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區



前一頁 <-- 回上層 --> 後一頁

客座教授宿舍


這區的教授宿舍雖然 位於大馬路旁,但周圍被鐵皮與矮牆圍繞,隱匿的非常好,若沒特別注意,很難發現基隆路旁竟然有座桃花源。宿舍都是獨棟建築,由入口分左右兩條道路,右邊是 中國風味的設計,往左是有煙囪的大灰磚造房屋,都很有特色。除了主要道路外,其他的空地就是綠地,綠地的比例非常高,還種了很多庭園樹種,生活環境非常舒 適。但可惜似乎沒有妥善管理,許多棟空宿舍就任在荒煙漫草中。
ED1

無患子(老)


在舊有的渠道旁邊,我們發現了一顆分叉的無患 子。常在書上看到,在以前無患子是拿來當清潔用劑的,洗滌用品、洗澡、藥用等,都是無患子的功效。雖然這顆無患子在那邊居住的人們可能都沒有利用,但也許 就是因為有著這些功能而被留存到現在的吧?
• 中文名:無患子
• 俗名:黃目子
• 學名:Sapindus mukorossii
• 科名:無患子科
E01

琉球松(老)


客座教授宿舍最深處的圍牆邊,種著幾株琉球 松,剛好現在是結果的季節,往地上一看可以發現滿地松果,聖誕節時來這裡撿松果裝飾聖誕樹也是很愜意的喔~

• 中文名:琉球松
• 學名:Pinus luchuensis
• 科名:松科
E02 E02b

楓香(老)


在琉球松旁邊種了幾株楓香,楓香和琉球松排排 站,而且又長的很高,好像是兩顆樹在競賽,看誰長的高~

爬牆虎(特色植物)


老舊的建築,加上爬牆虎的肆虐,同樣的植物, 但卻讓人有完全不同的感覺。客座教授宿舍區這裡,有著許多被遺棄的房子,長期的沒人管理與維護,造就了今日的面貌。爬牆虎漂亮嗎?在這裡反而透露出一點陰 森…
• 中文名:爬牆虎
• 別名:地錦、爬山虎、紅葛、美國地錦、紅骨蛇、紅葡萄藤、土鼓藤、三葉崖爬籐
• 科名:葡萄科
• 學名:Parthenocissus heterophylla

原產地:中國中部、日本、韓國、台灣
辨識特徵
  (葉)互生,形狀多變,葉緣有鋸齒,具長柄。葉子在秋天會紅,冬天則全部落盡。
(莖)莖上有捲曲鬚,先端有圓形吸盤。
(花)
(果)
生長特性
用途建築物的天然隔熱牆。
附註在爬牆虎的莖上面,每片葉子的對面都有卷鬚,每一個卷鬚又會分為六裂,每一卷鬚前端都有一個小圓球,若碰到牆壁,小圓球就會自動壓扁變成吸盤,緊抓住 壁面不放;但如果經過一段時間後,小圓球仍未碰到牆面,就會自然脫落,僅留下一個小點。就因為這種獨門吸盤功,讓它可以攀岩走壁,無往不利。

茶花


• 中文名:茶花
• 學名:Camellia japonica
• 科名:山茶科
E05

緬梔


• 中文名:緬梔
• 別名:雞蛋花、印度素馨、鹿角樹、蕃花、蕃仔花
• 學名:Plumeria acutifolia
• 科名:夾竹桃科

大葉桉


• 中文名:大葉桉
• 學名:Eucalyptus robusta

常綠喬木,株高12~25公尺,樹幹直立,樹皮粗糙,小枝帶紅色。葉互生有柄,長橢圓形,革質先端銳尖,長9~20公分,搓揉有香味。傘形花序,白綠色, 總花梗扁壓狀,具角陵,萼片與花瓣合生而成花蓋。蒴果杯狀,赤褐色。葉可供藥用。
用途:園景樹、行道樹、藥用

