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2011-03-18

觀念平台——當女性主義遇上「事業線」

【黃宗慧】

     關於台灣社會用「事業線」來指涉女性乳溝的現象,日前有婦女團體提出嚴厲批判,認為此語不但物化女性,更顯現出性別平等教育的失敗。但完全可以預料到的是,批判的效果並不顯著,「事業線」一詞還是繼續流行。究其因,一方面可歸咎於「物化」的批駁已被多數人認為了無新意、讓人不痛不癢,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進入價值多元、女性自主意識抬頭的年代後,已很難斷言露「事業線」的女性就是被父權消費的對象。

     相形之下,針對十九世紀男性畫家動輒讓畫中女子露乳溝的表現手法,部分女性主義者犀利的批判反而引起了比較多的注意。西方女性主義的論述指出,十九世紀以來,女性的大胸部就被當成淫猥嘲諷的題材,而當時畫作中穿著暴露的女子,也往往被賦予妓女或情婦的「商品」形象。如秀拉及馬內,都被點名有物化女性之嫌。秀拉點描畫中對鏡撲粉的年輕女子不但露了乳溝,女性主義者甚至還懷疑秀拉刻意讓她露點,只不過又巧妙地以周邊駁雜的斑點來掩藏;而女子頭上梳了兩個包髻,則被質疑是畫家藉此讓她連髮型都如雙峰般挺立,至於梳妝檯上的兩只香水瓶,亦不無女性胸部的暗示。

     而馬內的畫作,也常被認為隱藏了呼應女性這件「商品」的其他物品,藉著女性與物「融為一體」的呈現,達到某種對女性的暗諷。例如當他以正在扣吊帶襪的女人為畫作主題時,不單讓女人因俯身的動作露出乳溝,還在女人身旁安排了顏色樣式與她服裝極為雷同的座椅,讓兩「物」相映成趣;在另一幅以酒吧女為主角的作品中,金髮黑衣的豐滿女侍,身形則明顯和畫面中黑色瓶身包著金箔紙的香檳無異,女性主義者因此認為這暗示著對男性而言,不管香檳酒或酒吧女,都是可買賣的商品。

     但今日的女性就算其形象與商品聯結,也多半會被視為是某種自我行銷、自我商品化,且在晚期資本主義社會裡,自我商品化者早已不限女性,「什麼都可以賣、什麼都不奇怪」的現狀,更讓可販賣的內容應有盡有,加上「為何獨獨賣女體要被歧視」的論述不斷出現,這些都讓物化女性一說越來越被忽視。

     然而父權的意識形態真的大大減弱了嗎?今時今日我們已可把展露「事業線」當成是肯定女性身體自主性了嗎?只要檢視媒體如何報導這些(自我)商品化的女性,就知道答案未必如此樂觀:大胸部的女性被譏是「不動如山」的人工美;身形單薄的女星「小露事業線」時,則被暗指依然前胸貼後背、擠得很辛苦;宅男女神若「封奶」就被批過河拆橋、對不起宅男;但穿著裸露上通告的女藝人,又會被斷言靠身材搏版面、事業不會長久。

     如果一談及女性身體,這些充滿刻板印象、品頭論足的言語就傾巢而出,那麼不管換什麼推陳出新的詞來指涉女性胸部,恐怕都還是打著「創意」、「諧趣」、「解放」之名,繼續行消費女性之實。

     (作者為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回首頁】【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