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漂亮的馬>>是戈馬克•麥卡錫邊境小說三部曲的首部﹝(另兩部為<<橫渡>>(The Crossing)<<草原城市>>(Cities of the Plain),三部曲以美墨邊境為背景,描繪少年牛仔探險之旅與追尋實現夢想的景。

        <<>>的故事很簡潔,一九四九年,十六歲的約翰•葛瑞迪和同伴羅林斯相偕騎馬,試圖橫渡德州廣袤的幅員,跨越邊界格蘭德河(意為大河)前往墨西哥。途中他們結識另一位少年布雷文斯,三人同行,卻因布雷文斯與邊境警衛因殺人竊馬諸多糾葛而惹禍上身。布雷文斯在荒野中被槍殺,約翰•葛瑞迪和羅林斯得聖母莊園的主人的營救,幸運逃過一劫。在這塊以為是「諾言之地的天堂」,約翰•葛瑞迪和莊園主人之女亞莉山卓愛苗滋生卻無法長相依。美國人和窮小子的身分,夾雜繁複的民族情緒與誤解,讓兩少年在異地邊境幾番折騰,最後愴然回到故土。

        彷彿十五世紀歐人的探險之旅於二十世紀在北美再現一般。今日真實生活的風潮,是墨國移民跨越邊界、嚮往「北方」而蜂擁至美國,而<<>>書呈現的是傾頹的葛瑞迪家族子嗣前往地理知識中的「多拉多」(El Dorado)─十六世紀西班牙人發現新大陸時所稱的「黃金寶山」─企圖開闢新契機。兩少年知馬、愛馬、懂得馴馬、騎馬走天涯,以真性情與動物共存;馬在書中扮演忠誠、高貴的伙伴和知音,也成為點燃約翰愛的火花的因子。然而少年不識愁滋味­,未識白雲蒼狗之世間滄桑,經歷生死攸關的邊境之旅,返回來時路,恰似柯一夢,又似頓悟覺醒。

         <<>>書的邊境創作,喚起德州與墨西哥的歷史情結,牽動美、西的民族仇隙,也呈現文化與種族的差異和彼此的排他性,地理的天然界線儼然形成護衛民族意識的屏障,好比法、西,北非與西班牙也都有此種情結。麥卡錫呈現另一種旅行文學,另一種「少年的奇幻之旅」,英、西語交錯的書寫,刻意模糊敘述和對白的分野,意味寫作的另一條奇徑。

        本書也呈現大量對白取代敘述的「劇本」小說書寫形式,已成為電影取材的作品,影像的呈現或可為冗長的篇幅增添若干張力。中譯部分,容以主觀的閱讀經驗判斷,不少受制原文的附加子句未妥善處理斷句或重組;為數不少的西班牙文,譯文侷限於「單字」字義的組合,忽略上下文的涵意及語言的文化因素,致使前後文時而不連貫,大寫逕以專有名詞音譯,其實所欲表達乃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