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新書介紹 
《父母等恩:《孝慈錄》與明代母服的理念及其實踐》出版
 
 
 
 
 
  • 作 者:蕭 琪
  • 臺 北:秀威資訊,2017年4月出版,260頁,ISBN: 978-986-326-408-8
  • 內容簡介:
    明清時代由於朝廷旌表孝行、推行孝道教化的努力、儒家家禮改革與實踐,及宗族建設與文化的向下滲透,是中國孝文化深入社會各階層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形塑許多我們今日所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階段。是故,在此時期中,統治者所倡導的孝道內涵之變化,及其所造成的影響,實為了解中國傳統孝道思想的重要關鍵之一。

    本書在研究取徑上擬從性別史的角度切入,以和明太祖孝道觀念密切相關的《孝慈錄》為討論核心,探討「母親」在喪服禮制中的地位與明代統治者、士人所理解的孝道觀念之間的關係。在時間斷限上,以明代為主,著重明太祖在位期間對其孝道理念的闡發,以及此後嗣君與士人討論及實踐《孝慈錄》的情況,並分析範圍跨至清初士人對於《孝慈錄》的看法,以期看出明清禮學的轉向在母服制度討論中所留下的痕跡。

    《孝慈錄》由禮入律,隨著《大明律》頒行天下,明清士人是否能明確掌握《孝慈錄》的母服規定?是否能接受《孝慈錄》「父母等恩」的孝道內涵?在他們的知識體系之中,除了《儀禮‧喪服》等古典禮經的規定外,是否還有其他喪服禮制體系足以與《孝慈錄》抗衡?這些士人的知識背景皆可能左右他們落實或違背《孝慈錄》的選擇,也影響了他們透過服喪為母親盡孝的態度與看法,為本書研究的重要核心之一。

    本書將從呈現中國喪服制度制訂原則以及前代母服制度開展,比較其與《孝慈錄》所蘊含的理念,探討《孝慈錄》中母服規定所造成的迴響。希望探尋明清時期孝道文化中母親的角色與地位,並在呈現明清時期禮制與情感之間不曾中斷的互動過程之中,更深入了解傳統中國母子鏈結與孝道倫理的關係。

  • 作者簡介:
    蕭 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碩士,現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班研究生。研究領域為明清社會文化與性別。著有書評:〈評介邱澎生、陳熙遠主編,《明清法律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

 

 

 

   
 相關連結:
 
本網站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 10617 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 ‧ 電話:+886-2-33664700~5