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心


緣起背景

    臺大佛學研究中心成立之宗旨在凝聚校內、外從事佛學研究的專家和學者,藉由現代學術研究的方法,對佛學之特質、流變、潛在價值、現代意義等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藉以推動國內整合性的合作研究、出版佛學研究學報、建構佛學網路資料庫,和促進國際的學術交流。

歷史沿革

    • 1994年,由臺大哲學系釋恆清教授邀集文學院專任教師中關心佛學研究的24位教授共同發起,向臺大文學院提案成立佛學研究中心。
    • 1996~1998年,臺大哲學系釋恆清教授受推舉擔任首屆中心主任,開始佛學網路資料庫的建構,並主編出版《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一、二期。此外還多次舉辦「佛教電子資源講習會」與「佛典造字會議」等推廣活動。發動佛教界成立「中華電子佛典協會」,進行大正藏數位化工作,並與本中心佛學網路資料庫連結。1998年,由臺大哲學系楊惠南教授出任學報主編,出版《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三期。
    • 1999~2000年,由臺大哲學系林義正教授任第二屆中心主任,受達賴喇嘛委託舉辦藏傳比丘尼傳承研討會,又與現代佛教學會合辦印順思想學術研討會。「臺大佛學研究中心佛學網路資料庫」正式更名為「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學報方面,臺大歷史系周伯戡教授與林義正主任分別主編「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四、第五期。
    • 2001年,由臺大外文系張靜二教授出任第三屆中心主任,並主編出版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六期。同時與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合辦,邀請Samdhong仁波切演講。
    • 2002~2003年,由臺大中文系蕭麗華教授出任第四屆中心主任,並主編出版佛學研究中心學報七、八期。20027月協助國際婦女基金會在臺舉辦國際佛教婦女研討會。
    • 20042005年由臺大哲學系林義正教授與蔡耀明賦教授分別出任第五、六屆中心主任,並主編出版「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九到十期、第十一到第十三期。
    • 2006年始,中心學報改成每年六月與十二月各出刊一次。
    • 臺大文學院佛學研究中心多位教授於200777-12日赴蒙古烏蘭巴托參與臺灣大學、蒙古大學共同舉辦的「佛教在地化(Domestication of Buddhism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nference)」學術研討會,透過雙方共同既有的佛教研究基礎,進一步加深彼此學術與人文基礎學科上的認識與交流,拓展臺大與蒙大在佛學研究上的視野。
    • 20079月由臺大歷史系周伯戡教授出任第七屆中心主任,並任學報主編,自第十四期起,《佛學研究中心學報》更名為《臺大佛學研究》。同年,《臺大佛學研究》榮獲國科會評選為一級期刊。
    • 20081月周伯戡教授退休,2月起由臺大哲學系蔡耀明副教授代理第七屆中心主任,並主編出版《臺大佛學研究》第十五期。
    • 20089月至20112月,由臺大中文系羅因副教授出任第八屆中心主任。開始推動中心定期學術例會,邀請學有專精的中心或校外學者,蒞校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並與中心教授交流。曾邀請蔡耀明、王美秀、徐聖心等先生主講,吸引不少校內外學者、學生參與討論。
    • 2008112223日本中心與蒙古大學、臺大圖書館、聖嚴基金會、佛光大學共同舉辦「佛教思想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七位蒙古學者來台交流。
    • 20089月至20116月,臺大中文系蔡振豐副教授主編《臺大佛學研究》第十五至二十一期。
    • 2010718日佛學研究中心由文學院葉國良院長帶領林麗真、蔡耀明、洪淑苓、杜保瑞、徐聖心幾位教授赴蒙古進行為期五天關於漢蒙歷史文化的研討參訪。
    • 20112月,改選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由臺大哲學系杜保瑞副教授擔任中心第九屆主任,前臺大歷史系周伯戡副教授擔任臺大佛學研究主編。在臺大教學資源中心經費補助下,杜保瑞先生召集中心成員成立教師佛學研究成長社群,以每月一位成員發表研究心得,暨與會成員分享討論為主要形式,藉由多方交流以吸收彼此所長,從而落實於個別教師之課堂教學中。
    • 2010年本中心於臺大進修推廣部開設「佛教思想與人生」、「佛教經論導讀」課程,獲學員好評;2011年規畫開設「佛教經典導讀-禪學篇」課程,讓校外學員可深入體會佛教精神,從佛學中汲取現代社會的生活智慧。
    • 20117月至20127月,由臺大歷史系退休教授周伯戡先生主編《臺大佛學研究》第二十二至二十三期。
    • 20128月至20169月,由臺大哲學系蔡耀明教授主編《臺大佛學研究》第二十四至三十一期。
    • 20121130日至122日,舉辦「2012東亞佛教思想文化學術論文發表會」,數十名國內外學者參與發表。
    • 2013118日至1110日,舉辦「2013東亞佛教思想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數十名國內外學者參與發表。
    • 20141031日至112日,舉辦「2014東亞佛教思想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數十名國內外學者參與發表。
    • 20151016日至1018日,舉辦「2015東亞佛教思想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數十名國內外學者參與發表。
    • 2016822日,和臺大哲學系共同舉辦「第一屆『《大智度論》研究之繼承與開展』學術研討會」,邀請《大智度論》之教研權威、福嚴佛學院院長釋厚觀法師蒞臨會場從事主題講演。
    • 201610月,由臺大中文系趙飛鵬教授擔任中心第十屆主任,臺大哲學系杜保瑞教授擔任臺大佛學研究主編。
    • 201610月至20178月,由臺大哲學系杜保瑞教授主編《臺大佛學研究》第三十二至三十三期。
    • 201612月,《臺大佛學研究》列名為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所評鑑之「臺灣人文學核心期刊THCI」。
    • 201710月迄今,由臺大中文系徐聖心教授主編《臺大佛學研究》。
    • 2017121日至122日,舉辦「2017東亞佛教思想文化學術論文發表會」,數十名國內外學者參與發表。
    • 2018428日至429日,舉辦「第三屆東亞四校佛教學國際研討會」,此會議由東國大學、北京大學、臺灣大學、東京大學輪流主辦,兩年一次,第一屆於2012年於東國大學舉辦,第二屆於2014年於北京大學舉辦。 此次會議除四校學者參與發表外,也邀請京都大學、中央研究院、慈濟大學、東海大學等校之學者共襄盛舉。
    • 2020年1月,由臺大中文系徐聖心教授擔任中心第十一屆主任,並同時擔任臺大佛學研究主編。
    • 2022年底,由臺大哲學系耿晴教授擔任中心第十二屆主任,並同時擔任臺大佛學研究主編。

