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載好讀月刊, 2005年7月)

 

   葡萄牙作家安東尼歐•羅伯•安頓涅斯(António Lobo Antunes, 1942)一九九八年與前輩作家薩拉馬哥(José Saramago)同為諾貝爾文學獎呼聲最高的幾位人選,雖然最後由薩拉馬哥摘冠,這幾年來羅伯•安頓涅斯並未歇息停筆。

    最近由知名出版社Mondadori (馬奎斯專屬出版社)和讀者俱樂部(Círculo de Lectores)合作,以西文出版一本新作《我該是愛上石頭》(Yo he de amar una piedra),十分奇異的書名,文字書寫和情節耙梳則一如往昔,像一個綜合拼盤,彷彿許多敘事者訴說不同的故事,其實只有一個主角在發聲,考驗讀者的想像力與耐心。

    《我該是愛上石頭》靈感來自米開朗基羅一首十四行詩〈夜〉的詩句:「夜,令我心曠神怡,石雕的夜,更美妙」。羅伯•安頓涅斯憶起葡萄牙民歌中似乎也有這麼一句「我該是愛上石頭」,因此別出心裁為新作命名。羅伯•安頓涅斯無法苟同一般將此作評為「最具自傳風格」的小說,自喻是「有組織的譫言囈語」。因為光是一個段落的敘述,就能讓讀者墜入五里霧中摸不出頭緒,符合作者所說的「邀請讀者一起迷失」。

仔細抽取小說的細節,「自傳」並非空穴來風。《我該是愛上石頭》是一則愛的故事,一則主人翁(或作者)有一天聽到心愛的女人對他說:「我不再愛你」的傷與痛。小說主要有四部分:照片、看診、遊歷、故事。這當中包含了羅伯•安頓涅斯在里斯本米格爾•蒙巴達醫院擔任精神科醫師的經歷,病人成為他寫這部五百多頁巨著的泉源。此外,有他刻骨銘心的個人遭遇對故鄉班非加鎮的鄉愁,自幼缺乏父母親關愛的人生,第一位妻子帶給他的錐心之痛,以及六O年代葡萄牙捍衛葡屬非洲殖民地戰役的陰霾都變成小說的「譫言囈語」。這些事件在五百餘頁的小說中變成枝蕪旁節,加上隨時插入的寫景與物件描述,難能一次讀出其中況味與實際。因此,羅伯•安頓涅斯以康拉德之語為例:「我彷彿跟各位訴說我的夢」,說明小說敘事的奔竄無序非作者所能掌控。若要將此作與羅伯•安頓涅斯其他著作銜接勾勒的話,一九八五年的<<罪有應得的判決>>(Auto dos danados)其中點滴敘述與《我該是愛上石頭》相互指涉,只是二十年後的今天,羅伯•安頓涅斯下筆時的力道與批評顯的婉轉溫和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