金露華


• 中文名:金露華
• 學名:Duranta repens L.
• 俗名:金露花,假連翹,小本苦林盤,台灣連翹,苦林盤。
• 科名:馬鞭草科

常綠灌木,小枝方形,葉腋具銳刺,單葉對生或輪生,具短柄,葉片長3~7cm,寬2~4cm,卵狀披針形、橢圓形、或倒卵形,葉基闊楔形,葉尖銳形,葉緣 全緣上半部鋸齒緣。花序為總狀花序,頂生或腋出;花萼筒形,先端截形,5齒裂,花後增大;花冠藍紫色或白色,長1.2~1.5cm,5裂,裂片具不規則齒 牙,花筒略彎曲;雄蕊4枚,2長2短;著生花筒基部;花絲被腺毛,果實為核果,直徑約1cm,球形,成熟時金黃色,內藏種子4~5顆,花期自5月至9月。
用途:原產南美,為引進栽培的庭園觀賞植物。為常見的綠籬植物之一,院區普遍種植。甘、微辛,溫。有小毒。散熱透邪,行血祛瘀,止痛殺蟲,消腫解毒。

烏桕



• 中文名:烏桕 
• 學名:Sapium sebiferum (L.) Roxb 
• 俗名: 臼仔、杍樹、椏臼、瓊仔樹、木油樹、烏油、烏樹果、瓊仔樹、倦子樹、木蠟樹、木樟樹、虹樹、蠟燭樹
• 科別:大戟科

原產地:中國大陸,目前已在台灣馴化
形態:烏桕因其樹老時則根部黑爛成臼,故得此名。落葉大喬木,樹幹有縱裂,樹形高大壯麗。樹皮有明顯的縱裂痕,皮孔明顯,全株具白色乳汁,碰觸容易引起皮 膚過敏、樹皮有明顯的縱裂痕、有含油性樹脂。
葉:單葉互生,稜形全緣,前端尾狀漸尖,形極像魟魚,基部銳形,葉柄長約2至5公分,柄上有一對腺體,膜質而淡綠色,平滑無毛,秋、冬季節葉由綠轉紅色, 更是臺灣平地少數的紅葉植物。
花:單性花雌雄同株,總狀花序頂生,花小黃綠色。在整個花序裡,垂下來的前段是雌花、後段才是雄花,為了避免自花授粉,所以在開花過程中是雌花先開、雄花 後開。
果:蒴果橢圓狀球形,子房3室,成熟時成黑褐色,種子球形外面包有一層富含蠟質的假種皮。
用途:全株具白色乳汁,白色乳汁碰觸後容易引起皮膚過敏,種子富含的蠟質可做蠟燭、肥皂或油漆的原料。葉為黑色染料,可染木棉等物。果實外覆的白色蠟質, 是生產硼脂酸和油酸的原料,可製造油漆、蠟燭、和肥皂;核仁榨出的清油稱為「木油」,為黃色液體,點燈極明。
  以前老祖母常常採其種子,取下假種皮,可以磨成粉,再調和麵粉製成各種可口好吃的食品。種子中的油脂提煉出來,也可當食用油;營養和風味決不比椰子油 或葵花油差喔!
故事:初冬時葉色由綠轉黃,落葉前再變成紅色,此時樹葉或黃或紅,頗似中高海拔特有的「楓紅」景象。宋朝隱士林逋林和靖集有詩贊曰「巾子峰頭烏桕樹,微霜 未落已先紅」。葉落之後果實成熟,果為蒴果,略呈球形,外覆白色蠟質,誠如陸子淵豫章錄所言「言饒信間 樹,冬初葉落,結子放蠟,每顆作十字裂,一叢有數顆,望之若梅花初綻」。
    烏桕是早期漢人的經濟樹種,自古以來中國的土地政策規定土地是國家的,田地的收成都要繳納高額租金,因此造成一般農民生活窮困,農民為了生存只好在田邊種 植比較有經濟價值的樹種(不必納稅),又以烏桕為最。它具有高度經濟價值的因素:第一是種子,其中白色的部份含有蠟油可以做成蠟燭,黑色的部分油炸後可以 取得透明的清油,當成肥皂的原料或食用;第二是葉子,是漢人的黑色染料;第三是樹幹,可當成材薪使用,樹根為中藥材之用,幾乎整棵樹都有用處。尤其臺灣人 最引以為傲的果樹嫁接及催花技術,在一千多年前,為了提高烏桕子的產量,就相當的進步。 
  近來有學者懷疑,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中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的「楓」其實應該是烏桕,因為當地並沒有種植楓樹,種的是滿滿一片的 烏桕,而且當時正當秋季,烏桕的葉子火紅的情況不輸給楓樹。
        常見螞蟻取食它的蜜汁,長期以來螞蟻與樹木的形成一種共生的現象,若有別的昆蟲來造訪,螞蟻會群起而攻之,無形中也保護了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