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緣起

      

        公共衛生是一個國家進步的表現,所包含的領域橫跨自然科學、社會及行為科學與生物醫學。社會及行為科學包含人類學、心理學、歷史學、

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等相關學科,其探索及學習的重點在瞭解人類的個體行為、社群關係、信仰體系、健康生活等的專業知識與技術,並發展

以實證為基礎之介入策略,達到增進人類健康與福祉之目標。此領域之學術面與實做面之目的,均是期望對公共衛生計畫或政策的發展、

執行與評估有所貢獻,以營造個人與群體之健康生活環境,並使這樣的狀態可以永續。

       社會與行為科學是一門探討行為、社會、和文化因素,對個人及群體之健康與生命歷程中各階段之健康狀況所產生的影響的學問。美國之相關

領域專家所訂定出之社會與行為科學之核心能力如下:

 

1.     能從社會及行為科學之公共衛生研究與實務中定義出基本理論、觀念和模式

2.     定義出影響個體與群體健康的社會與行為因子

                3.     定義出個人或社區組織對於社會與行為科學介入時關注之議題、具備之資源及欠缺之處

4.     指出公共衛生相關計畫、政策執行與評估時主要的資金管理與執事者

5.     描述公共衛生計畫、政策與介入策略之形成、執行及評估方式

6.     描述公共衛生相關問題發生與因應之社會與群體因子

7.     描述社會與行為科學介入策略與相關政策之價值

8.     利用實證方法,發展社會與行為科學介入策略之實行與評估

9.     於公共衛生計畫、執行與評估時,引入倫理原則的觀念

10.   具體說明社會與行為科學介入計畫或政策中,特定之目標對象及不同層面之介入形式

 

        反觀臺灣,目前國內公共衛生領域投注於社會與行為科學領域發展的資源較為缺乏,且尚未訂定出此領域所需具備的核心能力。從美國的經驗

可以發現,影響健康的因素多元,因此需要具備多面向的公共衛生訓練才可因應。再者,民眾的參與一直是公共衛生介入計畫能否成功的關鍵,因

此如何訓練公共衛生人員走入社區,和社區居民合作,是相當重要的課題。社區與行為科學核心能力的訓練,正可滿足此兩項需求,臺灣的公共衛

生界開始著手發展此領域的研究、訂定核心能力及設計以能力為基礎的課程規劃,以增進我國公共衛生人員此領域的知能。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積極推動公衛領域內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能量,以「建立特色」與「整合對話」為主要目標。在「建立特色」方面,可

以從設置特定主題之研究社群做起;在「整合對話」方面,則可從研究成果之分享與轉化做起。期待能透過社區、國家、區域等不同場域,將社會

及行為科學研究的成果與能量,落實在促進全民健康的目標上。本院積極整合全院資源,朝標竿學校邁進,努力的面向包括加強學術研究貢獻,建

立研究中心,與提升教學與設備品質,但本院仍存在一些困境,需要進一步獲取資源,以協助提升能量。公衛核心領域與社會行為科學的各學術領

域差異性大,學術標準與對話亦顯不易,檢視當前公衛領域推動社會、行為科學研究的問題,大致包含幾個面向。

 

              1.      該專業之教學及研究人力呈現分散及不足的現象。

              2.      公衛學院內缺乏以議題為中心的學術社群。

              3.      公衛學院系所已開設之相關課程缺乏系統性規劃。

              4.      該專業與國內外其他地區及國家的對話仍顯不足。

              5.      召募及培育年輕研究人才之機制不夠明確有待加強。

 

計畫目標

 

             (一)積極參與亞洲「社會、行為與健康」學術網絡(Research Network)

                         預計舉辦國際「社會、行為與健康」學術研討會,提高台灣社會及行為科學的國際能見度。

             (二)促進跨領域師生研究團隊合作擴增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人力。

             (三)提升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質與量。

             (四)發揮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成果的影響力。

 

 

執行策略與執行方案

(一)研究能力提升

 

   1.成立「健康平等」和「健康促進」兩個學術研究社群

   2.規劃並執行以「健康平等」和「健康促進」為議題之專題研究

   3.藉專題討論等學術活動提升社會及行為科學兩大學術社群之研究能力

   4.充實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軟硬體設備

   5.規劃跨領域師生研究團隊,以「社區與健康」(Community and Health)為核心研究主軸

   6.舉行小型「社會、行為與健康研究方法」工作坊(workshops

     7.整合現有執行中關於「出生世代及外籍暨大陸配偶生育子女身心健康生長狀況(58歲)長期追蹤調查研究、

        兒童及青少年行為之長期發展計畫、勞工與區域不平等與健康」之相關研究計畫

   8.設至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成果於國際期刊發表之協助與鼓勵能量

   9.建立國際交流管道加強人員互動與成果分享以提供研究能量。

   10.舉辦「健康與社會」(Health and Society)國際學術研會

 

(二)提升教學品質

 

    1.強化大學及研究所之社會及行為科學相關課程之開涉及內容

    2.舉辦各式活動吸引學生和年輕學者參與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