成員介紹

中心成員(依筆畫排序)

職稱姓名簡介
中心
主任
耿晴
  • 現職:臺大哲學系副教授
  • 學術專長:佛教哲學(特別是唯識)、如來藏與阿毘達磨哲學、梵文
  • 最高學歷:美國哈佛大學宗教研究委員會哲學博士
成員 李勝海
  • 現職:欽哲訪問副教授
  • 學術專長:藏傳佛教、印度中觀學
  • 最高學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
成員 林明照
  • 現職:教授兼系主任
  • 學術專長:先秦儒道哲學、魏晉玄學 
  • 最高學歷:臺灣大學哲學博士
成員 林永勝
  • 現職:臺大中文系副教授
  • 學術專長:宋明理學、道教思想、中世三教交涉史、中國古代的身體觀與工夫論
  • 最高學歷:清華大學中文所博士
成員 侯潔之
  • 現職:臺大中文系副教授
  • 學術專長:儒家思想、宋明理學、國文教材教法
  • 最高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
成員 徐聖心
  • 現職:臺大中文系教授
  • 學術專長:莊子思想、先秦儒學、晚明佛教史  
  • 最高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成員 曹景惠
  • 現職:臺大日文系副教授
  • 學術專長:日本中世文學
  • 最最高學歷: 日本岡山大學博士
成員 趙飛鵬
  • 現職: 臺大中文系教授
  • 學術專長:圖書文獻學、訓詁學、佛教思想
  • 最高學歷: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成員 蔡耀明
  • 現職:臺大哲學系教授
  • 學術專長:印度哲學、大乘佛學、宗教哲學、梵文、
    藏文、生命哲學
  • 最高學歷: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佛學博士
成員 簡凱廷
  • 現職:臺大中文系助理教授
  • 學術專長:明清佛教思想、近世東亞佛教文獻
  • 最高學歷: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成員 羅鈴沛
  • 現職:臺大中文系教授
  • 學術專長:魏晉玄學、魏晉佛學
    最高學歷: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諮詢成員

