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開卷周報>>1999年826日)

 

 「說青少年對哲學沒興趣是錯誤的論斷,其實對哲學興趣缺缺的正是那批說這些話的成人」。雖然沒有<<蘇菲的世界>>那般篇幅的巨著,馬德里大學哲學教授薩巴特(Fernando Savater1947-)新近的著作<<生命的疑問>> (Las preguntas de la vida)和以往廣受讀者「悅」讀的作品一樣受矚目。為年輕人書寫並引導哲學思維的著作正是新世代「生命的疑問」的指南,因此也被評論名之為「哲學入門」必讀。

 

然而,<<生命的疑問>>並非帶領讀者「走出疑問」, 而是要「進入疑問」,似要來一番「於不疑處有疑」的陶養,啟發青年人思想的動力。不過,薩巴特也提出一番箴言,指明「哲學僅能『回答』,不能提供『解答』」,正是要年輕人運用這本「哲學指南」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方向,找到自己解答生命的方法,好比科爾賀(Paulo Coelho)<<朝聖>>中劍及履及尋劍後始體會箇中真義的旅程。

 

<<生命的疑問>>的風格和主體仍承續先前極受歡迎的兩本作品:<<給我兒的倫理學>>(Etica para Amador,中譯<<亞曼達的世界>> 方智出版),以及<<給我兒的政治學>>(Política para Amador),薩巴特以兒子亞曼達為思索與對談的對象,進而推及此輩的青年學子。<<>>書中重點不在提供解說事物的說法或相關論述,而是逕往事物的本身探討,因此薩巴特反而少援引傅柯,德希達等人的論述,而屢屢回復找尋亞里斯多德、康德、史賓諾沙和黑格爾等人,追溯哲學更初始的源頭,相對也在這些哲學家當中顯示他自己的解讀與偏好。

 

先前兩書探討較多的政治、倫理等議題,<<>>書中也一併再述,但加入許多更廣泛的議題,諸如美學─古典美學與當代藝術的審美觀;文、史、哲與其他不可分割的文化活動;死亡及其語言;身體與身分的「一體/分離」含義,自然與文化的衝擊,時間與非時間的意義,絕望與恐懼等情緒與思想的問題,期能引導狂狷年少更瞭解自己身邊的疑問或是更堅定自己的信仰,於此薩巴特對宗教哲學又有另一番詮釋,有別於他其他論述中試圖將哲學與宗教析離成壁壘分明的意旨。此書龐雜的議題終究歸結為人文素養的探索,面臨新世紀與高科技掛帥的未來,薩巴特提醒下一世紀的主人翁建立一個「活在人文的當下」及「地球村休戚與共」的群體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