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

醫學院

系所

職能治療學系

題名

Effects of Robot-Assisted Therapy in Stroke Patients: A Literature Review.

作者

Yang, J-L., Lin, K-C., Chen. S-Y., Chen, H-U., Chao, P-C., Lin, P-C. & Wu, C-Y.*

期刊名稱

Journal of Taiwan Occupational Therapy Research and Practice, 5, 128-144

發表日期

2010

著作性質

原著

語文

中文

關鍵字

機器輔助治療、中風、半側偏癱、上肢復健

摘要

目的 輔助治療之機器大量發展,其優點為可提供高強度、重複性和任務專一性的治療,可適用之中風病患族群較廣,並可節省醫療人力。機器輔助治療是指將病患肢體置於機器上,並藉由機器提供訓練。機器輔助治療已有多份實證文獻證明其療效,目前已有針對機器輔助治療的系統性回顧與後設分析於2008年發表,但由於近兩年來機器輔助治療相關研究眾多,本篇將加上2006到2009年之機器輔助治療文獻進行統整,以供臨床與研究之參考。 方法 經由PubMed、Medline、Scopus之文獻搜尋引擎,鍵入關鍵字:robotic training/robot assisted training, stroke/hemiplegic, rehabilitation,以機器輔助治療為偏癱上肢介入方案為篩選條件,至2009年3月為止,共有42篇相關文獻。 結果 治療介入根據機器種類不同而異,包括依訓練肢體數目(單側訓練、雙側訓練、結合單側和雙側訓練)、訓練部位(手指、手腕、肩肘、結合肩肘和手腕部份訓練)、病患主動參與程度(主動、被動、結合主動和被動訓練)、機器結合感覺輸入之不同治療種類(結合以視覺為基礎的感覺輸入、結合肌肉電刺激訓練)等分類。機器輔助治療對個案特質和不同訓練模式間有療效的差異,對於中重度動作受損病患可改善其身體結構,包括動作損傷、動作功能、動作表現、肌力和肌肉活性,療效可維持至3~4個月,但在活動層級中療效則不一定。 結論 機器輔助治療為中風患者有效復健方案之一,其不同訓練模式可適用於不同特質的病患,促進其身體結構之改善,並具有成本效益。未來建議可透過更嚴謹的實驗設計,或將之結合其他復健手法,並探討不同特質個案之適用性,以作為臨床應用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