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善琦助理教授研究主題
我是受解剖病理訓練背景的血液病理學家。我從日常的病理診斷工作中問科學問題,並尋求解答。研究的材料主要是病患的石蠟包埋組織,研究的方法以顯微鏡下的形態學為根本。
目前進行研究:
紅斑性狼瘡淋巴炎與菊池病的鑑別診斷
菊池病是一種良性的淋巴結腫大,診斷菊池病需要切片,觀察組織病理的特殊形態。絕大多數的病人不需治療就會自然痊癒,但有少數病人(1-3%於東亞)會發生紅斑性狼瘡。這些發生紅斑性狼瘡的病人,目前被認為其實是紅斑性狼瘡淋巴炎,只是先以淋巴結腫大為表現,被誤診為菊池病。目前的病理學知識幾乎完全無法區分哪些案例是自己會痊癒的菊池病,哪些是會發生紅斑性狼瘡,以致於菊池病的病人全都面臨紅斑性狼瘡的風險。我收集這兩種疾病的案例,分析臨床與病理特性,並開發新的輔助診斷工具,目標是從菊池病中辨識出少數紅斑性狼瘡的高風險病人。
研究成果: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的淋巴管擴散 (Am J Surg Pathol. 2018;42(5):616-624.)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是一種常見的淋巴癌,臨床與生物特性很多樣。預後的預測,目前主要根據臨床與分子特性,顯微鏡下的形態學幾乎沒有角色。我在大約1%的淋巴結外檢體,發現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有淋巴管擴散的現象,而且有這個現象的病人的預後顯著較差,是獨立的預後因子。這個現象與已知的血管內淋巴癌有許多不同之處。這個創新的發現,是少數顯微鏡下能觀察到的預後因子。
造血幹細胞移植病人的子宮頸抹片在急性期的異常可能與Busulfan相關 (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 2017;23(8):1367-1373.)
我們發現某些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受贈者的子宮頸抹片有異常的細胞,這些異常與人類乳突病毒無關,而且在後續追蹤會自然消失。分析病人的臨床資料,我們發現這些異常集中發生於移植的急性期,且移植過程都有使用busulfan 與cyclophosphamide兩種化學治療藥物。我們猜測這種型態學變化可能是busulfan造成。我們率先提出這個觀察與猜測後,國際上其他團隊後續也有類似的發現。
使用超音波引導粗針切片診斷菊池病 (PLoS
One. 2014 May 2;9(5):e95886.)
頸部淋巴結腫大的傳統切片方式是開刀切除。超音波引導粗針切片是低侵入性的方法,讓病人免除開刀與住院。菊池病是會自然消退的良性淋巴結腫大,切片做診斷反而是病程中最不舒適與危險的部分。我們發表了使用超音波引導粗針切片診斷菊池病的臨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