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淮南央行總裁二十載 不容質疑的穩定路線 (1) 2017-12-20 07:14:46.225 GMT
記者 Argin Chang、Justina Lee
【彭博】–市面上探討台灣中央銀行政策的專書屈指可數。其中, 曾讓央行發出數十頁說明回擊的一書, 在結語中提到:
如何在政策目標天平的兩端: 穩定與成長、管制與開放、 防弊與興利之間求取適當的平衡, 是央行永不止歇的重大挑戰–《台灣中央銀行的發展、 政策與職能》
已擔任總裁近20年的彭淮南, 為台灣選擇了天平上保守的一方, 讓這艘小船平安度過幾次金融危機。然而, 穩定的背後, 台灣可能錯過的機遇, 付出的隱性代價, 這些在他任內缺少公共論辯空間的議題, 可能要等待歷史來評判。
「他 (彭淮南) 把金融、匯率穩定的很好, 但某個程度金融業因此受到很大的壓抑, 尤其跟外匯相關的業務, 」前央行副總裁、也是該書領銜作者的許嘉棟表示。 「假定金融業者願意講的話, 大概都會抱怨。」
下個月將過79歲生日的彭淮南, 即將在2月25日卸任。他前後獲兩黨不同總統連續選任四屆, 任期超越聯儲會前主席葛林斯潘, 代表其所選擇的路線亦為執政者所好。 任內台幣兌美元匯率多數處於29-35元間, 隔拆利率在全球金融風暴後幾乎躺平在0.5%以下, 物價平緩, 每年上繳的盈餘占政府歲入約10%, 讓支持他的立法委員封他為「彭神」。
這對他的接任者形成一道隱形障礙, 在面臨全球市場暗潮洶湧、 何時啟動升息、避免再被美國的匯率報告點名、權衡全球央行透明化的潮流、 協助經濟擺脫低薪等議題上, 新總裁的難處就在台灣是不是該重新校準方向?
霸氣彭神
彭淮南在台灣政壇獨樹一格, 更在於他對批評央行政策的言論, 一貫疾言厲色地反駁, 或私下關切要求噤聲。怕被「老大請去喝咖啡」, 讓許多台灣金融機構不願評論匯市。 而各式鉅細靡遺的澄清稿, 小至曾否認使用 iPhone, 大至強力反駁干預匯市, 也反映出他重視輿論的一面。
「這個就是彭總裁的作風, 他有他的定見, 不容許任何人去挑戰, 」彭上任時的副總裁之一許嘉棟稱。 除了兩年的共事經驗, 他回憶日後二人多次交手的往事表示, 在擔任金融研訓院董事長期間, 數次有金管會高層轉達彭淮南希望他不要再批評央行。對此, 央行在電郵回覆裡表示, 「總裁不知道這件事」。
對於央行的「遊戲規則」, 台大經濟系教授吳聰敏也有切身經驗。 他在2002年初任央行理事時曾接受記者訪問, 之後便有央行人士找他溝通。央行對此則回應表示, 「溝通可以避免誤解」。
多年過去, 去年一家本地雜誌訪問吳聰敏, 記者依舊主動提議不具名採訪。「我說, 你當然要寫我的名字啊。之前還是理事的時候, 有反對意見應該在會議上講出來。 我卸任以後, 這一點就都不重要, 而且我講話我負責, 」他說, 「在現在這個民主的社會, 公共政策是需要辯論的。」
匯市殺手
吳聰敏表示, 彭淮南任內幾段時間積極干預匯率以及低利率政策, 對台灣經濟結構與房價飆漲的直接與間接影響, 都因為缺乏辯論空間及資訊不透明, 無法越辯越明, 「包括拉尾盤, 公佈一個收盤的匯率跟實際的匯率是不一樣的, 我想不到有更糟的狀況。」
「拉尾盤」是指台灣央行的一種特殊干預方式, 造成台幣在臨收盤前明顯轉貶, 2010年末這種做法最顯著時, 匯率變動幅度曾高達逾1元台幣。2016年, 台灣被美國財政部列入匯率操縱觀察名單後, 此類干預已大為減少。 彭今年3月於立法院報告時說, 「現在尾盤已經沒有上來」, 罕見地承認這作法。
