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人們不斷強調我們是萬物之靈,這個世界應該要由我們來主宰、來左右、來操控。而從過去到現代,人們看這個世界的角度,也都以人類的福祉優先。當人與自然發生衝突,往往就是自然要受傷害的時候。
在老樹調查過程中,人與大樹之間的利益衝突始終是個討論的焦點。對人們來說,當大樹的存在變成一個潛在危機時,當它可能對人們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時,當然要想辦法解決這棵大樹。站在自然界的角度來看,人重要還是樹重要?一棵大樹,可以造就許多生命;一個人,卻常常是許多生命發展的絆腳石。
當人與自然發生衝突時,該是自然去遷就人們,或是人們退一步去遷就自然呢?當一切都不再是那麼絕對時,人們應該好好思考一番。
人語:
這份報告的參與,讓我對這個我待了五年的校園有了不同的認識。平時不會去注意的樹木,平時也沒有機會去探索的角落,在這學期的實習課與老樹調查中,我認識了許多過去我所不知道的新世界。現在走在路上,不論是否在校園中,我常常會被從身旁擦身而過的樹木所吸引而停下腳步,也常常會不自覺地想在視線範圍內搜索大樹的蹤影。我開始觀察它們的外形、它們的枝幹、它們的葉、它們在不同季節的變化。
我不一定認識它們,但從這些觀察中,我的生活變得更有趣。
辛亥路黑森林: 我們一致認為,這塊位於國青宿舍後方,被台大學生稱為黑森林的地區,是很值得保護的地方,也許它是在因緣際會下造成的,但是在校園內能夠擁有這樣一塊樹木如此密集的地方,實在難能可貴,這個地方更曾是台灣特有保育類猛禽台灣鳳頭蒼鷹築巢的地點,在都會台北裡更顯得珍貴,也許在樹木結構上並沒有達到樹木保護需求,樹種上也不是特別珍貴,但是整體價值我們認為有保護的價值。在日本北海道大學裡,處處都可見到樹木的存在,對於他們來說,樹木的存在不是需不需要保護,而是理所當然的事,在北海道大學的校區內更有一個闊葉樹園區,並且鋪設步道可供人休息遊憩,對於校園景觀上更是一大幫助,我想同樣是位於都會區中心的台大,為何做不到呢?我們認為黑森林是非常有潛力,善加規劃的話會是一塊甚至比台大農場更棒的都會休憩區,因為它擁有都會區裡少見的高密度植物,環境又幽靜。 然而在現在台大各系互爭校地以興建硬體的趨勢下,我們很難保證這塊黑森林會留存到什麼時候,只希望可以將他劃入校園規劃的一部份,甚至是整片列入保護,不得開發利用,當這塊地消失的時候,也意謂著台大的校園綠地規劃都是假的,實在不值得在做任何的期待了。
或許日常生活的匆忙令人無暇佇足, 她們對我卻有種自然的吸引力。
路旁花枝招展的生命, 如同千嬌百媚的窈窕淑女攫走我的視線。
歲月遞嬗, 不同的是: 她不會年老色衰, 卻益加挺拔, 更增其風情萬千。
能夠按圖索驥覓得難得的長青, 對”綠痴”們是多值得興奮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