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for Romanization practice:
「快閃族」和「關機族」



     最近,社會上興起了一群「快閃族」(FlashMob),一群互不相識的陌生人,
透過網路上的資訊傳遞而相約在城市的某個定點,一起做些無厘頭的事。
例如:大叫新年快樂、學動物叫、向石獅子膜拜等等,數十秒後,
大夥兒就一哄而散,來得快去得急,現場只留下周遭飽受驚嚇而一頭霧水的旁觀者。

     問他們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去從事一些毫無意義的活動,快閃族的標準答案往往是:
誰規定日子一定要過得有意義的!」

     我自己最近則觀察到了社會上,有另外一股新興的族群勢力-「關機族」,
這些人共同的特色是「不看電視」。

     舉例而言,有次跟一個朋友八歲的男孩聊天,不經意地提到了「吳宗憲」的名字,
小小個頭的他卻一臉迷惘,抬起頭問:「誰是吳宗憲啊?」

     早已習慣稚齡的孩子對藝人如數家珍,卻還是頭一遭碰到有孩子不知道吳宗憲!
大感訝異之餘,我繼續追問下去,這才發現他也沒聽過胡瓜、不認識張菲。
「因為我爸媽不看電視,也不讓我們看!」他笑笑地說。

     一旁的媽媽告訴我,曾經讓家中的老大看電視成長,卻發現他除了學會虧人、
損人的耍嘴皮子功夫,更對長大後的世界感到害怕:「大人們好像就愛打打鬧鬧,
跳樓喝農藥。」於是她下定決心,從自己開始做起,關上了電視,
把原本看電視的時間,用來陪小孩讀課外書。因此,八歲的老二就在
沒有電視節目的環境中長大,藝人全認不出來,卻對「三國演義」的故事瞭若指掌。

     另一個建築師友人,他的家中裝潢優雅,設備一應俱全,惟獨缺少電視機。
他聳聳肩,輕鬆地說:「我把電視機送人了,因為我發覺盯著它的時間,
只會讓人沮喪。」

     而一位醫師朋友,在一次聚會上很得意地說:「我最近做最棒的一件事,
就是把Cable電視給停了。」沒那麼多台電視可看之後,多出來的時間做些什麼呢?
「看書、聽音樂啊!生活的內涵因此豐富了不少;不再被叩應節目繃緊了神經,
壓力頓時減少了許多!」他開心地說道。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愈來愈多,三不五時就會聽到有人也悄悄地加入了「關機族」,
頻率及數量增加速度之快,讓人有些懷疑這是個有組織的運動。
而且這些關機族似乎以高學歷、高社會地位的人居多,他們找到了足夠的勇氣,
開始把生活的掌控權從媒體奪回,不再被動地接收媒體所提供的資訊,
而是憑自己的想法來安排生活。

     問這些關機族拒電視於千里之外的原因,一位公關公司的主管說得好:
「生命,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而非吸收一些無意義的資訊!」

     心理學上的研究顯示,長時間看電視會讓人意志消沉,而感到輕微的沮喪,
同時也會減低理性思維的能力。這也是為何成天和電視機你儂我儂的人,
往往看來都缺少生氣之故。

     快閃族決定生活不需要太有意義,而關機族則是堅持日子要過得充實而有內涵,
這二股不同的勢力,代表著不同的生命期許。你我所擁有的時間是一樣長短的,
也是有限的,怎麼安排該是個有意思的抉擇,要如何才能無愧於心的自在生活?
沒有答案,自己去思考吧!

 

home        index II        index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