彭淮南的強悍作風從1989年獲拔擢為外匯局長, 被媒體封為「匯市殺手」便已展現無遺, 更在任總裁之初即強悍關閉本地NDF市場。他日後對政策諱莫如深, 反而承襲老一派央行理論, 如同謝森中在彭就任典禮上的贈言: 「央行底線不可曝光」, 由此握有主導政策的籌碼。
「說真的, 當年我也不覺得有任何人會比他好, 又要有實務經驗, 又要懂經濟學理,」 總統府資政陳博志稱。他回憶, 他、彭淮南與許嘉棟都是前央行總裁梁國樹的學生, 梁曾帶領前總統李登輝的顧問小組, 彭雖不是對外公開成員, 卻主寫部分報告。 他出任中國國際商銀董事長時, 仍認真地向李登輝提報告並獲賞識, 在前總裁許遠東因空難過世後, 銜命接任。
功過是非
對於彭淮南的穩定至上與霸氣作風, 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現任央行理事胡勝正認為, 這正是小型開放經濟體所需。 而外界批評台灣產業、金融市場發展因而受限, 胡勝正則說, 「換成另外一個人當總裁, 把全部都開放, 我們比得上香港嗎? 不可能啊。」
同樣支持台幣適度偏弱的陳博志認為, 貨幣政策在台灣的發揮空間有限, 匯率政策又受制美國, 這些年來彭淮南避免了台幣大幅波動以及金融重大危機, 已盡防弊之功, 只可惜在種種限制下, 央行未能進一步發揮興利之效。
即便在書中建言減少干預匯市的許嘉棟, 也不願把台灣經濟結構問題都怪到匯率上。 他認為, 很多時候政治面的影響遠大於其他, 民主社會意見紛陳, 決策一改再改, 才是企業不願投資的主因。許嘉棟直言, 他更擔心彭淮南之後, 未來的新總裁所需面臨的比較壓力, 若學者開始有更多意見, 將如何承接穩住局面。
「很多事情是他的個性。不過這個個性也有好的一面, 他真的是很認真、 很負責, 很有定見。所謂的定見就是一直堅持下來, 就變得很穩定, 」 許嘉棟稱。
未來・ 展望
不過近期被反對者批評為「一言堂」後, 央行透明度其實已漸有改變, 今年年中即開始公佈理監事會記錄摘要。胡勝正認為, 這是踏出好的一步, 未來可以考慮在會後8-10年後進一步公佈記錄全文, 即可避免當下被民粹、政治干擾, 也可以為學者留下研究資料。
「看這些資料可以知道當時的背景, 他們思考的方向到底有沒有做錯, 我們還是要對歷史負責, 」他說。
彭淮南將在本周四舉行任內的最後一次理監事會, 市場普遍認為將連六季維持利率不變, 在穩定中為彭的任期劃下句點。 而另一份季度調查顯示, 經濟學家預期央行將在明年第四季啟動升息, 意味著指標重貼現率這一段躺平在1.375%的時間將長達兩年半。
對比上一次在2013年2月1日時宣佈總裁續任消息, 台灣總統蔡英文尚未透露新總裁人選。 根據彭博調查顯示, 以現任央行副總裁楊金龍的呼聲最高。 彭淮南則一再表示, 央行已有制度, 不論誰接任都會順利。
2016年4月, 美國四位現任及卸任Fed主席同台: 耶倫, 伯南克、 葛林斯潘和沃爾克一起討論央行政策的過去與未來, 這個場景搬到台灣, 明年之後或許也將有機會見到前、後任總裁同台論證, 先不論那場在紐約的論壇門票要價1000美元, 恐怕有違彭淮南的清廉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