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向下滾動頁面,進行你的時光之旅。
-
我們曾經想拆除它
像一座城市努力於現代化
想拋卻所有的記憶
包括殖民時期的陰影
最後我們決定留下來
不是為了保存那些殘落斑駁
只是希望記取辛酸和浮沉
留住歲月累積的光澤
當城市和天空越見擁擠
這裡會留下一隅沉靜 智慧
交融過去與現代的醫者情懷
預約下一世紀的新文藝復興來
李宇宙(1953~2007)
臺大精神科醫師
-
醫學人文博物館,是日治時期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的校舍,本館最早的建築始於1907年,由日籍建築師近藤十郎設計,主體建築則完工於1913年。經歷近百年,經過多次修復,然原建築的風貌仍大部分保留;建築體的功能卻逐漸演變,由教室、行政中心、全台醫學學術活動據點、醫學教育改革基地、醫學人文教育場所,直到成立博物館。
本展覽以本館建築的變化,介紹醫學人文博物館的演進過程。
1901 總督官邸、台灣神社、台北車站等完工,台北城市面貌雛形逐漸顯露。
1908 台北日日新報報社、新起街市場(現西門紅樓)與台北鐵道飯店完工。
1909 台北電話交換所完工,是全台第一棟整體以鋼筋混凝土興建的建築,甚至早於1911年完工的日本第一棟鋼筋混凝土建築「三井物產橫濱支店」。總督府中學校完工(現建國中學)。
1912 總督府中央研究所、基隆郵便局完工。
1913 北投公共浴場(現為北投溫泉博物館)完工。
1915 總督府博物館(現為國立臺灣博物館)完工。
1921 總督府遞信局完工啟用(現為國史館台北館)。
1930 台北郵便局完工(現為台北北門郵局)。
1932 全台第一座百貨:菊元百貨
1935於新公園等地舉辦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1936台北公會堂(現中山堂)完工啟用。
1937 台灣銀行總行大廈完工。
1941 第三代台北車站完工。
1959 台大傅園、盧毓駿的國立台灣科學館與東海陳其寬的校長公館(康敦樓)
1963 貝聿銘、陳其寬與張肇康合作的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
1964 台北市議會遷至高而潘設計的新議會大樓,同年王大閎的虹廬與臺灣大學法學院圖書館啟用。國父紀念館公開競圖揭曉,王大閎獲首獎(1965);黃寶瑜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啟用(1965);王大閎的亞洲水泥大樓(1966);泰來的圓山保齡球館啟用(1966)
松山機場擴建(與沈祖海與陳其寬);王大閎的國父紀念館(1972);楊卓成的圓山大飯店(1973);蔡柏鋒與陳昭武的兄弟大飯店(1979)
台北市立美術館公開競圖,由高而潘建築師獲首獎(1978)
楊卓成的中正紀念堂(1980)
1983 高而潘設計之台北市立美術館開幕、華視大樓完工
1989 第四代台北車站啟用
2004 李祖原的台北101啟用
-
交通資訊
公車
仁愛中山路口:37, 245, 249, 263, 270, 621, 630, 650
仁愛林森路口:15, 22, 208, 295, 671
台大醫院站:2, 18, 208, 222, 227, 261, 615, 648, 1601, 1602, 中山幹線, 信義幹線
捷運
台大醫院站2號出口,步行約七分鐘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9:30~16:30 (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臺大醫學人文博物館
TEL:02-23123456 轉 8863, 6218 10051臺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一段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