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31  中國時報

觀念平台——正向思考的迷障

黃宗慧


  八月間在一場由世界領袖教育基金會主辦的研討會中,兩岸十餘所大學的學生在現場體驗「正向思考」的神奇:學生隨著主持人的提示,閉著眼睛想像右手指變長,睜開眼睛後,現場九成以上的人認為右手指真的變長了。據報導指出,這個提倡「健心」、「態度決定一切」的研討會,主要目的在於證明正向思考的人比較容易快樂和成功,負向思考的人則一定比較容易沮喪和憂鬱。

  而六月獨得九.三七億樂透彩金的頭彩得主,也曾同樣傳遞過正向思考的神奇作用。這位頭彩得主表示,他的太太閱讀了一本鼓勵正向思考的暢銷書後,按書中指示的方式許願,且相信願望一定會成功,果然靠著正向思維吸引了成功的來臨。

  在此並不是要說以上的看法不夠理性或沒有科學根據,畢竟我們毋須把科學與理性奉為最高指導原則,更何況鼓勵正向思考的出發點本身也是值得肯定的。佛洛伊德在論幽默時曾指出,我們的自我內部彷彿有個成熟的大人,可以用幽默的方式鼓勵內心那個容易受傷的小孩,不要太在意那些會讓自己不快的小事,也正是這種態度,讓我們在遭遇現實中的挫折時,可以用勝利者的姿態笑看自己的創傷、拒絕外在世界所帶來的痛苦。

  然而鼓勵正向思考也有它的「風險」,反對佛洛伊德觀點的學者就認為,以幽默樂觀的態度來勸慰自己不要介意外在的種種挫折絕非萬靈丹,反而有點像在走鋼索,一旦這種防衛機制失靈,主體仍可能跌回憂鬱的狀態。

  當教導正面思考的書籍因樂透得主的加持而在台灣風行起來時,也曾有精神科醫師指出,鼓勵正面思考的同時,一定要有切合實際的目標與作法,否則只是讓夢想變成妄想,進而成為痛苦的源頭。也就是說,一味奉行「正向思考容易成功」的想法有可能帶來更大的失望。

  而除了夢想變妄想的風險之外,鼓勵正向思考時不能不考慮的是,有些人並非不願採取正向思考的方式,而是很難做到,例如憂鬱症者,又如重大災難中的受災者。如果推崇正向思考的論述不夠細緻,就可能產生一種「負向思考者需要為他們自己的失敗與沮喪負責」的暗示,因而造成更大的壓迫。

  以憂鬱症者來說,多年前曾看過醫院宣導理解憂鬱症的文宣,其中提到一個觀念:周邊的人希望憂鬱症者趕快好起來,因此常會勸他們不要這麼憂鬱,但這種勸說就像對有高血壓的人說,「你血壓不要這麼高好不好?」一樣,不但無法就此解決問題,反而可能造成憂鬱症者的自責或自我感覺低落。

  若是以眼前更近的例子,對八八水災的災民而言,他們在身心與家園受到重創的情況下,自然不是藉由「至少保住性命了」這樣一句安慰就能產生正面思考的力量,而需要有更多持續與實際的支援才可能走出困境。所以正向思考雖然有其值得鼓勵的意義,但它未必適用於所有的情況,也不見得所有的人都具備這樣的條件,這是我們在發展此類論述時,所必須要有的認知。
 

  (作者為台灣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回首頁】【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