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Back Coral Bremen Foram Nanwan 水下世界

 

    (a) 墾丁核三廠入水口防波堤下的團塊微孔珊瑚,其直徑大小各約20公分。(b) 墾丁南灣狀似鋼盔的大型微孔珊瑚群體,高3公尺,直徑5公尺,估計此珊瑚群體已經活了3百年 (邱景星提供)

    (a)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及台灣大學海洋所科學家正從活的微孔珊瑚頂鑽取圓柱狀岩芯 (邱景星提供) (b) 研究人員手持鑽取的圓柱狀珊瑚岩芯。圖片中的岩芯標本直徑6.8公分,長70公分,記載了台灣光復以來南台灣的環境變遷歷史。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所李太楓及其研究團隊於西元1996年發表的珊瑚鍶鈣比溫度計。利用墾丁核三廠冷卻水入水口不同種的鐘形及團塊微孔珊瑚,建立的兩支鍶鈣比溫度計,在95 %可信度範圍內並無不同,表示這兩支溫度計可以互用。此溫度計為全世界首度使用實測珊瑚生長水溫校正而來,迄今該成果仍不斷被重要期刊的研究論文引用。

    藉由分析珊瑚骨骼中的鍶鈣比值,重建綠島北面海域連續14 (1981-1994) 季節性海水溫度變化圖。該海域平均冬季與夏季水溫變化範圍約為21-27℃。其中西元1982-831987-881993-94年的冬季溫度,明顯比其他年高1-2℃;這些異常現象與東北季風減弱及聖嬰事件有著密切的關聯性 (邱景星,1999,台大海洋研究所,博士論文)

    (a) 全球各地鑽取1公尺以上珊瑚岩芯標本分布圖。紅點代表已有成果發表的採樣地點,而研究工作尚在進行者,則以白點表示。藍、橘、紅顏色區塊表示聖嬰年發生時的氣候異常情形。 (b) M. A. Cane等人利用巴布亞新幾內亞北邊海域微孔珊瑚的氧同位素比值重建當地100 (1890-1990) 的聖嬰─反聖嬰事件。(修改自PAGES, 2000, Vol 8, No 1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