職稱姓名簡介
創辦人暨
諮詢成員
釋恆清
  • 現職:前臺大哲學系教授
  • 學術專長:佛學、梵文佛學、研究方法論
  • 最高學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佛學博士
諮詢成員釋惠敏
  • 現職:法鼓佛教研修學院校長
  • 學術專長:生命哲學、禪與靜坐、佛學概論
  • 最高學歷: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
諮詢成員林鎮國
  • 現職:政大哲學系教授
  • 學術專長:佛教哲學、中國哲學
  • 最高學歷:美國天普大學宗教學系博士
諮詢成員釋澈定
  • 現職:元亨佛學研究所所長
  • 學術專長:比較宗教學、生死學、印度哲學與佛學、
    禪宗研究、寺院管理與經營
  • 最高學歷:美國西方大學宗教學博士
諮詢成員劉國威
  • 現職: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助理教授
  • 學術專長:藏傳佛教、印度佛教、梵文與藏文
  • 最高學歷:美國哈佛大學梵文與印度研究博士
諮詢成員游祥洲
  • 現職:佛光大學生命與宗教學系副教授
  • 學術專長:般若思想、宗教哲學、宗教與全球化
  • 最高學歷:文化大學哲學系博士


未來發展方向與目標

    臺大佛學研究中心以推廣全球佛學學術研究、培育人才為目標。具體上可朝推廣佛學課程(含校內人才培養、校外推廣兩方面)、進行學術研究交流(含出版期刊《臺大佛學研究》)兩方面努力。目前冀望與哲學系、歷史系、中文系、人類學系、藝術史研究所等進行科際整合研究工作,將來視研究成效,再擴大研究活動內容,並與校外和國外佛學學者進行合作研究。

課程推廣:

  1. 校內人才培育
  2.     截至目前,中心成員陸續開立佛學相關課程,如:「佛教的生命探索」、「佛學概論」、 「梵文」、 「佛家哲學研究」、「中觀哲學專題」、「佛典導讀」、「佛學專題研究與數位資源之應用」。未來中程目標方面,我們亦將朝建立學程制度努力。擬由中心各領域教授(如:文、史、哲、藝術、圖資等系),跨多面向開立四~五年佛學相關學程。期未來能在臺灣大學成立佛學系所,達到長期深入培養碩、博士人才的遠程目標。

  3. 資源整合
  4.     佛學研究中心亦走出校園,與校外學術機構合作,打破學制藩籬,令普羅大眾也能有學習的機會。2001年,與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共同邀請Samdhong仁波切,舉辦演講。週末假日於校園外舉辦過「佛學專題與數位資源之運用工作坊」,亦於其他大學演講「現代佛學資源數位化:以臺大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計畫為例」。預計長期推廣「佛學教育」,採學期制,以工作坊形式,走出校園,稗益社會大眾。旨在促進國內、國際間佛學機構整合性合作,同時推廣本中心成果,以期達到供全球共同使用、資源共享之遠程目標。

  5. 推廣課程
  6.     學術研究可貴之處在於發現真理,學術研究之成果,必須要回饋社會、人生,才能夠充分成就其價值與意義。佛學本來就是生命的學問,屬於眾生的寶藏。從民國99年開始,中心教授在臺大進修推廣部陸續開設「佛教思想與人生」、「佛教經論導讀」、「佛教經典導讀-禪學篇」等課程,奠基於紮實的學術研究基礎,深入淺出導讀佛門經典,讓佛學不只是象牙塔裡的學問,能真正應用於生活,開拓生命的智慧,為心靈注入清涼活水。

    未來中心亦將在前述學術研究既有基礎之上持續努力朝向全球化。國際佛學學術交流方面,近程希望與東北亞如日、韓兩國建立學術關係,雙方可簽立合作條約,如:雙方每年需派員互訪、舉辦演講、研討會、交換師資等內容。中程期能加朝東南亞深入,建立與大東亞地區各校各宗各派之學術研究機構之學術合作關係後,再與歐美地區學術單位結盟。以達鞏固全球學術地位之遠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