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開卷周報>>1999年7月29日)

 

 西班牙「豐泉出版社」(Alfaguara,意為豐富的泉源)斥資擴大舉辦的第二屆「國際小說文學獎」,鼓勵老幹新枝,試圖創造西語文學跨世紀的「爆炸時期」再現。去年(1998)尼加拉瓜的塞西歐‧拉米雷茲(Sergio Ramírez, 1942)<<瑪格麗妲﹐美麗的海洋>>(Margarita, está linda la mar)與客居墨西哥的古巴作家艾利塞歐‧阿貝多(Eliseo Alberto, 1951)<<蝸牛海灣>>(Caracol Beach)花開並蒂,分享第一屆的殊榮。今年不令人意外的結果,獎落西班牙,由馬奴葉‧維森(Manuel Vicent, 1936-)<<海洋的樂音>>(Son de Mar)接受這個獎項精神與實質(兩千五百萬西幣,約合台幣五百萬)的豐富的泉源。專業作家與記者的頭銜讓維森在新聞和文學創作兩方左右逢源,靈感互通。

 

從得獎的作品觀看,主題書寫透露一些耐人尋思的訊息,去年兩部作品以海洋為名─一個期待(或回憶)的遠景─從中書寫地域的環境與政情。今年海洋波浪向前推進,加入小說的主題情節,<<海洋的樂音>>彈奏出新世紀人類關懷的議題─回歸山川、生態─回歸大自然。

 

<<海洋的樂音>>以馬奴葉‧維森的故鄉之海─地中海─為背景,以現代的景致追溯古典的情懷,將這個既美麗、又神秘,充滿神話與傳奇的海洋浪花潑在紙上,用筆濡染。維森筆下眷戀的是觀光海岸開發以前的地中海,尚未被人工化與資本主義浸蝕前的海港、漁村。海水依然蔚藍,但海邊的人不是觀光客,而是等待歸航的婦人、孩童。

 

這是一部探討愛情、海難和歸根的故事。馬奴葉‧維森援引荷馬史詩<奧迪賽>的故事,將奧迪賽漂蕩十年始返鄉的故事挪用到<<海洋的樂音>>,一方面喚起古典的抒情與氛圍,一方面寄情他對地中海的思慕。在一個溽暑的八月,東岸地中海面漂浮兩具死屍,男女均著結婚禮服。新郎似是十年前海上滅頂失蹤的尤里西斯‧阿蘇瓦拉,女主角則是他的情人。故事從此點倒敘回十年前的種種,留下這個懸疑在小說最後囫圇吞棗似的結束,稍嫌敗筆。三個空間平行發展,通曉拉丁、希臘語的教授尤里西斯‧阿蘇瓦拉愛上漁港吧檯老闆的女兒瑪汀娜,兩人背景差異的愛的故事是一軸線;漁港風情不再,漸次被投機商人改造開發是另一軸線,暴發戶阿貝多‧謝拉角色刻劃顯著,海洋的主題凸顯;尤里西斯‧阿蘇瓦拉為愛、理念與執著出航,奧迪賽迷航記的神話與虛幻改寫,構築尤里西斯‧阿蘇瓦拉為愛犧牲的命運,瑪汀娜與他在海上魂魄相隨,雖時隔十年,等待的心終喚伊人歸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