷經險象環生的追捕過程之後「脫離險境」,但另一種質疑的聲音,卻正在網路的相關討論區上展開。

由於機敏的209兩年來一直深諳如何自保、如何逃脫追捕,因此不免有人懷疑,將209帶離牠所熟悉的環境,強行改變牠的生活方式,對牠是否真的比較好?其實在動物福利的相關問題上,動保人士的確常會遇到類似的困境,近年來不少團體努力推動的TNR(誘捕、結紮、放養)就是類似的例子—結紮是否剝奪了動物的本能?放養是否算是「為德不卒」?這類「子非魚,安知魚樂」的疑慮,一直存在。

就理想而言,動保人士當然希望代動物作出最適合牠們本性的選擇。當代美國哲學家納斯邦(Martha C. Nussbaum)便主張,如果我們承認,讓一個生命盡量活出本性、以其應有的方式運作,是一件符合正義、具有道德意義的好事,那麼這樣的正義理論也應該盡可能推廣至動物身上。只是就目前台灣的實際情況而言,面對動物福利的議題時,太過理想化反而可能會陷入「全有或全無」的陷阱—誤以為既不可能設身處地為動物安排最符合牠們期待的出路,那麼任何倡導動物福利的行為都是徒勞;從這個角度來看,不論是TNR或是將209帶離國道,都仍是值得肯定的折衷之道。

我們的確不可能知道209狗真正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但牠真確地展現了想在人類社會生存下去的意志,所以當「活出本性」是有點遙遠的夢想時,我們還是樂見牠能在動保團體的努力下脫離險境;只是在慶幸之餘,我們也不要忘記,還有許多沒能得到媒體青睞的受虐或傷殘動物,仍有待政府與民間力量結合,投入救援的工作。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