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2012-02-03

觀念平台——「美魔女」的條件

【黃宗慧】

 

    年假過後回到工作職場,是否發現身邊多了些「美魔女」?隨著(微)整型技術的日新月異,利用假期「修修臉」,嚴格說來已不算秘密,而美魔女這個新名詞「意指超過四十歲的熟女卻擁有看似廿幾歲的外表」更像是鼓勵女性努力往青春永駐的目標邁進。不管成為美魔女的條件,是如她們自己宣稱的,靠護膚秘訣保持年輕,還是如皮膚科醫生所斷言,多半得透過其他複合式的醫術或整型,社會大眾對於美魔女施加於自己身上的「小魔術」,都是欣賞多過於質疑,加上許多女性本身也不認為對美的追求來自父權社會魔鏡的制約,如此看來已無須,亦不可能,以任何女性主義的論述去抑制這種想變成美魔女的慾望。

     只是我們如何判斷自己的身體形象「需要改造」?這個問題還是頗值得討論。澳洲學者葛羅茲(Elizabeth Grosz)曾指出,我們對身體形象的觀感未必會與自己身體的實際生理改變同步,也就是說,我們對自己身體形象的觀感總是有「時差」:例如因為抗拒老化所帶來的種種改變,對自己身體形象的感知就一直停留在之前的時間,以至於見到久別重逢的朋友時,只會驚覺對方怎麼老了那麼多,卻沒有發現自己也是。但如果葛羅茲在一九九四年的著作中所觀察到的時差,是人們如何「慢半拍」才發現自己的老化,這種時差出現在當今女性身上,卻恐怕是變成「快了好幾拍」預見自己的老態。

     翻閱報章雜誌,老化的恐怖預言隨處可見:鏡頭一旦捕捉到明星名人的雙下巴或抬頭紋,必然要配上一段奚落的文字,而對於身體是否已顯老態的判斷準則,則由「頸部是否出現火雞紋」發展為「鬆垮的耳垂會洩露妳的秘密」這樣的恐嚇;大量「不老才是王道」的資訊耳提面命地「惕厲」著女性:防老不但要趁早,且不能忽略身體的每個小地方。

     然而如果過量的資訊帶來的是對身體老化程度快了好幾拍的感知、是過多的焦慮與「過度」的預防——例如豐頰的填充劑下太重、或反覆施打肉毒桿菌造成眉毛越飛越高,結果又如何?可想而知的,是引起「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嘲笑。《每日郵報》網站最近就羅列了修臉修過頭的名媛及女星,法國第一夫人、瑪丹娜、凱莉米洛,都被認為有張不自然的「枕頭臉」、「人工貓臉」。受訪的整型醫師們更毒舌評論:「這些女人知道自己不正,但不知道原因」、「她們看來更像是想要變年輕的老女人」、「笑果遠勝效果」。結論是?修修臉可以,但要修得很自然!

     面對現實,我們對身體形象的感知,從來不曾是自己說了就算,而是透過與置身的時空環境中其他身體的互動所形成的。當環境中有越來越多人想往青春長駐的方向靠攏時,不管加不加入這樣的浪潮,都難免會受到「有時差」的身體觀左右,加速感受到自己的老化。當今女性或許的確不再手持父權的魔鏡,憂心忡忡地檢視自己是否符合男性的要求,但如果社會大眾仍動輒用「美魔女」或「想要變年輕的老女人」將熟女加以分類、標籤化,是否意味著社會本身變成了一面更龐大的照妖鏡?這恐怕仍是每一個照鏡者無法迴避的問題。(作者為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source from: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2020300521.html

 

回首頁】【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