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2012-02-17

觀念平台——從AKB48到GKB47 是年輕還是輕浮?

【黃宗慧】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AKB48是日本當紅女子偶像團體,那GKB47呢?這不是新崛起的天團,而是一個才「上市」就緊急撤回的口號——日本內閣為配合三月的「自殺防治加強月」,設計出「你也能當GKB47」的口號,想沾沾AKB48的高人氣來推廣自殺防治「守門人」(GATEKEEPER)的觀念。根據策畫者的解釋,GK用以指自殺防治守門人,B是地方政府(BASIC),而47則是日本都道府縣的總數,整體的意思是,在日本全國47個都道府縣內,每個人都能挺身而出,防止自殺事件。

     或許日本自殺對策推進室以為將政令宣導年輕化可以增加成效,豈知這個口號一推出便惡評如潮,除了因為GKB是日本年輕人用來罵人「蟑螂(GOKIBURI)」的用語之外,也因為民間自殺防治團體認為,以如此輕浮的標語來面對嚴肅的自殺問題,實屬不妥。

     這樣的口號用在自殺防治的議題上會引起反彈,其實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GKB47的確具備了「年輕化」的特色——不論日本或台灣,年輕人都頗熱衷於把冗長的語句濃縮改造成新詞。這類因為過度簡縮而讓人乍聽之下摸不清頭緒的語詞,一旦「真相大白」,往往會產生某種詼諧的效果,用佛洛伊德的話來說,其中趣味的來源,在於「對熟悉事物的重新發現」。原以為眼前出現的是某個嶄新的事物,結果其實是我們早已熟悉的:「踹共」是「出來講」、「幹嘛John」是「為何要這樣」…,諸如此類的「再發現」於是帶來會心的愉悅。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逐漸被要求學會正確嚴肅地使用語言文字,誤把同音字視為同義而鬧出笑話,只有在「童言童語」的階段才顯得可愛。然而反抗這種理性或邏輯思考的動力其實一直存在,在年輕人身上更是明顯,於是稍加變造、濃縮、重組的另類語詞也就特別常出現在青少年次文化中,帶來某種「短路」的趣味。

     對於文字遊戲帶來的趣味我們向來並不陌生;因林書豪而創造出的「林來瘋」(Linsanity)一詞便是當紅的例子。這類利用縮寫、雙關含義或同音異義等方式來製造的詼諧,就佛洛伊德看來,都是「短路」的結果:原本正經八百的某些詞語透過短路疊合到另一組意義上,這比起規規矩矩地使用語言,等於是讓我們的思緒「抄捷徑」,不費太多力氣就到達一個意想不到的地點,為我們省下了原本嚴肅思考活動中所須消耗的心理能量,而被連接的兩組概念若越是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就彷彿節省了更多的心理消耗,也就能帶來越多「賺到了」的樂趣。

     回頭來看GKB47,不但文字組合的形態與意義上毫不相干的女子偶像團體「勾勾纏」,符合詼諧感產生的要件——「短路」,且縮寫式的使用也符合時下年輕人習於表達幽默的方式;但或許也正因如此,大眾普遍的反應才會如此不以為然!畢竟自殺防治是攸關生死的議題,不可能靠著唸唸口訣就發揮效果,因此試圖爭取年輕人共鳴的立意固然良好,最終還是要回到完整的配套規畫,才可能得到認同,也才有希望見效。GKB47的事件告訴我們,任何亟欲「年輕化」的政令宣導如果流於譁眾取寵的口號,再怎麼詼諧,也只是凸顯出執政者思想的短路罷了。(作者為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source from: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2021700002.html

 

回首頁】【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