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好讀月刊,2003年12月 )      

 

 

    自從一九九五年電影《郵差》引起全球矚目之後,對智利作家斯卡米達(Antonio Skármeta)而言,「郵差不僅只按兩次鈴」,美好的機運紛至沓來,除了奉派智利駐德大使外(至今年五月止),並且持續創作,鞏固銷售佳績與文評關注,今年四月份與南非作家羅伯森(Jenny Robson)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兒童青少年文學獎的榮譽,將於明年四月二十三日世界書香日在巴黎舉行頒獎典禮。

        此外,對於以西語創作的作家而言,講究創作「品質」與「實質」回饋的「行星文學學」更是一項名揚利藪的雙贏榮譽。斯卡米達今年以《勝利之舞》(El baile de la victoria)摘下金額大幅提高的行星文學獎,贏得兩千五百萬台幣和初版二十一萬冊鋪市的盛禮。

        一旦掌握讀者的喜好,或許也已找到自己游刃有餘的下筆力道,斯卡米達的《凱旋之舞》持續依循已然建立的軌道繼續運轉。《凱旋之舞》原以《自由的狗》為名參賽,環繞在三位年輕人身上:一位性情浪漫,卻又血氣方剛的少年犯,得特赦出獄,但是獄中生活讓他滿腹憤滿,憤世嫉俗無從宣洩之際,出獄後,決定採許更激烈的手段對這個社會發出他的怒吼。因此,他積極打探黑道或相關組織,試圖共謀驚世駭俗的社會暴動。年輕人遇到一位金盆洗手,試圖漂白的竊賊高手,百般遊說,終於說服成熟幹練的智多星一起再「闖江湖」。就這當兒,十七歲豆蔻年華的女舞者介入兩人的生活。女舞者名叫維多利亞(為「勝利、凱旋」),幼年的成長經歷堪憐,造成心靈不可磨滅的創傷。維多利亞的父親在皮諾契將軍獨裁政權其間遭暗殺身亡,母親因遽變刺激而精神失常。維多利雅每天必須經過當年父親遭暗殺的校門口現場進到教室上課,此種觸景傷情的重複創傷讓維多利雅課業表現欠佳,遭退學的危機連帶阻礙她進入舞蹈專業學校繼續習舞的機會。維多利亞想藉著舞蹈療傷的願望於焉破碎。三個失意人相聚,相知相惜,原本試圖以負面手段反映自己心靈創傷的情況,也因三人的彼此傾訴有了一番改變,愛情與友誼取代了暴力。斯卡米達溫馨的筆觸再度瀰漫《凱旋之舞》,讓無法圓夢的維多利亞跳一曲另類的「最後的探戈」。

        讓小說的負面人物「英雄化」,讓讀者不知不覺喜愛,是否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斯卡米達表示,《凱旋之舞》該是前一部作品《拉管手女孩》的人生接力賽,《拉》書刻畫女孩甜蜜的童年,《凱》書則是書寫年輕人的夢想。「負面書寫」是人生感性經歷必有的歷程,而其中醞釀的友誼愛情是歷練之後的結晶,絕對是一個正面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