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開卷,92年10月5日

重組食物密碼--魔鬼的儲藏室

☉黃宗慧

作者:吉姆.克瑞斯
譯者:盧相如
出版:新雨出版社
定價:200元
類別:小說
 

    洛杉磯時報書評認為,本書是以「相當溫和卻又不矯柔造作的短篇故事,串聯整個愛的發展」;而譯者盧相如則表示,本書溫馨感人的情節發展,說明了雖然小說名為「魔鬼的儲藏室」,但作者並不是想傳達人類社會的負面樣貌。坊間關於食物的諸多書寫,確實不時環繞著對美好滋味的緬懷或記錄著食物牽動的溫馨記憶,但是這本由64則以食物為中心的短篇故事所組成的小說,其實並不能算是這類溫馨小品,它甚至有意顛覆我們對於食物過於美好的想像。

    在一般的認知裡,食物通常代表了愛,而得到別人為我們準備的食物,也就近乎於得到關懷。但在克瑞斯的故事裡,卻不見得是這麼一回事。他在一則故事中,敘述了一個自認具有慈善傳統的小城,替難民募集食物的過程:妻子捐出對丈夫健康有害的醬瓜,以免她總得防範他偷吃的行為;婦人捐出害她體重超重的甜點;某戶人家捐出沒人要吃的玉米片;其他人家則捐了「生鏽的罐頭、丟掉又嫌可惜的怪味包裝食物、走味的檸檬汁…」等等。捐贈食物與其說是付出關懷,不如說是為了讓「儲藏室變得乾淨」,捐食物成了清垃圾的好機會:己所不欲,施之於人。從克瑞斯的故事裡我們發現,食物裡面,不見得有愛。

    那麼食物裡面有什麼呢?當我們將克瑞斯的食物密碼解碼之後,赫然發現其中可以有自虐的情緒、有忌妒與仇恨,甚至莫名的惡意,而某些食物原本的符號意義或功能,也被克瑞斯嘲弄地加以扭轉。一般認為香檳或魚子醬的符號意義是成功、是品味卓越,海鮮貝類的功能是催情助性,而別人果園裡偷摘來的果實,則常與禁忌的美味聯結;但在克瑞斯的故事裡,卻常常反其道而行。慶祝升遷的香檳,一如故意附庸風雅,但其實輕浮又令妻子失望的丈夫一樣虛有其表;壯陽催情的貽貝,則從春藥變成瀉藥。故事中一位大廚總是特選不新鮮的貽貝來「招待」不滿意他廚藝的客人,假意道歉實則整人,例如讓一對男女還沒回到旅館就急著瀉肚子:「看在其他遊客或服務生眼裡,他們急著進房間,不過是單純為了做那檔事。但是,他們奇怪的滑稽模樣,實在很難想像他們要進房間親熱……終於進去房間裡了,還得為了洗臉槽和馬桶爭吵一番,她拉起裙子,他脫下褲子,但是這跟原先的計劃有很大的不同」。

    魔鬼似乎不時站在飲食男女的身邊訕笑著,連偷摘蘋果的小孩子也不放過。在其中一則故事裡,兩個孩子走近了私人農場的蘋果樹,敘述者看著孩子偷摘果實而不制止,看著他們用衣服把果實擦得發亮準備品嚐,但這一切都不是出於慷慨——他要看著他們搖著頭把嘴裡的東西吐出來,想像他們如何驚魂未定地望著這棵背叛他們期待的酸蘋果樹。禁忌的果實,不再美味。

    經過克瑞斯用文字料理後端上的菜餚,總是帶著些許離奇,些許詭異。如果讀者偏好清淡或美味的飲食,他的食譜恐怕不見得總是對味,但如果喜歡嚐鮮,則不妨一試。

 

 

回首頁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